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桃李不言(趙修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桃李不言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桃李不言》中國當代作家趙修翠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桃李不言

——記趙義山先生

我於1993年從閬中中等師範學校保送進入四川師範學院中文系學習,趙義山先生擔任我們年級中國古代文學「宋元」一段教學,因而有幸與先生結緣。

先生中等身材,儒雅溫潤。眼睛不大,眼縫裡透出的光,很亮,隨着歲月的增添,目光是越來越來亮。亮得刺人的眼,更刺人的心。在他的目光注視之下,我總是不自覺的自我審視自我檢點。我想這就是先生由內而外的正氣使我對先生產生的敬畏感吧!

先生的口唇總是收得很緊,嘴角微微上揚。他腹有詩書千萬本,但從不在學生面前炫耀。只靜靜地研究學問、寫詩詞曲、著書、上課。先生的聲音充滿磁性,語調總是平和,簡短的幾句話,就引出我年輕時不知深淺的侃侃而談,而他總是傾聽、傾聽,時而在關鍵處點染幾句,讓人茅塞頓開;偶爾講到好笑的地方,他也會孩童般「吃」的一聲爽朗地笑出來。這使我覺得,先生的目光總是嚴肅挑剔的,而言語總是溫和寬容的。

因此,這麼些年,跟先生的交往,僅僅出於喜歡先生,從來不敢想,他是不是喜歡我這個學生。因為沒有因為喜歡先生這個人,而喜歡他的學問,進而去讀個古代文學的碩士或者元散曲博士,即使進了高校,連教書,都沒有潛下心來,而是象只無頭的蒼蠅隨波逐流搞起了管理工作。

今年從色達掛職扶貧回來,選擇回到專職教師崗位。在經歷了一些事情後,突然想靜下心來讀書教書。於是偶爾在整理自己的資料的時候,發現了先生多年以前從佛山大學寫給我的一封信,我一直珍藏着信,卻忘記了信里的內容。打開信,先生娟娟行楷筆跡,一個框一個字,美麗如此,斯文如此。我不記得給他寫信時說了什麼,他回信整篇告訴我怎麼做學問。首先為我繼續向學的熱望感到高興,說在這個浮躁的年代,能安坐書齋的不多了,但也用「半是學人半是僧」這一詩句,告誡我做學問的艱辛。先生還給我講了做學問的方法,即圍繞興趣和積累先選擇研究方向,然後讀書,發現問題後,圍繞問題再讀書,如此解決問題,便是他做學問的收穫。

先生曾這樣囑咐過我希望過我,我怎麼一點都不曾記得了呢!想起後來走的路,恍然如夢,淚水頓時湧入眼眶。那時我剛從學校畢業分到自貢師範高等專科學校任教。要是先生沒有離開四川,去到佛山,要是我一直跟遙遠的他保持聯繫,也許我就不會如今日一樣迷惘。於是又回想起在大學裡,在南充盟訊、四川師院報上發表的幾篇青澀文章,都是先生給的機會給的鼓勵,先生帶我去採訪,幫我改稿子,幫我投稿。現在回想起來,好近又好遙遠啊!

後來,我調到成都,先生也不久又回到了四川,在西華師範大學和四川師範大學來回奔波教書著書帶學生搞研究,我才又和他建立了聯繫。

時常,跟先生和楊姨匯報一下近況,就順便蹭他們一頓飯吃。楊姨是先生的愛人,一位醫生,極溫柔和善,又知書識禮,漂亮且氣質如蘭,像明星袁泉,是一位樂於並善於鼓勵和幫助年輕人的師外之師。我的愛人是我當年的大學師兄,校園戀愛,那時學校不允許談戀愛,但我們是被先生和楊姨默許了的。多年來,我們視他們為父母的感情多於師生感情,我相信他們視我們如兒女的感情也要多一點。

後來有了微信,我便也加了先生的微信。

先生轉發的微信絕無附庸風雅曲意逢迎之類。朋友圈展示他創作的詞曲,既有古詩詞曲的雅趣,又有現實接地氣的溫度。一個愛學生愛家人愛生活的先生,一個術業有專功的學者,一個有擔當有作為的有思想有骨氣的社會知識分子,再多溢美之詞用在他身上,我都覺得合適。

先生的微信名是「匹夫有責」,常表達對社會問題的關注。抗疫期間,先生密切關注時局,心牽前線。有感於白衣戰士的義無反顧,揮毫寫下《滿江紅 · 致別鄉赴鄂抗擊病毒之白衣勇士》一詞:

送舊迎新, 孰曾料、恰疫橫肆虐。 除夕夜、都停歡聚, 良宵虛設。 有罪蠢才貪己欲, 無辜良善遭磨折。 嘆江城、困厄萬千人, 病尤烈。

同胞難, 兄弟疶。 齊救助, 毒頑滅! 看川軍、今又志誠心熱。 揮手登車黃髮送, 牽衣忍淚垂髫別。 待佳音、壯士凱旋日, 贊英傑。

(正月初四於蜀東北之果州斜出齋)

先生也不是一本正經的道學家。

先生住的西華師大的專家樓是一樓,周圍有一圈開闢成菜園,還種有樹和果樹,含笑、紅梅、桔樹葡萄等,他的書齋名叫斜出齋。微信里時不時曬一些家居生活樂趣,圖美文雅。「余家小園,橘黃柚綠,各逞其嫣。桔樹枝頭,既果實纍纍,金黃誘人,又素花朵朵,幽幽散香,花果兩艷,不得不醉矣!」於是寫下詩一首《小園》: 我家園裡桔金黃,仍見素英散幽香。

難得芳姿終不老,既憐色戀光。

先生有兩個小孫子,非常可愛,先生甚是溺愛他們,看他們的眼光柔和得不行。他說雖然給自己立下規矩,不在網上曬家人的照片,但一歲半的小孫子神情專注、認真「閱讀」的樣子,直要把人笑翻,就破例曬一回。為答謝朋友圈點讚,先生寫下一曲【雙調·殿前歡】:

倆娃娃,萌頭萌腦把書抓。沙發歪躺為兄大,老二最奇葩,誰不笑掉牙。本來不識字,卻要裝學霸。得那麼多點讚,還不快謝謝大家!

有一次有機會參加先生作品品讀會,我就特意選取了這首《小園》和這首《萌娃》來讀,從另一角度展示先生盎然的生活意趣。

先生知道我的近況後,我想應該是一直惦念牽掛着我,擔心我是否能夠走出來,是否能夠承受。有一天,他通過微信發給我一首散曲【仿曹公·寫別體·夜思】:

何所懼煢煢苦旅夜茫茫,何用愁滾滾烏雲籠上蒼,且待那塵埃盪盡清風暢,滿霄漢星光與月光。清輝灑汪洋,望不盡四海雲水江潮漾。可盼來的朝陽,可期待的氣象。呀!恰便似遮不住的曙光隱隱,流不斷的綠水湯湯!我想這是先生特意為我做的,是對我的鼓勵

受恩師及師母關愛和影響二十多年,無以為報,借恩師有一天對我們說的一句話「你們都還那麼年輕,我怎麼敢老去」,祝福恩師及師母健康長壽![1]

作者簡介

趙修翠,四川師範學院中文系93級1班漢語言文學教育專業本科畢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