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桂皮又稱肉桂、 菌桂、大桂、筒桂、辣桂、玉桂、牡桂、紫桂、桂皮、桂。
官桂或香桂,為樟科植物天竺桂、陰香、細葉香桂、肉桂或川桂等樹皮的通稱。
本品為常用中藥,又為食品香料或烹飪調料。
商品桂皮的原植物比較複雜,約有十餘種,均為樟科樟屬植物。
各地常用的有8種,其中主要有桂樹、鈍葉桂、陰香及華南桂等其他種類多為地區用藥。
各品種在西方古代被用作香料。中餐里用它給燉肉調味,是五香粉的成份之一。\
基本介紹
桂皮又稱肉桂、官桂或香桂,為樟科植物天竺桂、陰香、細葉香桂、肉桂或川桂等樹皮的通稱。
本品為常用中藥,又為食品香料或烹飪調料。商品桂皮的原植物比較複雜,約有十餘種,均為樟科樟屬植物。
各地常用的有8種,其中主要有桂樹、鈍葉桂、陰香及華南桂等其他種類多為地區用藥。
各品種在西方古代被用作香料。中餐里用它給燉肉調味,是五香粉的成份之一
營養功效
食療作用
桂皮味辛甘、性熱,入腎、脾、膀胱經
有補元陽,暖脾胃,除積冷,通脈止痛和止瀉的功效,[1]
主治命門火衰、肢冷脈微、亡陽虛脫、腹痛泄瀉、寒疝、腰膝冷痛、經桂皮(側面)閉?瘕、陰疽流注、虛陽浮越之上熱下寒等症。
1. 溫腎壯陽:用於腎陽不足的畏寒、肢冷、腰膝冷痛,亦可用於腎不納氣的虛喘、氣逆
2. 溫中祛寒:用於脾胃虛寒的胃脘冷痛,以及腹痛腹瀉,常與乾薑、附子同用
3. 溫經止痛:能溫通血脈、散寒止痛,用於寒凝氣滯引起的痛經、肢體疼痛。
該品辛甘大熱,純陽燥烈,善暖中下二焦而散寒止痛,色赤入血又能鼓舞氣血生長,故為脾腎陽虛、寒凝諸痛、氣血虛寒等症之要藥。
桂心:苦辛,無毒(或作甘大燥)。[功用]補陽,活血
桂枝:辛甘溫,無毒。[功用]溫經,通脈,發汗
食療價值
樟科喬木植物天竺桂、陰香等的樹皮。天竺桂又稱川桂、土桂皮,分布於中國廣東、浙江、湖南、湖北、四川等地;
陰香又稱山肉桂、連粘樹,分布於中南及福建、浙江、貴州、雲南等地。秋、冬季採取,陰乾用。
[性能]味辛,性溫。能開胃進食,溫中散寒,止痛,活血。
[參考]天竺桂含揮髮油,其中有水芹烯、丁香油酚等。
陰香亦含揮髮油,其中主要為桂皮醛、丁香油酚、黃樟醚等。
天竺桂和陰香均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腸內氣體。
丁香酚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等有抑制作用。
[用途]用於脾胃虛弱,食慾減退,或脘腹冷痛,嘔逆;婦女產後血瘀腹痛。
[用法]作調味品,煎湯。
[注意]孕婦不宜。
[附方]
桂皮紅糖湯:桂皮6~9g,紅糖適量。煎湯服。
本方用桂皮溫經活血;紅糖和血行瘀,並有溫養脾胃作用。用於婦女產後血瘀腹痛,或見胃寒少食。
另:在四川方言中,「桂皮」是指一個人很「二」,有點傻的意思。
宜忌人群
宜食
桂皮適宜腰膝冷痛、陽虛怕冷、風寒濕性關節炎、四肢發涼、胃寒冷痛、
食欲不振、嘔吐清水、腹部隱痛、腸鳴泄瀉、婦女產後腹痛、
月經期間小腹冷痛和閉經、慢性潰瘍、心動過緩、脈象沉遲、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雷諾氏症者食用,也適合腎虛、遺尿患者食用,每次5克左右即可。
忌食
內熱較重、內火偏盛或陰虛火旺者忌食,舌紅無苔之人亦忌;
患有乾燥綜合症、更年期綜合症者忌食;平素大便燥結或患有痔瘡者忌食;
患有出血性疾病之人忌食;孕婦期間忌食;春夏之季忌食。此外,受潮發霉的桂皮不宜食用。
各家論述
1.本草拾遺》:治腹內諸冷,血氣脹痛。
桂皮
2.《海藥本草》:補暖腰腳,破產後惡血,治血痢腸風,功力與桂心同。
3.《四川中藥志》:益肝腎,通經脈,散風寒,除濕痹,暖腰膝,止嘔吐。
治筋骨疼痛,寒泄腹痛,霍亂嘔吐,噎膈胸滿,膀胱寒疝,腰膝現冷,風濕痹痛及跌損瘀滯等症。
目錄
參考來源
- ↑ 肉桂的功效與作用,肉桂的副作用-藥效-用法 ,39藥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