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林初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林初耀

圖片來自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中華民國軍事將領

個人資料

性別
出生 1914年7月26日 中華民國廣東省興寧縣
逝世 2003年12月21日(2003歲-12-21)(89歲) 美國華盛頓州
籍貫 廣東興寧

學 歷

  • 黃埔軍校第10期畢業(1926年)
  • 陸軍大學18期畢業
  • 美國陸軍參大(1959年)
  • 華盛頓大學歷史文學士(1994年)

經 歷

  • 連長
  • 營長
  • 團長
  • 師長
  • 陸軍二軍團副司令
  • 陸軍總司令部副參謀長
  • 陸軍軍官學校校長

林初耀(生1914年7月26日-2003年12月21日歿),籍貫廣東興寧陸軍官校10期畢業,中華民國陸軍中將。第九任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校長。1936年6月自陸軍官校畢業。在對日抗戰中,先後參加過武漢保衛戰崑崙關戰役等戰役。陸軍大學18期畢業。歷任連長﹐營長﹐團長,師長,陸軍二軍團副司令,陸軍總司令部副參謀長。1970年4月任鳳山陸軍軍官學校校長。林初耀1973年離開校長職位。1976年退役,1980年移居美國,曾先後在美國西雅圖社區學院及華盛頓大學等校學習,1994年(81歲)獲華盛頓大學歷史文學士學位。著有《孫中山先生的容共經緯之研究》、《崑崙關作戰雜憶》[1]、《軍隊民主領導》[2]等。女林瓊、林瑤、林琳。子林植基、林培基。

生平[3]

林初耀生於(1914年7月26日)廣東省興甯市黃陂鎮人。第九任黃埔軍校校長。六歲入私塾,讀學孟子;1932年畢業於興寧縣立第一中學。

  • 1933年7月考進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第十期)。
  • 1936年6月,畢業。
  • 1943年陸軍大學第十八期畢業,歷任陸軍第81師副師長、陸軍第27師師長、陸軍總司令部副參謀長、陸軍第二軍團副司令、臺灣鳳山陸軍軍官學校(第九任黃埔軍校校長)中將校長等職務。在對日抗戰中,先後參加過武漢保衛戰、昆侖關戰役等,戰功彪炳。
  • 1943年起任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部參謀處第三科上校科長、整編第六十四師一三一旅四一四團上校團長。
  • 1948年任第二十七師少將師長。
  • 1949年秋到臺灣,任金東守備區指揮官、第二十七師師長、臺灣陸軍總司令部第三署中將署長,第三署改處後,仍任中將處長。
  • 1962年任陸軍總司令部中將副參謀長。
  • 1965年春任第一軍軍長,同年12月任第二軍團副司令官。
  • 1970年任陸軍軍官學校校長。
  • 1976年退役。
  • 1980年移居美國,曾先後在美國西雅圖社區學院及華盛頓大學等校學習,1994年(81歲)獲華盛頓大學歷史文學士學位。
  • 林初耀將軍逝世於2003年12月21日,享壽91歲。

著作[3]

  • 著有《孫中山先生的容共經緯之研究》。
  • 《昆侖關作戰雜憶》。
  • 《軍隊民主領導》。

評價[3]

林初耀先生畢生從事軍職,以天下國家為己任,客家人都是有愛國愛鄉的傳統,林初耀先生自強不息、奉公守法、勤儉廉潔。其生活清苦,對桑梓教育等卻慷慨大方,數十年如一日,捐資辦學,獎勵同鄉子弟。他很多事蹟是值得我們後輩學習和宣揚的。

崑崙關戰役

1939年11月林初耀任砲兵第一旅第14團第一營第二連上尉連長,率部配屬國民革命軍第五軍參與崑崙關戰役[1]。砲兵第一旅第14團是抗日戰爭中,國軍最先進的火力最強大的機械化重砲部隊,當時配有德造15公分榴彈砲3門,全部隊機械化,配有牽引車四輛(實際隨砲減少為三輛), 觀測車一輛, 彈藥車兩輛, 卡車數輛, 指揮車二輛, 機踏車二輛等各式車輛。

軍職

前任:
張立夫
黃埔軍校校長
1970年4月-1973年2月
繼任:
秦祖熙


參考資料

  1. 1.0 1.1 崑崙關作戰雜憶.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年2月8日). 
  2. 軍隊民主領導.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年2月8日). 
  3. 3.0 3.1 3.2 林初耀. 《參照百度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