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入侵格林納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格林纳达入侵行动)
前往: 導覽搜尋

入侵格林納達或格林納達入侵行動(英文:InvasionofGrenada,1983年10月25日—10月27日)是美國對格林納達展開的軍事入侵行動,作戰代號為緊急狂暴行動(OperationUrgentFury)。

格林納達是一個位於委內瑞拉北部160公里、人口僅十萬多的加勒比海島國,於1974年正式自英國獨立,但總理埃里克·蓋里於1979年即被具有強烈社會主義傾向的新寶石黨發動革命推翻政權,隨即廢除憲法、禁止其他政黨及取消選舉,但新寶石黨在建國後不久即開始有內部分化權斗問題浮現。1983年,新政權內部政爭白熱化,以莫里斯·畢曉普為首、深得民心但與軍隊關係惡劣的政府終被軍方策動政變推翻,畢曉普與其內閣更一同慘遭槍決。美國以軍政府獨裁發動血腥政變、保護僑民和應東加勒比國家組織請求干預為為藉口,動員萬人大軍,聯同牙買加、多米尼克、巴巴多斯等7個加勒比海地區安全體系(RSS)盟國(約300人)於1983年10月25日揮師登陸入侵,迅速全殲哈德遜·奧斯汀麾下的格林納達軍及推翻其軍政府。戰後,格林納達的軍隊被永久解散,防務由地區安全體系負責,以及重新加入英聯邦。

由於冷戰政治和古巴的積極參與,使得這場軍事行動充滿了爭議性,英國、加拿大和聯合國大會均嚴詞譴責這場入侵,稱美國公然違反國際法。但有美國學者認為因為軍方推翻深得民心的政府,這次入侵得到格林納達各階層人民的廣泛支持。10月25日被定為國定假日,在格林納達,被稱為「感恩節」,以紀念這一事件。此外,在2009年5月29日,格林納達政府將薩利內斯國際機場正式改以被殺害的前領導人莫里斯·畢曉普命名[1]

入侵

入侵行動於1983年10月25日05:00開始,是美軍自從越南戰爭以後所進行的第一個重大行動。為了此次行動,美軍投入多個陸軍單位和特種作戰單位組成聯合特遣部隊120。行動的總司令是美國海軍第二艦隊司令約瑟夫·麥特卡夫中將。戰鬥持續了數天,7000名美軍以及300名的東加勒比國防軍達成了目標。聯軍在行動中遭遇到約1500名格林納達士兵和大約700名古巴人(大多數是建築工人)。另有一說這些古巴工人其實是古巴特種部隊與作戰工兵。蘇聯、北韓、東德、保加利亞利比亞也派出了60個軍事顧問。

美國官方消息指出,部分防守聯軍準備充分,部署在有利位置並頑強抵抗,以至於美軍必須在10月26日傍晚增援兩個戰鬥營投入作戰。聯軍部隊的海空優勢,包括攻擊直升機和海軍艦炮的支援,對擊潰敵人有重大作用。

美軍投入近8000名陸軍士兵、海軍士兵、空軍飛行員和海軍陸戰隊員參加緊急狂暴行動,東加勒比國防軍也投入353名士兵。美軍有19名士官兵陣亡、116名受傷;古巴部隊則有25人陣亡、59人受傷、638人被俘。格林納達部隊共有45人陣亡、358人受傷,另外至少有24名平民在戰鬥中被波及而喪生[2]

視頻

入侵格林納達 相關視頻

20世紀戰爭解密:美國入侵格林納達
美軍入侵格林納達,完全不管海岸防線,直升機帶着士兵直奔機場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