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果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枕果榕 |
中文名:枕果榕 學 名:Ficus drupacea Thunb. 別 稱:美麗枕果榕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蕁麻目 科:桑科 亞 科:波羅蜜亞科 屬:榕屬 亞 屬:榕亞屬 組:環紋榕組 亞 組:環紋榕亞組 種:枕果榕 命名者及年代:Thunb.,1786 |
枕果榕(學名:Ficus drupacea Thunb.)是桑科、榕屬喬木,高10-15米,無氣生根。樹皮灰白色;嫩枝密被黃褐色短叢捲毛。葉革質,長橢圓形至倒卵橢圓形,先端驟尖,基部圓形或淺心形,兩側微耳狀,全緣或微波狀,表面綠色,無毛或疏生短柔毛,背面被黃褐色短叢捲毛,後脫落,托葉披針形,榕果成對腋生,長橢圓狀枕形,成熟時橙紅至鮮紅色,疏生白斑,頂部微呈臍狀突起,雄花、癭花、雌花同生於一榕果內。 分布於亞熱帶地區或熱帶地區。枕果榕常見栽培或野生。枕果榕通常喜生於溝邊。 枕果榕十分粗生易長,故很適合自繁自育的單位和部門,作快速綠化和抗性樹種栽植。 [1]
枕果榕形態特徵
枕果榕 喬木,高10-15米,無氣生根。樹皮灰白色;嫩枝密被黃褐色短叢捲毛。葉革質,長橢圓形至倒卵橢圓形,長15-18厘米,寬5-9厘米,先端驟尖,基部圓形或淺心形,兩側微耳狀,全緣或微波狀,表面綠色,無毛或疏生短柔毛,背面被黃褐色短叢捲毛,後脫落,基出脈3-5條,側脈8-11對;葉柄長2.5-3厘米,粗壯;托葉披針形,長2-3厘米,膜質,黃褐色,外面被粗毛。
榕果成對腋生,長橢圓狀枕形,長1.5-2.5厘米,直徑11-1.5厘米,無毛,成熟時橙紅至鮮紅色,疏生白斑,頂部微呈臍狀突起,基生苞片3,圓形,邊緣有睫毛;雄花、癭花、雌花同生於一榕果內;雄花具長柄,花被片3,廣卵形,雄蕊1枚,花葯長橢圓形,花絲粗短;癭花具柄,花被片合生,頂部3-4裂,子房近球形;雌花花被片與雄花同數,寬披針形,白色;瘦果近球形,表面有小瘤體。
花期初夏。榕果在中國廣州地區雖不能自然授粉,但並不馬上脫落,仍可在樹上生長40天以上,顏色由綠色變為黃紅色,至紫紅色時才從枝頭脫落。這種榕果發育的樹內非同步性為樹內異花受精創造了條件。在雌花期,隱頭花序內的雌花具有授粉活性。此時,雄花尚沒有發育完全。
美麗枕果榕是典型的雌雄花異熟,在中國廣州地區,其雄花遲熟可達30天以上。花序發育35天左右,雄花才發育成熟,雄花在花序內散生,每枚雄花具有兩個花葯,開裂的花葯中可見花粉,此時雌花已經萎縮而失去授粉活性了。榕樹的雌雄花異熟是避免自花受精的主要機制。
枕果榕主要變種
毛果枕果榕:毛果枕果榕的榕果圓錐狀橢圓形,密被褐黃色長柔毛,基生苞片卵狀披針形;葉初期密被黃褐色長柔毛,成長後漸脫落,倒卵狀橢圓形。分布於斯里蘭卡、印度、尼泊爾、緬甸、越南、老撾、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巴布亞新幾內亞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雲南南部(盈江、思茅、西雙版納、河口等地),常生於海拔160-880(-1500)米山地林中。
枕果榕生長環境
枕果榕常見栽培或野生。枕果榕通常喜生於溝邊。枕果榕是亞熱帶的闊葉樹種,要求有充足的陽光及曠地,土質較濕潤。在瓦礫的瘦瘠土,均能生長。枕果榕適宜在有污染環境栽植,如化工廠、農藥廠、冶煉廠、氮肥廠等。 枕果榕果實
枕果榕分布範圍
枕果榕分布於斯里蘭卡、印度、尼泊爾、緬甸、越南、老撾、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巴布亞新幾內亞至所羅門群島和澳大利亞東北部(昆士蘭)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廣東(廣州)和海南。
枕果榕繁殖方法
枕果榕採用插枝幹繁殖,效果良好。枕果榕也可採用人工授粉繁殖。花粉採集時取紫紅色近成熟花序或已脫落的花序,檢查花葯開裂情況,從開裂完好的花葯中取花粉裝入醫用小瓶中(規格為10毫升)。授粉時選取生長良好處於雌花期的隱頭花序,切開一部分花序口,用醫用注射器(8號)吸取花粉,將花粉噴射入花序空腔,以80目塑料網袋罩住已授粉的花序果,防止其他昆蟲等破壞,完成人工授粉過程。其平均發芽率可達76.34%說明通過枕果榕異株之間的人工授粉進行繁育的方法完全可行。之後將發芽的種子移入土盆中繼續培養。
枕果榕栽培技術
枕果榕耐強修剪,故中國華南地區應在颱風季來臨前進行修剪,增強枕果榕的抗風性及觀賞性。枕果榕的移植不分季節。枕果榕同其它榕屬植物一樣是較粗生的樹種,除日常修剪外無需過多管理也能生長良好。不過需注意做行道樹時,樹池需以帶狀出現,否則其根系易影響人行道鋪裝。
枕果榕主要價值
枕果榕十分粗生易長,故很適合自繁自育的單位和部門,作快速綠化和抗性樹種栽植,中國廣州中山二路,東山戲院馬路兩旁,農林下路馬路兩旁,均作條帶狀行道樹栽植,並且生勢良好。中國廣州農林下路,原化工廠門口兩側,其他樹都很難種活,但枕果榕在栽植數年後已濃綠遮蔭,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