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夢癮》,副標題:美國阿片類藥物泛濫的真相,作者[美] 山姆·昆諾斯(Sam Quinones),譯者邵慶華林佳宏,類別 出版 / 非虛構,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 2021-10,提供方上海譯文出版社,字數約 273,000 字,ISBN9787532786367。
上海譯文出版社的前身是成立於五十年代的上海新文藝出版社和人民文學出版社上海分社的外國文學編輯室。社內擁有不少精通漢、英、法、俄、德、日、西班牙等世界主要語種的資深編輯。二十多年來,上海譯文出版社一直致力於翻譯、編纂和出版外國文學作品[1]、社會科學[2]學術著作,以及各種雙語詞典和外語教學參考圖書。
內容簡介
服用止痛藥在現代社會是家常便飯。對於非致癮性止痛藥的研究,美國藥物依賴問題委員會1928年一成立便視為己任。然而,有醫生認為「患者很少成癮」,此言1980年代初經權威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令醫藥界興奮不已。
1996年,普渡製藥推出新型止痛藥奧施康定。公司開展大規模營銷,不僅大做廣告,還招募大量銷售人員對醫生採取盯人戰術,送禮、支付度假費用,還出資贊助醫學研討會。而1999年疼痛被醫療認證機構定為第五大生命體徵,以及官方報告稱疼痛沒有得到充分治療,更是推波助瀾。於是,處方開具無度,造成患者的藥物依賴。
奧施康定效果神奇且有不同劑型,價格卻過高,一些成癮者便利用醫保以及各州的法律差異獲取藥物,以販養服,或者乾脆改用毒品。
同期,懷着發財夢的墨西哥年輕人帶着廉價且後勁大的黑焦油海洛因源源不斷地湧入,他們以加州等地的拉美人社區為基地,以白人富人為目標,建立起隱蔽而強大的零售網,使得買毒品可以像點外賣一樣方便。就這樣,毒品經由止痛藥開闢的途徑進入美國主流社會,這一次,癮君子幾乎都是白人。2000年和2006年,美國緝毒署兩次開展行動打擊黑焦油海洛因,但死於藥物過量的人數仍然居高不下,甚至超過了車禍的死亡人數。
本書作者山姆·昆諾斯曾是《洛杉磯時報》墨西哥緝毒戰報道組的記者,他從「藍領之城」朴茨茅斯追蹤到墨西哥小鎮,採訪了年輕毒販、製藥業人士、緝毒署特工、痛失子女的父母以及沉迷藥物的中產階級年輕人,以令人心碎的故事揭示了止痛藥及毒品對於當代美國社會及其核心價值觀的腐蝕。
作者介紹
山姆·昆諾斯,1958年出生,從事記者工作近30年,曾作為自由撰稿人在墨西哥生活了10年,在那裡他完成了兩本著作。2004年,他回到美國為《洛杉磯時報》工作,進行移民、販毒、幫派等方面的調查和報道。2014年辭職,重做自由職業者,為《國家地理雜誌》《紐約時報》《洛杉磯雜誌》等刊物工作。2011年開始撰寫並出版「真相系列」作品,《夢癮》便是其中之一。
參考文獻
- ↑ 關於文學創作與自然的思考,道客巴巴,2013-10-25
- ↑ 高考知識積累: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的區別,新東方高考網,20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