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林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林藍 (著名國畫家)
出生 1971年
廣東潮州
國籍 中國
職業 廣州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副院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知名於 全國青聯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獲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廣東青年五四獎章。
知名作品 《林藍畫集》
《畫品叢書.林藍》
《林藍.線造型》
《新視野.當代名家中國畫鑑賞系列叢書一林藍》
《公共藝術》

林藍(1971年--),廣東潮州人,1993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國畫系,1996年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並獲碩士學位,200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並獲美術學博士學位,現為廣州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副院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全國青聯委員、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獲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廣東青年五四獎章[1][2]

目錄

1 個人作品

2 人物事跡

個人作品

繪畫作品多用日本金版,水墨色粉,質樸堂皇,《白菊》獲《2002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銀獎,《天長地久》獲《藝術與科學國際作品展》提名獎、《第二屆全國中國畫展》銅獎, 《銀輝》獲《「黎昌杯」全國青年國畫年展》銅獎,《盛世》獲《2003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優秀獎,《金華》獲《第二屆「中國美術金彩獎」》優秀獎,《木棉》獲《全國第二屆中國花鳥畫展覽》優秀獎,《雪雲》獲《第十四屆當代中國花鳥畫邀請展》學術獎,《枇杷》獲《微觀與精緻——首屆中國工筆重彩小幅作品藝術展》佳作獎,《繽紛》獲《廣東省第二屆中國畫展》銀獎。

公共藝術作品着意嶺南地域個性,《廣州長隆酒店》(合作)獲《為中國而設計——首屆全國環境藝術設計大展2004》金獎、《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銀獎,《四海一品》(合作)獲《第七屆中國國際室內設計雙年展》優秀獎。

林藍在向傳統學習時,鍾情於宋畫,還自覺不自覺地接受影響。但她與一些以刻意摹仿宋畫為能事的工筆畫家不同,她在繼承宋畫美術傳統方面,力圖表達寧靜、淡泊、中和的美學境界時,更強調錶達「個人獨特」的藝術感覺。她認為:個人感覺是產生於特定文化背景中的載體,它載着平時的經驗和愛好,載着理想與追求。忠於「自己」的藝術感覺,並把「自己的」感覺當作一種寶貴的材料加以處理,就能通過手中的筆傳達出超越宋人的現代意識,與觀眾達成新的交流。因此,專家稱讚她這種獨特的「金版水墨」畫,既有傳統水墨的淡然優雅又有現代繪畫的衝擊力和感染力,在廣東乃至全國畫壇「獨樹一幟」。多年來,她繼承而又重視創新,創作成果豐碩,作品多次獲獎:

2000年 國畫《繽紛》獲「廣東省第二屆中國畫展」銀獎,國畫《木棉》獲「全國第二屆中國花鳥畫展覽」優秀獎; 2001年 國畫《天長地久》獲「藝術與科學國際作品展」提名獎;2002年 國畫《白菊》獲「2002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銀獎;2003年 國畫《銀輝》獲「黎昌杯?全國青年國畫年展」銅獎;國畫《盛世》獲「2003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優秀獎;國畫《金華》獲「第二屆中國美術金彩獎」優秀獎;2004年 公共藝術作品《廣州長隆酒店》(合作)獲「為中國而設計」——首屆全國環境藝術設計大展2004金獎、獲「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銀獎;2008年 公共藝術作品《四海一品》(合作)獲「第七屆中國國際室內設計雙年展」優秀獎;國畫《雪雲》獲「第十四屆當代中國花鳥畫邀請展」學術獎……

除此之外,林藍還出版了《公共藝術的歷史觀——廣東地域公共藝術研究》、《中國水墨收藏?林藍卷》、《公共藝術》、《林藍藝術創作狀態——當代中畫學術論壇推薦畫家》、《蘇華林藍母女花鳥作品聯展作品集》、《中國畫名家畫庫?花鳥卷(第二輯·林藍)》、《林藍彭薇作品集》、《花語人語——林藍楊纓國畫作品集》、《林藍?線造型》、 《林藍金版水墨》、《畫品叢書?林藍》等專集,還主編高等美術教育論著1本、高等設計教育實踐與理論研究大型學術叢書1套;在全國有影響的各專業刊物《美術》、《林藍畫集》、《新視野.當代名家中國畫鑑賞系列叢書一林藍》、《美術觀察》、《裝飾》、《畫刊》、《中國美術》、《藝術界》、《藝術家》、《畫廊》、《美術學報》、《東方藝術》、《今日中國美術》、《新藝術的後援》、《中國當代畫家》、《中國當代畫家圖典.花鳥卷》、《裝飾畫.漆藝》、《扇面畫技法》等 發表了幾十篇論文;還着意嶺南地域個性,主持完成5項大型公共藝術總體策劃及17項壁畫設計製作項目等,可謂碩果纍纍[3]

林藍介紹色彩考題 原圖鏈接 圖片來自美術網[4]

人物事跡

林藍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非凡的成就,除了刻苦、勤奮、努力、導師指引之外,最重要的是她富於「獨立思考」精神。林藍出身於藝術世家,父親林墉是著名畫家,母親蘇華是著名書法家,從小在藝術氛圍中薰陶。但她坦言自己小時候有過「叛逆心態」,想探尋異於父母的「別的路」。後來,因種種原因,她還是走上了藝術之路,但小時候的「叛逆」元素在內心深處發酵,激發了她十分可貴的「獨立思考」精神,促使她「非常渴望與父親走不一樣的路」。她以「開放」的心態,潛心學習西方藝術,從油畫、材料這些傳統之外的東西入手學習國畫,去尋找「新的藝術啟發」。正是由於有了這種「獨立思考」、勇於探索的精神,才有了林藍式的「全國畫壇獨樹一幟」的「金色的畫」,並曾一度掀起「金版銀版潮」;也正是由於有了這種「獨立思考」、勇於探索的精神,才使她在公共設計領域「頗有作為」。總之,「獨立思考」精神的發揚光大,促使林藍「已經走出兩條不同於父親的藝術道路」,並引起世人矚目。

的確,「獨立思考」精神是最可寶貴的。縱觀中外古今,「獨立思考」精神是一切優秀乃至精英人物最可寶貴的品格;而墨守成規、唯唯諾諾、人云亦云是最誤人子弟、最沒出息的。「獨立思考」常與真理同行,只有獨立思考精神才可能發現真理。所以獨立思考是個人創造性的源泉,獨立思考是個人成功的基石,有了「獨立思考」才有人格的獨立與尊嚴。前總理十分重視人的獨立思考精神,2011年4月28日,他在馬來西亞會見馬來西亞華人華僑、在馬中資企業人員、中國企業家和使館工作人員的談話中,就強調說:「要實現人的自由和社會全面發展,必須提倡人的獨立思考和創造精神。」而在幾天後的「五四青年座談會」上,他又諄諄告誡青年:「要自立。青年要善於獨立思考,從年輕時就培養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學會判斷事物的真偽。靠思考了解事情真相,做出正確判斷;還要勇於創新,不墨守成規。」

「獨立思考」精神是最可寶貴的,但它不是與生俱來的,它需要珍惜、愛護、培養、激勵。林藍的父親林墉就很懂得這個道理,林藍的「獨立思考」、林藍的創造與成功,就「得益於林墉的鼓勵。」(《南方日報》)。林藍在談到他父親時就滿懷深情地說:「父親從不給我指點作品,他也從來不干涉我的創作。他教我最多的就是獨立思考,鼓勵我的作品要個性鮮明,要有自己的面貌。」

讓我們從林藍成才、成功中得到啟示,珍惜、愛護、培養、鼓勵青少年的「獨立思考」精神,讓更多的青少年成長為國家的良才。(潮州教育0012.6)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