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梁書·羊侃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梁書·羊侃傳出自《梁書》,此史包含本紀六卷、列傳五十卷,無表、無志。它主要記述了南朝蕭齊末年的政治和蕭梁皇朝(502—557年)五十餘年的史事。其中有二十六卷的後論署為「陳吏部尚書姚察曰」,說明這些卷是出於姚察之手,這幾乎占了《梁書》的半數。姚思廉撰《梁書》,除了繼承他父親的遺稿以外,還參考、吸取了梁、陳、隋歷朝史家編撰梁史的成果[1]

原文

羊侃字祖忻,漢南陽太守續之裔也。弱冠隨父在粱州立功。魏正光中,稍為別將。

初,其父每有南歸之志,常謂諸子曰:「人生安可久淹異域,汝等可歸奉東朝。」侃至是將舉河濟以成先志。魏帝聞之,使授侃驃騎大將軍,長為兗州刺史.,侃斬其使者以徇。魏人大駭,令僕射於暉率眾數十萬,圍侃十餘重,傷殺甚眾。柵中矢盡,南軍不進,乃夜潰圍而出,且戰且行,一日一夜乃出魏境。 侃以大通三年至京師,詔授散騎常侍。八年,遷都官尚書。時尚書令何敬容用事,與之並省①,未嘗游造。有宦者張僧胤候侃,侃曰:「我床非閹人所坐。」竟不前之,時論美其貞正。

太清元年,會大舉北線。侃勸元帥貞陽侯乘水攻彭城,不納;既而魏援大至,侃頻勸乘其遠來可擊,旦日又勸出戰,並不從。侃乃率所領出頓堰上。及眾軍敗,侃結陣而還。

二年,侯景反,攻陷歷陽,及逼京師,眾皆恟懼,侃偽稱得射書,雲「邵陵王、西昌侯已至近路」,眾乃少安。賊攻東掖門,縱火甚盛,侃親自距抗,以水沃火,火滅,引弓射殺數人,賊乃退。初,侃長子鷟為景所獲,執來城下示侃。侃謂曰:「我傾宗報主,猶恨不足,豈復計此一子,幸汝早能殺之。」賊感其忠義,亦不之害也。 賊既頻攻不捷,乃築長圃。朱異、張綰議欲出擊之,高祖②以問侃,侃曰:「不可。賊多日攻城,既不能下,故立長圍,欲引城中降者耳。今擊之,出人若少,不足破賊;若多,則—旦失利,自相騰踐,門隘橋小,必大致挫衄。此乃示弱,非騁王威也。」不從,遂使千餘人出戰,未及交鋒,望風退走,果以爭橋赴水,死者大半。

後大雨城內土山崩賊乘之垂入苦戰不能禁侃乃令多擲火為火城以斷其路徐於里築城賊不能進十二月遘疾卒於台內時年五十四。


【注】①省:中央官署名,此指尚書省。②高祖:即粱武帝;在位的年號有大通、太清等。

譯文

羊侃,字祖忻,漢朝南陽太守羊續的後代。羊侃二十歲時跟隨父親在梁州立下戰功。北魏正光年間,逐漸升到別將。

當初,他的父親常有南歸的心愿,經常對兒子們說:「人生怎能長久滯留在異國他鄉,你們應該回歸南方侍奉朝廷。」羊侃自此就準備率領河濟地區的部眾歸順南朝,來完成父親的心愿。魏帝聽說了這件事,便派使者授予羊侃驃騎大將軍,並讓他永久擔任兗州刺史。羊侃斬殺北魏使者來示眾。魏朝大驚,於是命令僕射於暉率領幾十萬軍隊,將羊侃團團包圍,殺死殺傷了很多(羊侃的)士兵。軍營中的弓箭都用完了,可是南邊接應的軍隊卻未到,於是羊侃就在夜裡突圍而出,邊戰邊走,一日一夜才衝出魏境。

羊侃在大通三年到達梁朝的京都,梁武帝下詔任命他為散騎常侍。大通八年,羊侃升任都官尚書。當時尚書令何敬容當權,羊侃和他同在尚書省任職,但羊侃不曾拜訪過他。有個宦官張僧胤想來拜訪羊侃,羊侃說:「我的坐床不是給閹人坐的。」羊侃最終沒有讓他前來,當時的輿論稱讚羊侃節操堅貞、品行端正。

太清元年,適逢梁朝大舉北伐。羊侃勸說元帥貞陽侯從水路攻打彭城,不被採納。不久,北魏的援兵大批趕到,羊侃多次勸說貞陽侯趁着魏軍遠道而來立足未穩,可以出擊,第二天,又勸說貞陽侯出戰,但貞陽侯都不聽從。羊侃於是率領自己的部隊出城駐紮在堤壩上。等到多數梁軍被打敗時,羊侃的部隊卻能夠保持隊形,安全撤回。 太清二年,侯景反叛。叛軍攻陷歷陽,直逼京城,眾人都十分恐慌,羊侃假稱得到城外射進的書信,說「邵陵王、西昌侯的援兵已到京城附近」。眾人這才稍稍安定下來。叛軍進攻東掖門,放火燒城,火勢十分猛烈。羊侃親自率軍抵抗,用水澆滅大火。羊侃又用弓箭射殺多人,叛軍這才敗退。先前,羊侃的大兒子羊鷟被侯景抓住,綁到城下讓羊侃看。羊侃對叛軍說:「我傾盡全部宗族之力來報效國君,還深感不夠,難道還會考慮這一個兒子嗎?希望你們能早點殺掉他。」叛軍被他的忠義感動,也就沒有殺害他的兒子。

叛軍在多次攻城不能得手之後,於是就修築起高大的壁壘。朱異、張綰商議要出城去攻打叛軍,梁武帝向羊侃徵詢對這件事的意見,羊侃說:「不行。叛軍攻城多日,既然攻不下來,就特地修築高大的壁壘,想引誘城裡要投降的人罷了。現今要攻打它,出城的人如果太少,則不能打敗叛軍;如果派出的人多,一旦失利,士兵就會自相奔逃踐踏,城門狹窄,吊橋又小,必定導致重大挫敗,這是向叛軍顯示我們的弱小,而不是展示王朝的威勢。」梁武帝不聽,於是派朱異、張綰率領一千多人出戰。結果未等到交鋒,軍士便望風而逃,果然因為搶着過橋而跌落護城河中,大半人被淹死。

後來下起了暴雨,城內的土山崩塌,叛軍乘機攻城,眼看就要攻入了,守成將士極力奮戰也難以阻止。羊侃於是命令大量投擲火把,形成火城,截斷叛軍進城的道路,然後在火城的後面從容修築城牆。叛軍不能進城。這年十二月,羊侃染病,死於任上,時年五十四歲。[2]

作者簡介

姚思廉(557—637),字簡之,一說名簡,字思廉,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唐朝初期史學家。約生於梁末陳初,在八十歲左右去世。姚思廉自貞觀三年至貞觀十年,歷時七年最終完成了《梁書》與《陳書》的撰寫工作。姚察及姚思廉父子雖為史學家,但都有較深厚文字素養,於史文撰著方面,文字簡潔樸素,力戒追求辭藻的華麗與浮泛,繼承了司馬遷及班固的文風筆法,在南朝諸史中是難能可貴的。[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