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書·劉峻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梁書·劉峻傳出自《梁書》,此史包含本紀六卷、列傳五十卷,無表、無志。它主要記述了南朝蕭齊末年的政治和蕭梁皇朝(502—557年)五十餘年的史事。其中有二十六卷的後論署為「陳吏部尚書姚察曰」,說明這些卷是出於姚察之手,這幾乎占了《梁書》的半數。姚思廉撰《梁書》,除了繼承他父親的遺稿以外,還參考、吸取了梁、陳、隋歷朝史家編撰梁史的成果。[1]
原文
劉峻,字孝標,平原人。峻生期月,母攜還鄉里。宋泰始初,青州陷魏。峻年八歲,為人所掠至中山,中山富人劉實憫峻,以束帛贖之,教以書學。魏人聞其江南有戚屬,更徙之桑乾。峻好學,家貧,寄人廡下,自課讀書,常燎麻炬,從夕達旦,時或昏睡,爇其發,既覺復讀,終夜不寐,其精力如此。
齊永明中,從桑乾得還,自謂所見不博,更求異書,聞京師有者,必往祈借,清河崔慰祖謂之「書淫」。時竟陵王子良博招學士,峻因人求為子良國職,吏部尚書徐孝嗣抑而不許,用為南海王侍郎,不就。至明帝時,蕭遙欣為豫州,為府刑獄,禮遇甚厚。遙欣尋卒,久之不調。天監初,召入西省,與學士賀蹤典校秘書。峻兄孝慶,時為青州刺史,峻請假省之,坐私載禁物,為有司所奏,免官。安成王秀好峻學,及遷荊州,引為戶曹參軍,給其書籍,使抄錄事類,名曰《類苑》。未及成,復以疾去,因游東陽紫岩山,築室居焉,為《山棲志》,其文甚美。
高祖招文學之士,有高才者,多被引進,擢以不次。峻率性而動,不能隨眾沉浮,高祖頗嫌之,故不任用。乃著《辨命論》以寄其懷。
論成,中山劉沼致書以難之,凡再反,峻並為申析以答之。會沼卒,不見峻後報者,峻乃為書以序之曰:「劉侯即有斯難,值余有天倫之戚,競未之致也。尋而此君長逝,化為異物……」
峻又嘗為《自序》,其略曰:「余自比馮敬通,而有同之者三,異之者四。何則?敬通雄才冠世,志剛金石;余雖不及之,而節亮慷慨,此一同也。敬通值中興明君,而終不試用;余逢命世英主,亦擯斥當年,此二同也。敬通有忌妻,至於身操井臼;余有悍室,亦令家道坎坷,此三同也。敬通當更始之世,手握兵符,躍馬食肉;余自少迄長,戚戚無歡,此一異也。敬通有一子仲文,官成名立;余禍同伯道,永無血胤,此二異也。敬通臂力方剛,老而益壯;余有犬馬之疾,溘死無時,此三異也。敬通雖芝殘蕙焚,終填溝壑,而為名賢所慕,其風流郁烈芬芳,久而彌盛;餘聲塵寂漠,世不吾知,魂魄一去,將同秋草,此四異也。所以自力為敘,遺之好事雲。」
峻居東陽,吳、會人士多從其學。普通二年,卒,時年六十。門人諡曰玄靖先生。
譯文
劉峻字孝標,是平原郡人。劉峻生下來剛一個月,母親就把他帶回鄉下。宋泰始初年,青州落入北魏手中。劉峻八歲時,被人搶到中山去了,中山的有錢人劉實很可憐劉峻,用五匹絲帛把他贖了出來,並教他讀書。北魏人聽說他在江南有親戚,又把他轉移到桑乾。劉峻好學習,家裡很窮,居在別人的廊檐下,自己給自己規定讀書的內容和分量,經常點燃用麻干扎的火把,從晚上直到天亮,有時太困昏睡,火把就燒他的頭髮,等到發現後醒來又繼續讀書,一整夜不睡覺,其精進力學如此。
齊永明年間,乘機從桑乾逃回家,自己認為看書不廣博,又尋找沒有看過的書,聽說京師有的,就前去哀求借來看,清河的崔慰祖稱他是「書淫」。當時竟陵王蕭子良廣招學士,劉峻托人請求當蕭子良的國職,吏部尚書徐孝嗣壓制他不讓他去,任命他做南海王的侍郎,他沒有去就任。到明帝時,蕭遙欣任豫州郡守,劉峻擔任府刑獄,蕭遙欣待他很好。蕭遙欣不久死去,劉峻很久沒有調動。天監初年,應召到西省,和學士賀蹤一起點校官府的典籍。劉峻的哥哥劉孝慶,當時是青州刺史,劉峻請假去看他,因私下運載禁止的物品,被有關部門告了,撤去了官職。安成王蕭秀欣賞劉峻有學問,任荊州郡守時,引薦劉峻任戶曹參軍,給他提供書籍,讓他分類抄摘故事,書名叫《類苑》,沒有等到完成此書,又因病離去。於是到東陽紫岩山遊玩,建了間房屋居住在那裡,寫了一篇《山棲志》,文章寫得很漂亮。
梁武帝招攬文人學士,有高超才華的人,大多被收進去,並依次提拔。劉峻憑個性辦事,不願和大夥一起隨波逐流,梁武帝很討厭他,所以不任用他。劉峻便寫了篇《辨命論》來寄託他的心懷。
《辨命論》寫完後,中山劉沼寫信來詰難他,這樣反覆多次,劉峻每次都回信申述,分析回答劉沼提的問題。不巧劉沼死了,劉峻沒有收到回信…… <
劉峻又寫了一篇《自序》。大意是這樣的:「我自己與馮敬通相比,有相同之處三點,不同之處四點。為什麼呢?馮敬通有超人的才華,金石般堅強的志向,我雖不如他,然而為人慷慨,光明正大,這是相同之一。馮敬通正遇上盛世的明君,而最終不受重用,我也遇上英明的君王,也被擯棄不用,這是相同之二。馮敬通有一個很兇的妻子,以至於親自打水舂米;我也有位潑辣的老婆,也是家運不好,這是相同之三。馮敬通正值改朝換代的時候,手裡拿着發兵的符令,躍馬殺敵;我自幼到大,常常是沒有歡樂,只有憂愁,這是不同之一。馮敬通的兒子馮仲文,做了官,成了名。我的災禍與鄧伯道一樣,沒有後繼人,這是不同之二。馮敬通臂力很大,老了還很健壯,我病魔纏身,說不定哪天就突然死去,這是不同之三。馮敬通雖然當時沒有受重用,最終死去,但被很多名人賢士敬慕,這種美名和聲望時間越久越大;我一生平淡,世人不知道我,人一死就像草木枯謝一樣無人記起,這是不同之四。所以自己寫一下自己,留給好事的人去說。」
峻居在東陽時,吳郡、會稽不少人都跟他學習。普通二年(521)死去,終年六十歲。他的學生追諡他為玄靖先生。 ref>梁書-在線文言文</ref>
作者簡介
姚思廉(557—637),字簡之,一說名簡,字思廉,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唐朝初期史學家。約生於梁末陳初,在八十歲左右去世。姚思廉自貞觀三年至貞觀十年,歷時七年最終完成了《梁書》與《陳書》的撰寫工作。姚察及姚思廉父子雖為史學家,但都有較深厚的文字素養,於史文撰著方面,文字簡潔樸素,力戒追求辭藻的華麗與浮泛,繼承了司馬遷及班固的文風與筆法,在南朝諸史中是難能可貴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