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桶後越嶺古道

桶後越嶺古道
圖片來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桶後越嶺古道又稱作桶後古道[1]台灣新北市烏來區宜蘭縣礁溪鄉的一條越嶺古道,是烏來山區的四大古道之一(此外有哈盆古道福巴古道西坑古道)。桶後越嶺步道是一條穿越雪山山脈,從大台北直接進入宜蘭的夢幻步道,而且難度不高,半天就能走完。此外,山友之間相傳的人間天堂──桶後溪在山間蜿蜒,形成急流、短瀑、平潭及淺灘,呈現迴然不同的風情,據說「不至桶後,不知台北溪流之美。」

桶後越嶺步道是烏來山區三大古道之一,是早期泰雅族由雪山山脈地區北上打獵遷移走出的路徑,到日治時代,為了伐木及便於統治原住民,把小山徑開闢成越嶺道路,現已成為登山健行的熱門路線。

目錄

人文生態

桶後越嶺古道為早期泰雅族狩獵的山徑,也是烏來鄉泰雅族的三大越嶺古道之一;1905年日治時期修建從新店屈尺到宜蘭礁溪的「屈尺叭哩砂橫斷工程」,即為桶後越嶺古道的前身。起點為新店屈尺,終點是宜蘭礁溪,期間動員1200人,並面臨原住民激烈抗爭,是條曠日費時才得以完成的路線。桶後清澈的溪流孕育了豐富生命,魚蟹悠遊、蜻蜓和各種水生昆蟲群聚,夏季還可觀察低海拔森林鳥類,如五色鳥、翠鳥及鉛色水鶇等,溪畔林間十分熱鬧。

臨溪的桶後越嶺步道植物生態極豐盛,足夠的濕度孕育了豐富的蕨類與蘭科植物,步道旁整片的水腳鴨秋海棠也令人驚豔。在台北及宜蘭交界的鞍部為越嶺道的最高點,秋冬之際,東北季風強勁,幾是大面積的芒草,頗有草嶺古道的氣氛。桶後溪是台北重要的水源-南勢溪的支流,因位在烏來大桶山後方,因此得名「桶後」或「桶後」溪。桶後溪在山間蜿蜒,形成急流、短瀑、平潭及淺灘,呈現迥然不同的風情。

古道源由

桶後越嶺古道,是早期泰雅族大嵙崁族群雪山山脈地區北上打獵遷移而走出的路徑,在清光緒年間,烏來設制防蕃屯所,該路線重要性增加,到日本時代,為了伐木以及便於統治原住民,進一步將小的山徑開拓成越嶺道路。現今成為爬山健行的熱門路線。

路線

桶後越嶺古道西起於烏來鄉孝義村,其中孝義至桶後段為桶後林道,為產業道路,經過桶後村後,為桶後越嶺道,向東溯桶後溪兩岸而上,經林務局烏來招待所及桶後吊橋後進入小徑,多次涉越桶後溪後,於小礁溪山烘爐地山之間的鞍部(海拔1166公尺)穿越雪山山脈,到宜蘭縣,沿礁溪鄉小礁溪而下,終點為匏崙村。全長約30公里,步行約需一整天至一天半的時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