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梁永安的愛情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當下年輕人的愛情,面臨的六大難關是什麼?

為什麼說90後和00後是歷史上最不適合結婚的一代?

為什麼現代社會有這麼多前任?

如何培養愛的能力?

三十歲,如何規劃你的人生?

轉型時代,後疫情社會,孤獨、迷茫、焦慮、內卷、喪、躺平,成為很多年輕人的生活狀 態 ,單身文化、戀愛文化更多元,隨之而來的新的困惑也越多。

對此,復旦文學教授、B站明星學者梁永安一針見血地指出:青年一代的愛情困境,是轉型時代精神徵候的集中體現。

在《梁永安的愛情課》一書中,梁老師從經典文學與電影出發,結合當下年輕人普遍困擾的種種問題,為我們釐清混沌的思緒,打開思考的維度,找到突破愛情與人生困境的另一種可能,重新獲得一種美好的情感。

愛,而不是恨,打開,而不是隔離,信任和善良,而不是猜忌和傷害,包容和尊重,而不是他人即地獄。在一切都不確定的今天,讓我們重建愛的能力,而不只是談情說愛的能力。

十二個人生成長關鍵詞,十二堂感動百萬年輕人的愛情課與文學課

關於孤獨:孤獨就是你的隧道階段,就看你能不能把它走通(《托斯卡納艷陽下》)

關於愛情:我們對待愛情要像對待信仰一樣堅定,對待信仰要像對待愛情一樣深情(《魔桶》)

關於前任:前任其實是生活的概括,對前任的評價,衡量着每個人生命的寬度 (《都柏林人》)

關於邊緣:三十歲的邊緣,順着慣性走下去,還是重新打開一個人生?(《天使愛美麗》)

關於成長:我們今天也要多一點霍爾頓的氣質,這樣才有真正成長的可能(《麥田裡的守望者》)

關於記憶:文學作為一種記憶,激活你的生命感和自由感(《時時刻刻》)

關於幸福:幸福往往都是一意孤行(《傷心咖啡館之歌》)

關於追尋:其實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有兩個主要的目標,一個是找到一件在這個世界上自己最喜歡的事情,另一個就是找到一個跟自己在情感上、精神上特別契合的人。

關於自我:我們要做一個比較簡單的人,要做一個知道自己內心真正需要的人,只有這樣才能把握住愛,把握住到底應該跟什麼樣的人在一起。

在孤獨盛行的單身年代,在疫情導致的封鎖狀態下,我們內心其實更渴望親密的日常生活,渴望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愛。

用經典打開愛情,破解當代年輕人切身的愛情困境與成長難題

梁老師的愛情課與文學課,獻給2020年代的青年人

重建開放與自由、親密又獨立的個人生活,打開另一種可能性的人生!

★ 復旦文學教授梁永安的愛情課,在單身的黃金年代,重建對愛情的信仰。

風靡全網的明星學者、復旦大學文學教授、B站超人氣up主梁永安,被百萬網友稱為「極懂愛情的梁老師」,火爆全網的愛情視頻課首次成書!

2017年梁永安在「一席」演講《在單身的黃金年代,我們如何面對愛情》,後在「一席·萬象」開設「梁老師的愛情課」六講,引發熱烈反響,單集播放量破四百萬次,隨後開講「在小徑交岔的花園裡,讓我們談談文學」六集。本書即是愛情課和文學課十二講的精彩結集,圍繞初戀、等待、前任、孤獨、邊緣、探索、成長等命題,精心編輯,配以經典電影劇照和書影而成。

在一切都不確定的時代,本書告訴我們:愛,而不是恨,打開,而不是隔離,信任和善良,而不是猜忌和傷害,包容和尊重,而不是他人即地獄。讓我們重建愛的能力,而不只是談情說愛的能力。

★ 破解轉型時代90後、00後青年一代的愛情困境,給你的婚戀和職場壓力「雙減」,打開你真正的人生!

當下是一個流動、多元、轉型的時代,現代人告別的能力遠遠大於相愛的能力。青年一代的愛情困境,是轉型時代精神徵候的集中體現。今天的年輕人離他們嚮往的生活,只差一步。梁老師的愛情課,走近年輕人真真切切的生活,解答2020年代青年人的情感、職場和人生困惑——為什麼相愛變得越來越難?在單身的黃金年代,還要戀愛嗎?90後和00後是歷史上最不適合結婚的一代?如何接納你的前任?三十歲,如何重新整合你的生命?……

世界就在自己的愛情裡面,打開另一種可能的人生!

★ 一場遲到的愛的教育,一堂啟人心智的文學啟蒙課。殿堂級的書單影單,用文學和電影重新思索「愛」這一古老命題,讓你讀懂真正的人性和真實的人生。

愛情經不起社會的格式化(《了不起的蓋茨比》)

錯愛來自於你對愛人的那種設計(《和莎莫的500天》)

寧可過讓自己的內心落滿灰塵的生活,也不去打開一個有點驚心動魄的新世界(《都柏林人》)

孤獨就是你的隧道,就看你能不能把它走通(《托斯卡納艷陽下》)

今天的很多愛情是催熟的戀愛(《窈窕淑女》)

人生最寶貴的東西總是被剪掉(《天堂電影院》)

梁老師的愛情課,解讀這個世界,用愛情的語言!

作者簡介

梁永安,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碩士生導師,作家。曾被評為復旦大學「受歡迎老師」,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和比較文學研究。

2017年,梁永安在"一席"的演講《在單身的黃金年代,我們如何面對愛情》引發熱烈反響,後在"一席·萬象"開設《梁老師的愛情課》六講和《在小徑交岔的花園裡,讓我們談談文學》六講,本書即這十二講的精彩結集。

「今天的年輕人,離他們嚮往的生活,只差一步。」梁永安關注到青年一代的愛情問題,不僅在復旦大學開設「愛情課」,還在B站等平台錄製系列視頻,討論脫單、相親、異地戀、虛擬戀愛等愛情問題,也關注獨居、男性危機、社恐、內卷、裸辭、工作之苦、職業選擇與人生選擇等問題,在年輕人中擁有超高人氣,被網友親切稱為「懂愛情的梁老師」。脫口秀演員周奇墨、顏怡顏悅等都是他的粉絲。

原文摘錄

一旦把戀愛挑明了的話,愛情的程式化立刻就開始了,送花,請吃飯,一起做什麼事情,總之是人為建構出一有生活的模式。有時候其實還不是愛情,但是已經被建構為愛情了。 當然有些時候,你經過努力,建構起愛情,確實也會產生感情,但很多情況下這種愛情是人為的產物。就像我們今天大城市吃的水果,很多都不是自然成熟的,像芒果,都是在樹上還是青芒果的時候摘下來,然後在運輸途中催熟的,所以它的味道、它的香甜度比自然成熟的芒果差得遠了。 今天的很多戀愛都是催熟的戀愛,都沒有達到愛情真正的成熟度,但卻把它約定為愛情,然後去執行。 什麼叫作邊緣的愛?就是知道難以實現,而一旦知道難以實現,心態上就會非常開放,非常珍惜,而且彼此之間不會有太多的壓力。如果期待一種永恆的話,對種種細節都會很敏感,有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受影響。 在我們中國社會,很多人如果真的遇到這種情況根本就不會開始,因為知道是沒有結果的,但實際上它在我們的生活裡面是特別優美的一部分。

書評

孤獨,在現代社會裡面,被賦予的意義和價值越來越高,尤其是在一百多年前,現代主義開始歌頌孤獨。因為在十九世紀工業化發展的高峰期以後,大工業和大眾文化的出現,使整個社會文化失去了原來非常清晰的創造力,流行、中庸、普遍化的東西多起來了。

藝術希望追求自己的創造性,特別強調個性,所以對大眾文化、社會文化會有排斥感。在文學和藝術裡面,孤獨變成了一個正面的東西,一個人孤獨說明他沒有同流合污,說明他很有自己的獨立性。

但在古典時期,比如希臘時期就特別排斥孤獨,希臘人喜歡社交,喜歡陽光,喜歡沙灘,這樣的話,孤獨的人就變成一個無依無靠、流離失所的人,所以古典時期向來是排斥孤獨的。

我們原來都是生活在家族社會裡,所以不喜歡孤獨,我們把自己定義為一個群體中的人、一個社會中的人、一個友誼中的人、一個愛情中的人。人的角色都是跟別人聯繫在一起的,這是我們原有的一種慣性。但現代主義時期對孤獨有很高的價值判斷。

在今天的社會中,各種孤獨我們都要去品嘗,孤獨的體驗會越來越豐富。一個人用什麼生活支撐自己,從另外一個意義上說,就是用什麼東西來相伴人生。

在現代社會裡面,一個人的專業性就特別地重要。事業不在於大小,不在於賺錢多少,而應是你真心熱愛的事情。有時候我們把愛只定義在一個人身上,一旦跟這個人情感斷裂,就會陷入巨大的孤獨中,但如果你還有一件熱愛的事情,事情不是抽象的,你就可能會從中找到支持和動力。

不過終究,無論什麼東西都不能替代人的愛情和情感,因為它構造出一個生命來,構造出一種生活的完整性。所以失戀在我們當代社會裡是最蒼茫的孤獨,這種孤獨要靠什麼去打破,靠什麼去度過,對每個人來說都是特別重要的一個人生考驗。

其實,我們現在的孤獨從某種意義上說,是非常值得稱讚的,因為它可以讓你獲得承擔生命的力量。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