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縣城郊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桐柏縣城郊鄉位於新野縣東、南、北三面,呈「U」字型環抱縣城。地處白河之濱,湍、白河交匯之處。是縣城與外界交往的必經之處,也是北上南陽、鄭州,南下鄂、川的必經之地。這裡擁有4.5萬畝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是河南省最大的蔬菜生產基地,被譽為河南的「壽光」。[1]
中文名稱: 城郊鄉
行政區類別: 鄉
所屬地區: 河南省桐柏縣
面 積: 192.64平方千米(2017年)
人 口: 28000人(2017年)
地理位置
城郊鄉環繞縣城四周,轄21個行政村,296個村民小組,613個自然村,28000人(2017年),人口自然增長率4‰。全鄉總面積192.64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積29800畝,經濟林面積17萬畝。淮河自西向東穿境而過,境內河流縱橫,森林茂密,奇山異水,怪石林立,形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自然景觀。鄉政府坐落在縣城西北角(桐山街69號)。
交通
城郊鄉交通便利,位置獨特。因其環城近郊,潛在的商機巨大,"312"國道橫穿東西,"桐柏至白銀礦"公路縱貫南北,桐柏至明港公路從東部穿境而過,正在建設的寧西鐵路橫穿全鄉東西,桐柏縣站建在境內,鄉村公路四通八達。廣播、電視、電力、電信、郵電事業發展迅速,基礎設施配套齊全,具有良好的投資環境。城郊鄉山川秀麗,自然景觀遍布。境內的水濂洞、高老山、祖師嶺、太白頂(田王寨)、冠子嶺、東禪寺、銀盤河水庫、中共中央中原局遺址、特色農業示範園、森林公園等比比皆是。旅遊業發展迅速。2000年,鄉黨委政府認真貫徹執行《森林保護法》,採取得力措施,實施"封山育林"和"退耕還林"戰略,使境內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得到很好保護,森林覆蓋率達到90‰現有各類動物近百種,植物標本近萬種,是集考察講學,旅遊觀光、避暑休夏,體驗鄉土風俗為一體的旅遊開發聖地。
資源
豐富的礦產資源為城郊經濟備足了後勁。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金、銀、鐵、大理石、花崗石等。其中黃金儲量約5噸,形成太平橋、北楊莊、方家寨17公里長約的黃金北礦帶,發展前景十分廣闊。花崗岩和大理石儲量達到8000萬立米,形成毛坡、太平橋、胡家溝一條長4公里,方家寨東黃莊、北楊莊長8公里,陳大莊以東3公里的優質礦帶。2000年已建成的有大理石廠、北楊莊金礦、太平橋金礦等。
豐富的物產資源為郊區市場開創了先河:城郊鄉為深山、淺山丘陵和平原兼有的農林大鄉、資源大鄉,地理環境優越,純天然的中藥材多達千種,其中"桐桔梗"馳名中外,野生山野菜等土特產品極為豐富,其中"珍珠花"、"香菇"、"板栗"、"獼猴桃"、"木耳"等暢銷國內外。2000年,鄉黨委政府致力於土特產品的開發與管理,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為繁榮郊區市場注入了活力。林稅產值已達8000多萬元,占農業總產值40%。
經濟
迅猛發展的農業為城郊經濟穩定提供了保障。該鄉盛產優質水稻、小麥、花生、芝麻、豆類數十個品種,是我縣重點糧食生產基地。2000年,鄉黨委、政府緊緊圍繞"果菌茶",強力實施《行動計劃》'和《農業發展綱要》,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初步形成了以水稻為主的種植,以板栗為主的林果業,以梔子為主的中藥材,以香菇為主的山珍業,以畜牧水產為主的養殖業五大支柱產業。緊緊圍繞支柱產業組建了示範園區和基地,其中十八拐高效板栗示範園和河坎、刺溝梔子示範園最為著稱,現正成為市、縣級特色農業精品園。帶動了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基本形成"企業龍頭+基地+農戶"的特色農業新格局。廣闊的地域和肥沃的土地已被有仁之士廣泛關注,紛紛前來投資興辦特色農業。突飛猛進的非公有制經濟為鄉鎮企業注入了活力。鄉黨委政府按照"農業富民、工業富鄉、區域帶動、經濟振興"的發展思路,實行"三元聯動"(即政策促動、市場拉動、改革推動)和"三引"(即引項目、引資金、引人才)戰略,在深化鄉企改制,促進集體經濟的同時,拓寬領域,優化環境,激發活力,提高非公有制經濟在鄉域經濟的比重。一是深化改革激活力,使原有企業得到技術改造和產品結構的調整;二是優化環境強服務,通過出台優惠政策和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外商投資辦廠。2000年,新上100萬元以上的企業總數已達6家,項目總投資3000多萬元;三是強化管理增效益,對新辦的企業保證做到"扶上馬、送一程",確保良好的經營秩序和政府的職能服務。投資100萬元以上的企業,如安偉塑編廠、群青廠、塑鋼塑管廠、鄉建築公司、中藥材加工廠、防盜門廠、江記食用油廠、北楊莊金礦、水泥預製廠、德賓私有限公司、鄉磚廠、特種養殖場等企業運行良好,效益劇增。2000年全鄉共引進項目18個,技術18項,引進設備154台(套),引進人才95名,鄉鎮企業產值1.2億元,營業收入達到1億元。快速發展的小集鎮建設加速了城鄉一體化進程。鄉黨委政府緊緊抓住寧西鐵路建設和實施"雙陽工程"(即綠化與光亮)的機遇,一是配合寧西鐵路建設,實施淮北新區的開發,重點在火車站周轉及桐明公路沿線組建經濟開發區,構築集鎮帶;二是配合該縣山水園林生態城建設,實施"312"國道、世紀大道、森林公園等區域的綠化,構築經濟走廊;三是配合該縣龍潭河水庫的修建,實施山區移民工程,在西十里村和北楊莊村組建移民新區,構築桐柏縣第一村。由此把鄉鎮企業、市場建設、農業產業化經營和小城鎮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加速農村人口、資本、產業向集鎮聚集,豐富了小集鎮的內涵,構築了與鄉域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小集鎮體系。長足發展的社會各項事業為鄉域經濟加油助跑。全鄉擁有高標準初級中學兩所,中心小學21所,全鄉小學入學率達100%,小學畢業生升學率達96.1%,中學生升學率達85%,基礎教育與成人教育成效顯著,全鄉師資力量雄厚,辦學條件優越,全鄉學校新建築覆蓋率達80%。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迅速,全鄉共有專業技術人員89人,床位38張,醫療設備及科室齊全,集防病、治療、醫療保健為一體,形成綜合系列防治網絡。計劃生育工作規範有序,民兵、統戰、共青團、婦聯等組織都為鄉域經濟的振興明爭暗賽,加油助跑。
視頻
大美桐柏城郊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