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桃瘤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桃瘤蚜 學名:Tuberocephalusmomonis 類屬:同翅目 蚜蟲科

形態特徵

成蟲。成蟲有無翅胎生蚜和有翅胎生蚜之分。無翅胎生雌蚜體長2.0-2.1毫米,長橢圓形,較肥大,體色多變,有深綠、黃綠、黃褐色,頭部黑色。額瘤顯着,向內傾斜。觸角絲狀6節,基部兩節短粗。複眼赤褐色。中胸兩側有瘤狀突起,腹背有黑色斑紋,腹管圓柱形,有覆瓦狀紋,尾片短小,末端尖。有翅胎生蚜體長1.8毫米,翅展約5毫米,淡黃褐色,額瘤顯着,向內傾斜,觸角絲狀6節,節上有多個感覺孔。翅透明脈黃色。腹管圓筒形,中部稍膨大,有黑色覆瓦狀紋,尾片圓錐形,中部縊縮。 若蟲。與無翅胎生雌蚜相似,體較無翅胎生蚜小,有翅芽,淡黃或淺綠色,頭部和腹管深綠色。 [1]

卵。橢圓形,黑色。

發生規律

桃瘤蚜1年發生10餘代,有世代重疊現象。以卵在桃、櫻桃等果樹的枝條、芽腋處越冬。次年寄主發芽後孵化為干母。群集在葉背面取食為害,形成上述為害狀,大量成蟲和若蟲藏在似蟲癭里為害,給防治增加了難度。5-7月是桃瘤蚜的繁殖、為害盛期。此時產生有翅胎生雌蚜遷飛到艾草等菊科植物上為害,晚秋10月份又遷回到桃、櫻桃等果樹上,產生有性蚜,交尾產卵越冬。 天敵種群數量對桃瘤蚜的發生有較大的影響。自然天敵主要有龜紋瓢蟲七星瓢蟲中華大草蛉大草蛉小花蝽食蚜蠅蚜繭蜂蚜小蜂等多種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敵。

分布與危害

桃瘤蚜在我國分布較廣,南、北方均有發生。其寄主植物有桃、碧桃、櫻桃、梅、梨等園林綠化植物和艾蒿等菊科植物。近年來,桃樹受害十分嚴重,重發區株被害率達100%、葉被害率達85%,百葉蚜量達20000餘頭。 桃瘤蚜以成蟲、若蟲群集在葉背吸食汁液,以嫩葉受害為重,受害葉片的邊緣向背後縱向捲曲,捲曲處組織肥厚,似蟲癭,凸凹不平,初呈淡綠色,後變紅色;嚴重時大部分葉片捲成細繩狀,最後乾枯脫落,嚴重影響桃樹的生長發育。[2]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冬季修剪蟲卵枝,早春要對被害較重的蟲枝進行修剪,夏季桃瘤蚜遷移後,要對桃園周圍的菊花科寄主植物等進行清除,並將蟲枝、蟲卵枝和雜草集中燒毀,減少蟲、卵源 2、保護天敵。桃瘤蚜的自然天敵很多,在天敵的繁殖季節,要科學使用化學農藥,不宜使用觸殺性廣譜型殺蟲劑。 3、化學防治。 蚜蟲繁殖快,世代多,用藥易產生抗性。選藥時建議用復配藥劑或輪換用藥,可用50%啶蟲咪水分散粒劑(國光崇刻)3000倍液,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如國光斃克)1000倍液,40%啶蟲.毒乳油(如國光必治)1500-2000倍液,或啶蟲咪水分散粒劑(國光崇刻)3000倍液+5.7%甲維鹽乳油(國光樂克)2000倍混合液噴霧均可針對性防治 ,防治時建議在常規用藥基礎上縮短用藥間隔期,連用2-3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