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夢裡菜園(春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夢裡菜園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夢裡菜園》中國當代作家春耕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夢裡菜園

久居城裡,老家菜園,山陵翠竹,田野菜畦,常常直闖夢中。

老家多丘陵,氣候溫潤,草木蔬果,品類齊全。兒時的故鄉,房前屋後,山坡窪地,菜園子隨處可見。那樣的年月,菜園是農家的命根子,也是少時的樂園。當然,在詩人的筆下,則是「種苗在東皋,苗生滿阡陌。雖有荷鋤倦,濁酒聊自適。」的另一種情趣了。

父親是地道的山區農民,除種好公家田外,就是精心打理家裡幾分的菜地了。菜園在土牆老屋的後山坡上,因為有坡度,或大或小的菜地上下重疊着,看上去像是拾級而上的天梯。菜園的四面用籬笆圍着,北有小柴門出入,園子的東面是一大片竹林,南面有高大的灌木叢,陽光不是很充足。菜園裡通常種有豆類,瓜果類和綠葉菜類。土豆,老家稱「洋芋頭」,不知算不算豆類?每年開春時,父親總是把秋天收藏好的土豆——通常是把經過挑選的品種,放在一個藤蘿里,吊在老屋的橫樑上,經過整整一個冬天,春節過後,土豆便發芽,嫩綠的芽兒露出紅紅的小腦袋,一份春天的氣息撲面而來。它們被提下來,有些大的土豆須切開,然後再把事先準備好的草木灰一併混和好種下,到夏季的時候就可以收來吃了。菜園裡的土多為黃泥土,從土地的翻動到整理,父親精心細作,從不放過一些碎石和大的泥團,只要發現它們就會細細地剔除掉。為改善土壤硬度及墒情,施肥大都用草木灰和人畜糞類混用。這樣,地力提高了,四季之中,菜園裡的蔬菜就大大的豐富起來了。春天有墨綠色的韭菜、小青菜和菠菜,還有碧綠的小蔥和蒜苗;夏天的品種就更多了:紅紅的辣椒、青綠的黃瓜、灰白的弧子、紫色的茄子,長長的豆角,如果年成好的時候,還種植了南瓜、冬瓜、絲瓜山芋及毛芋;到了冬季,除了青綠的大白菜,紅紅白白的蘿蔔,還有一種故鄉稱之「銅瓢菜」的,其它地方也有稱「木耳菜」的,它的葉子象一把用銅鑄的瓢一樣,手掌大,故稱之。「銅瓢菜」葉面肥厚且綠油油的,清洗後不用放油,直接炒來吃也是口感極好的,滑潤而鮮嫩,令人回味悠長。

兒時天天跟在父親後面,看他種植培育着那些寶貝似的各色蔬菜,我們也想跟着擺弄一些,父親就專門開闢了一小塊地給我們。於是,我們就高高興興地嘗試種植一些蔬菜,在上面主要播散一些菠菜的種子,有時還插上蔥或蒜,也學着父親的樣子,澆水施肥,可謂忙得不亦樂乎。白天忙碌、盼望着種子的長大,晚上就便呼呼大睡了,但睡到快天亮時就時常夢見白天種的菜已經長大了,採摘了,它們象一隊隊身穿綠色迷彩服的士兵,整齊地站在操場上,隨時等待出發命令似的…

收穫的季節,常常有好吃的,採摘時也往往有驚喜。剛挖出來的土豆特別新鮮,很嫩,白中透黃的皮兒只用手指輕輕的一搓就剝下了。然後將這些新鮮土豆洗淨,不需要切開就整個放在鍋中,加上少許一點油翻炒幾下,再加上一點土製豆瓣醬,或乾脆就不加醬,但是少放點鹽及辣椒末或辣椒粉是必須的,最後兌上水,用大火燒到水將要干時,文火拷至水全部幹完出鍋,此時的土豆一個個黃燦燦的,香味撲鼻,近鍋的那層更是特別好吃的軟殼,入嘴咸辣適宜,進而嚼之味甘溫婉,直入脾胃,連吃幾個尚不能解饞,其味悠長綿延,令人終生難忘。春韭的味兒也難忘的,當菜園裡第一茬韭菜已長到三四寸高時,嫰油油地在微風裡搖曳。用土刀片貼着地面割一把,再去雞窩揀幾顆現下的雞蛋,和韭菜一起炒,一盤地道的農家風味出鍋,黃燦燦的雞蛋上是星星點點的碧綠韭菜,色香味俱全,令人食慾大開。夏秋之季,冬瓜南瓜,有時也成了主食。母親忙時,往往叫我們去菜園摘些這類瓜來。冬瓜南瓜成熟時多數藏於滕蔓綠葉下,大都能一眼看見,但也有個別跳皮「狡猾」的瓜兒,藏得較隱蔽,不專心找往往忽略去。當撥開滕蔓深暗處,突然發現一個碩大的,表皮上泛着青白色光澤,橫躺着的冬瓜,或肚子鼓鼓的金燦燦的大南瓜時,便瞪大了眼,張開的嘴半天合不上。由於這樣的冬瓜南瓜體型較大,兒時的我們一個人是摘不下來,摘下來也扛不回家的。於是,飛越似地跑回家告訴母親,母親停下手裡的活,也匆匆地跟着我們一同去菜園,再次尋找那玩皮的瓜兒,母親一下子摘下來並扛在肩上,喜滋滋地一個勁地夸着,「看看,你爸種的大瓜!」

[1]

作者簡介

春耕,江蘇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