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卡瓦4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梅卡瓦4 |
以色列人設計的「梅卡瓦」主戰坦克算得上是當今世界上最具活力、最有特色的主戰坦克了。從1978年「梅卡瓦」坦克裝備以色列軍隊以來,它親歷了巴以爆發的多次衝突,而且在這期間,從「梅卡瓦」1到「梅卡瓦」4發展了四代。
基本內容
中文名:梅卡瓦MK4型坦克
國 家:以色列
內燃發動機:MTU833
外文名:Merkava
出現時間:2002年6月
基本介紹
2002年6月,在耶路撒冷舉行的一次武器展示會上,以色列國防部向外界展示了其新一代主戰坦克「梅卡瓦」Mk4的樣車,該坦克外型獨特、性能出眾,給與會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梅卡瓦主戰坦克是以色列根據本身國情自行設計建造的一種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坦克。「梅卡瓦」4坦克應是一種經過實戰檢驗的第四代戰車,它代表了當代坦克設計的各個方面,包括防護、火力、機動性及指揮控制等方面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以色列軍方向外界披露,「梅卡瓦」Mk4的研發工作於Mk3投入批量生產9年以後開始,在設計上基本沿襲了一直倍受好評的「梅卡瓦」系列坦克的構架,同時在多方面引人了以色列軍工科技的最新成果,使其能夠最大限度地適應在約旦河西岸及加沙地帶巴勒斯坦地區的城市作戰。
機動性能
Mk4採用德國 MTU833 內燃發動機,該發動機由美國通用動力公司地面系統分部授權製造,最大輸出功率可達1103千瓦,遠遠超過Mk3上安裝的美制AVDS-1790發動機,且使用成本更為低廉。更為難得的是,MTU833的體積較小,這使得Mk4車身前方的發動機罩外觀平整,不像Mk3一樣高高隆起,對改善坦克乘員的視野十分有利。與MTU833發動機匹配的是德國倫克公司的RK325自動變速箱。這種自動變速箱體積雖很小,傳動效率卻很高,它有5個前進擋、2個倒擋,而不像前幾代的變速箱僅有2個前進擋和1個倒擋。
車身懸掛系統變化不大,仍採用彈簧減震器,其減震衝程長達600毫米,足矣應付戈蘭高原的丘陵地貌,即使是在布滿岩石的河灘上,Mk4仍能以60公里的時速行進。此外,Mk4還裝有輔助動力系統,在主引擎停止工作的情況下,該系統可以為車載電池充電和向射擊系統提供電力保障。
武器裝備
- 主炮
「梅卡瓦」Mk4的主炮仍沿用Mk3坦克上的120毫米滑膛炮,但反後坐裝置已改用壓縮氣體作為儲能元件,而不是以前慣用的螺旋彈簧。這一改性不僅使反後坐裝置的直徑減小了約100毫米,而且允許火炮使用更大的膛壓發射彈丸,使彈丸的速度提高、穿甲能力增大。該炮的另一個特徵是使用了新的熱防護套,導熱性更為均勻,這樣炮管溫度變化所導致的形變更小,從而提高了火炮的射擊精度。
據說以色列國防軍借鑑了「豹」2A6坦克及「勒克萊爾」坦克的火力增強方案,為Mk4專門研製了一種新型穿甲彈,該彈具備較高的初速和精度。除此之外, Mk4 的主炮還可發射如今新出現的反人員/器材穿甲彈(APAM)和激光制導反坦克炮射導彈( LAHAT )。
- 輔助武器
輔助武器為數挺7.62毫米機槍以及1門60毫米內置迫擊炮。選用60毫米迫擊炮作為輔助武器是「梅卡瓦」坦克的一大特色,「梅卡瓦」Mk4繼續保持了這一特色。該炮可從後膛裝彈,彈道彎曲,在城市作戰中可殺傷隱藏於建築物後面的武裝人員。當敵方反坦克導彈襲來時,它能快速發射煙幕彈等干擾彈藥,讓來襲導彈找不准方向、徒勞無功。
- 特殊功能
Mk4的車身後方新增了兩具旋轉式彈匣,每隻彈匣可容納5發炮彈,炮彈的類型由車載計算機統一管理。彈匣被安置在炮塔內一個獨立空間裡,以防止車內彈藥爆炸而造成對乘員的傷害。裝填手只要按下選擇按鈕便可找到所需的炮彈,然後將其送入炮膛。因此,Mk4雖然不具備類似「勒克萊爾」坦克及日本90式坦克那樣的自動裝彈功能,但這兩個彈匣同樣使裝填手的效率得到了顯著的提高。
除這10發炮彈之外,坦克的其他彈藥均被存放在炮塔下方的支架當中。這種將大量彈藥置於車身之中的作法在以色列國內曾引起過不小的爭議,塔爾將軍便公開批評這種設計對坦克乘員的安全性極為不利,主張還是應當將彈藥置於車身的底部。但也有意見提出將彈藥置於車底又會增加裝填手的操作難度,同時將彈藥置於主炮尾部亦不甚合理,認為應將彈藥移至最為安全的車尾存放。
偵察能力
「梅卡瓦」Mk4火控系統的核心為埃比特系統公司生產的「鬥牛士」-3瞄準系統的改進型,追加裝配了以軍最新研製的自動跟蹤系統。該跟蹤系統以第三代紅外夜視儀為基礎,可根據目標的移動情況自動計算射擊數據,且自帶專用減震器,保證在瞄準時絲毫不受車身顛簸的影響。另外,Mk4還為射手專門配備了一部高精度熱成像儀,在夜間和惡劣氣候條件下作戰時,它可以幫助射手鎖定目標。
由於以色列軍隊長年在加沙地區同巴勒斯坦武裝進行巷戰,巴勒斯坦民兵經常利用城市建築物為掩體向以軍坦克發動偷襲,這就對坦克的外界感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Mk4為每個乘員配備了外部偵察用監視器,可將車身四周的情況如實反映給每一位乘員。當坦克需在市區作長時間停留時,4名車組人員還可分工負責監視方向(這也是Mk4依然保留4名乘員的原因之一)。相對於世界上的大多數主戰坦克都只是車長席才安裝有全景監視器, Mk4 的這一設計無疑有助於提升裝填手和射手作戰參與程度和減輕車長的負擔。當然,車長還另行配有專用的情報和通訊設施,為其制定坦克的行動方案提供信息支持。有消息說,埃比特系統公司還為Mk4坦克研製了煙幕發生器、無線電干擾器和激光探測、預警裝置,但以色列官方尚未向外界透露這些子系統的詳情。
防護能力
防護能力是衡量坦克性能的一個主要指標,對於一貫輕規模、重質量的以色列軍隊來說,坦克的生存能力更是其裝備建設中的重中之重。以軍認為,僅僅依靠完善坦克的戰場信息獲取能力遠不能滿足城市作戰的需要,要想在混亂而又多變的巷戰中立於不敗之地,坦克必須具備充分的抗打擊能力。因此,「梅卡瓦」系列坦克一直堅持「防護為基礎、保護乘員為中心」的原則,大膽地突破了坦克火力、機動和防護三大性能平衡的觀念。在Mk4的研製過程中,以軍提出了綜合利用各類手段,在單車上實現協同防禦的概念,這一概念又被稱為「立體防禦」。[1]
Mk4雖然是主要着眼於城市作戰而開發的坦克,且複合裝甲技術水平一般,但其正、側面的裝甲厚度卻幾乎是一般坦克的近兩倍,防護部分的重量約占整車重量的75% (其中絕大部分是用於防護的裝甲重量),比其他坦克的50%要高許多。難怪其自重高達65噸,是世界上最重的主戰坦克之一。
Mk4採取新的裝甲防護措施,其外形與前幾型相比有明顯變化,整個炮塔外形如飛碟,形狀扁平,四周帶有複合裝甲及間隙裝甲,正面裝甲呈楔形。這種獨特外形有效地減少了正、側方的暴露面積,極易導致敵方武器在命中時產生滑彈,對於防禦從屋頂等高處射來的輕型武器尤為有效。炮塔的頂部也裝有瓦片狀的模塊裝甲,超過200毫米厚的炮塔頂裝甲能抵禦反坦克導彈等重型武器從正前方以70°角的襲擊,而且只要不被敵彈瞬間擊穿,炮塔的傘狀結構便可迅速將來彈的能量分散。
除了炮塔設計獨特外,整體式火炮防盾設計也讓人稱讚。防盾蓋板可隨着火炮的俯仰而滑動。無論俯仰到什麼角度,它都能對炮塔內電子系統和火炮俯仰裝置進行滑動保護。然而,當把炮塔和車身最大限度地「壓扁」,又在車頂加裝了堅實的裝甲之後,坦克乘員和裝備如何出入車艙便成了一個難題。對此,Mk4的設計師又獨闢蹊徑,4名乘員均經由車長室旁一個小艙門進出車艙,而彈藥等裝備則通過車身後部的艙蓋安放到車內。這樣既保證了人員出入和彈藥裝卸的方便,又可不犧牲坦克的安全性能。
像「梅卡瓦」Mk3一樣,Mk4的車身四周也掛有相同的模塊化複合裝甲,後者的模塊化複合裝甲更先進,主要是它的複合裝甲組件用了新材料,裝甲結構樣式也有新變化。為了加強駕駛員的防護,以色列的設計師甚至還在駕駛艙的內壁上也敷設了一層輕型裝甲。由於地雷是巴勒斯坦武裝部隊的常用武器,所以以色列軍方專門對 Mk4 的底部裝甲進行了強化,使其足以應付強力地雷的衝擊。
此外,以色列軍方一向對坦克的主動防禦系統抱有濃厚的興趣,據悉,以色列國防部正在同拉斐爾公司商洽為 Mk4 加裝車載反導彈系統,該系統可對飛行中的反坦克導彈進行攔截。有了這些防禦利器, Mk4 在面對巴勒斯坦武裝部隊的單兵武器時簡直就可以說是無敵的「鋼鐵巨獸」。
以色列起初於2003年3月訂購了3輛Mk4樣車,並計劃以每年50輛的速度裝備部隊。如果這一計劃能夠順利實施的話,到2014年時,以軍將裝備500輛以上的Mk4型坦克,加上已經擁有的1700餘輛「梅卡瓦」1、2、3型坦克,其陸戰實力足以傲視中東。但外界認為,從以色列如今的軍費規模來看該國將很難如期完成這一計劃。
梅卡瓦之父
塔爾(Tall)將軍是以色列國防軍裝甲兵部隊的著名將領,1924年生於馬哈奈姆(今以色列特拉維夫附近)。塔爾先後入赫布萊大學及英國的參謀學院學習,攻讀哲學、政治學和軍事學。1942~1946年間,塔爾在英軍陸軍的猶太旅中服役,參加了英軍在二戰中意大利戰場的戰鬥。
二戰結束後,塔爾於1948年回到剛剛建國的以色列,轉入以色列國防軍,先是步兵,後轉入裝甲部隊,歷任以軍裝甲師的團長、師長和裝甲兵總監,獲得了少將軍銜。1961年和1973年,他兩次獲得以色列防衛獎章。長時間的作戰實踐,使塔爾獲得了豐富的坦克使用和作戰經驗,後來出任「梅瓦卡」坦克的總設計師,也是眾望所歸。設計中,塔爾將軍大膽地提出了「防護第一」、「乘員的生存力第一」的獨特的設計思想,造就了「梅瓦卡」主戰坦克的特殊「性格」。
塔爾將軍已經退休多年,但他仍然關注以色列裝甲兵的建設,主要著作有《塔爾將軍談坦克哲學》等。
坦克發明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交戰雙方為突破由塹壕、鐵絲網、機槍火力點組成的防禦陣地,打破陣地戰的僵局,迫切需要研製一種火力、機動、防護三者有機結合的新式武器。英國人E.D.斯文頓在一起意外中發現,如果在拖拉機上裝上火炮或機槍,它不就無敵了嗎?1915年,英國政府採納了E.D.斯文頓的建議,利用汽車、拖拉機、槍炮製造和冶金技術,試製了坦克的樣車。
1916年生產了「馬克」Ⅰ型坦克,外廓呈菱形,剛性懸掛,車體兩側履帶架上有突出的炮座,兩條履帶從頂上繞過車體,車後伸出一對轉向輪。該坦克乘員8人,有「雄性」和「雌性」兩種。「雄性」裝有2門57毫米火炮和4挺機槍,「雌性」僅裝5挺機槍。1916年9月15日,有60輛「馬克」Ⅰ型坦克首次投入索姆河戰役。為了紀念發明家Tank取名坦克。結果這一名稱被沿用至今,「坦克」就是這個單詞的音譯。在1918年,法國也研製出了雷諾坦克,亦在一戰中立下戰功。
這種稱為「馬克」Ⅰ型的坦克靠履帶行走,能馳騁疆場、越障跨壕、不怕槍彈、無所阻擋,很快就突破德軍防線,從此開闢了陸軍機械化的新時代;世界上已經製造了數十萬輛坦克,成為各國陸軍、海軍陸戰隊和空降兵的主要作戰武器。
坦克是具有強大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機動性和堅固防護力的履帶式裝甲戰鬥車輛。它是地面作戰的主要突擊兵器和裝甲兵的基本裝備,主要用於與敵方坦克和其它裝甲車輛作戰,也可以壓制、消滅反坦克武器,摧毀野戰工事,殲滅有生力量。
科技組成
坦克由坦克武器系統、坦克推進系統、坦克防護系統、坦克通信設備、坦克電氣設備及其它特種設備和裝置組成。
總體結構
現代坦克大多是傳統車體與單個旋轉炮塔的組合體。按主要部件的安裝部位,通常劃分為操縱、戰鬥、動力-傳動和行動4個部分。
操縱部分(駕駛室)通常位於坦克前部,內有操縱機構、檢測儀表、駕駛椅等;戰鬥部分(戰鬥室)位於坦克中部,一般包括炮塔、炮塔座圈及其下方的車內空間,內有坦克武器、火控系統、通信設備、三防裝置、滅火抑爆裝置和乘員座椅,炮塔上裝有高射機槍、拋射式煙幕裝置等;動力傳動部分(動力室)通常位於坦克後部,內有發動機及其輔助系統、傳動裝置及其控制機構、進排氣百葉窗等;行動部分位於車體兩側翼板下方,有履帶推進裝置和懸掛裝置等。
在總體布置上,大多數坦克是是駕駛室在前,戰鬥室居中,動力-傳動室在車體後部且發動機縱置。有的坦克將發動機橫置,有的坦克將動力-傳動裝置布置在車體前部。
防護系統
車體和炮塔前部多採用金屬與非金屬複合裝甲,炮塔側面使用多層間隙裝甲,車體兩側掛裝屏蔽裝甲,有效地提高了抗彈能力,特別是防破甲彈穿透能力。坦克正面可防禦垂直穿甲能力為500~600毫米的動能反坦克彈丸攻擊。
為撲滅車內火災和防止破甲彈穿透裝甲後引起車內油氣混合氣爆炸,車內多裝有自動滅火抑爆裝置。為減輕核、化學、生物武器的殺傷破壞,車內安裝有三防裝置,有的在乘員室的裝甲內表面附設有削減中子流貫穿的防護襯層。此外,還配有煙幕裝置及其它偽裝器材和光電對抗設備,並採取進一步降低車高,合理布置油料和彈藥,設置隔艙等措施,使坦克的綜合防護能力顯著提高。
參考文獻
- ↑ 解讀:「梅卡瓦4」的金鐘罩「戰利品」主動防禦系統美軍都說好,hawk26講武堂, 19-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