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梅致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梅致遠(Bishop Jean-Marie Mérel, M.E.P.1854年9月18日-1932年10月13日)法國巴黎外方傳教會傳教士、廣東宗座代牧區主教(1901年4月20日– 1914年8月4日)。

簡介

1854年9月18日,出生於法國大西洋盧瓦爾省的韋鎮(天主教南特教區)。1879年6月29日,晉升神父, 1880年9月25日加入巴黎外方傳教會。一年後,他被派往廣西監牧區,在年底到達。1882年,他離開學習語言,為去廣東代牧區做準備。他服務於一個距離北海兩天路程的地方。由於東京遠征之後的騷擾,他被迫暫時離開。1893年,他去了香港伯大尼修院接受治療。1896年,他在距離汕頭乘船兩個小時路程的揭陽縣工作,那裡有3500名教友,包括客家人和福佬(hoklo)。, 後者由其負責。。

1900年,可怕的義和團事件對傳教事業造成了嚴重干擾。1901年4月20日,梅致遠被任命為廣東宗座代牧區主教 同年10月6日,在廣州聖心主教座堂舉行祝聖儀式,由交趾代牧Mgr van Carnelbeke主禮,南東京代牧Louis-Marie Pineau, 和香港代牧 Dominique Pozzoni 襄禮。這個地區遭受饑荒和瘟疫的襲擊。他在汕頭建立了會院,在廣州開設了一所歐洲語言學校,監督了廣州聖心學校的順利運作。,大修院約有20名修士。1907年,他邀請創辦石龍麻風病院的康神父(Lambert Louis Conrardy)到廣州, 使他重新融入傳教會。1909年,又邀請加拿大無原罪女修會的修女來管理孤兒院和小學。1913年,一部分修女去了石龍管理麻風病院。

1911年辛亥革命後,廣東代牧區在1914年4月6日一分為二:潮州代牧區(1915年改為汕頭代牧區)和廣州代牧區。同年8月6日梅致遠主教由於財務管理不善而辭職,讓位給光若翰(Jean-Baptiste de Guébriant)主教。梅致遠移居到馬六甲市,服務那裡的中國移民。

1916年,他在芙蓉市地區工作,代替患病的當地主任司鐸。他在傳教區各處旅行,舉行堅振聖事、在檳城的 collège General 等地開會、祝聖新教堂等等。從1927年到1931年,他在新加坡服務於華人聖心堂。在西貢休假之後,1932年10月13日在新加坡去世,

聖經

基督教的《聖經》又名《新舊約全書》,由《舊約[1]》《新約》組成。《舊約》一共有三十九卷,以古希伯來文(含亞蘭文)寫成,由猶太教教士依據猶太教的教義編纂而成,囊括了猶太及鄰近民族從公元前12世紀至公元前2世紀的人文歷史資料。《新約》一共27卷。《舊約全書》即猶太教的聖經,是基督教承自猶太教的,但《舊約全書》和《希伯來聖經》有所差異,書目的順序也不同[2]

視頻

梅致遠 相關視頻

天主教聖地,法國聖米歇爾山
俞正聲會見中國天主教第九次全國代表會議代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