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柴爿餛飩中國上海對流動餛飩攤的一種稱法。上海餛飩攤最早可追溯到清末時期,在1920年代至1940年代的上海十分常見。可見攤販於深夜用木柴燒火併打着竹板叫賣,所以稱為"柴爿餛飩"。[1]





目錄

做法

主料:小餛飩皮(30張)、豬肉糜(200克)、蝦皮(3克)、蛋皮絲(少許)、紫菜(3克)
輔料:小蔥(2根)、白砂糖(2克)、白胡椒(1克)、生抽(10毫升)、麻油(1克)、豬油(3克)
1.將豬肉糜放入大碗中,放入生抽6毫升、白胡椒粉0.5克、鹽2克、糖1克,順時針攪拌上勁,取一張餛飩皮,在中間靠上面的地方放上肉餡,然後對角摺疊,抽出筷子,沿着中指,將餛飩皮往下壓,同時中指向內彎曲,折成小板凳狀
2.煮混沌,另取一大碗,碗中放入蔥花、紫菜、蝦皮、蛋皮絲、鹽1克、糖1克、生抽5毫升、胡椒粉1克、麻油1毫升,沖入開水備用


視頻

弄堂里的 柴爿小餛飩 真材實料 難以抗拒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