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梁龍形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梁龍形類
圖片來自reddit

梁龍形類(學名:Diplodocimorpha)為蜥腳下目的一支演化支,生存於侏羅紀早期至白堊紀晚期。[1]

該演化支包含了主要三個科:雷巴齊斯龍科梁龍科叉龍科,其中後兩者被歸類於鞭尾類。梁龍形類一開始被Calvo與Salgado(1995年)首次使用,並定義為包含「特索尼雷巴齊斯龍」(Rebbachisaurus tessonei)、梁龍科,及其後代和共同祖先的演化支。

當時並不被常使用,且被歸類為梁龍超科的異名,因為其中很多內容與梁龍超科雷同。

2005年,Mike P. Taylor與Darren Naish重新為梁龍超科進行系統分析和分類,他們發現梁龍形類並不能歸類為梁龍超科的異名。

2015年,Emanuel Tschopp,Octavio Mateus和Roger Benson發表了關於梁龍科相互關係的系統發生學,和梁龍形類和前者分離的資料。簡棘龍屬比雷巴齊斯龍科,因此不歸類於梁龍形類,但比薩爾塔龍屬更接近於梁龍屬因此仍歸類於梁龍超科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