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枕果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枕果榕

來自 植物智 的圖片

中文名:枕果榕

學 名:Ficus drupacea Thunb.

別 稱:美麗枕果榕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蕁麻目

科:桑科

亞 科:波羅蜜亞科

屬:榕屬

亞 屬:榕亞屬

組:環紋榕組

亞 組:環紋榕亞組

種:枕果榕

命名者及年代:Thunb.,1786

枕果榕(學名:Ficus drupacea Thunb.)是桑科榕屬喬木,高10-15米,無氣生根。樹皮灰白色;嫩枝密被黃褐色短叢捲毛。葉革質,長橢圓形至倒卵橢圓形,先端驟尖,基部圓形或淺心形,兩側微耳狀,全緣或微波狀,表面綠色,無毛或疏生短柔毛,背面被黃褐色短叢捲毛,後脫落,托葉披針形,榕果成對腋生,長橢圓狀枕形,成熟時橙紅至鮮紅色,疏生白斑,頂部微呈臍狀突起,雄花、癭花、雌花同生於一榕果內。 分布於亞熱帶地區或熱帶地區。枕果榕常見栽培或野生。枕果榕通常喜生於溝邊。 枕果榕十分粗生易長,故很適合自繁自育的單位和部門,作快速綠化和抗性樹種栽植。 [1]

枕果榕形態特徵

枕果榕 喬木,高10-15米,無氣生根。樹皮灰白色;嫩枝密被黃褐色短叢捲毛。葉革質,長橢圓形至倒卵橢圓形,長15-18厘米,寬5-9厘米,先端驟尖,基部圓形或淺心形,兩側微耳狀,全緣或微波狀,表面綠色,無毛或疏生短柔毛,背面被黃褐色短叢捲毛,後脫落,基出脈3-5條,側脈8-11對;葉柄長2.5-3厘米,粗壯;托葉披針形,長2-3厘米,膜質,黃褐色,外面被粗毛。

榕果成對腋生,長橢圓狀枕形,長1.5-2.5厘米,直徑11-1.5厘米,無毛,成熟時橙紅至鮮紅色,疏生白斑,頂部微呈臍狀突起,基生苞片3,圓形,邊緣有睫毛;雄花、癭花、雌花同生於一榕果內;雄花具長柄,花被片3,廣卵形,雄蕊1枚,花葯長橢圓形,花絲粗短;癭花具柄,花被片合生,頂部3-4裂,子房近球形;雌花花被片與雄花同數,寬披針形,白色;瘦果近球形,表面有小瘤體。

花期初夏。榕果在中國廣州地區雖不能自然授粉,但並不馬上脫落,仍可在樹上生長40天以上,顏色由綠色變為黃紅色,至紫紅色時才從枝頭脫落。這種榕果發育的樹內非同步性為樹內異花受精創造了條件。在雌花期,隱頭花序內的雌花具有授粉活性。此時,雄花尚沒有發育完全。

美麗枕果榕是典型的雌雄花異熟,在中國廣州地區,其雄花遲熟可達30天以上。花序發育35天左右,雄花才發育成熟,雄花在花序內散生,每枚雄花具有兩個花葯,開裂的花葯中可見花粉,此時雌花已經萎縮而失去授粉活性了。榕樹的雌雄花異熟是避免自花受精的主要機制。

枕果榕主要變種

毛果枕果榕:毛果枕果榕的榕果圓錐狀橢圓形,密被褐黃色長柔毛,基生苞片卵狀披針形;葉初期密被黃褐色長柔毛,成長後漸脫落,倒卵狀橢圓形。分布於斯里蘭卡印度尼泊爾緬甸越南老撾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巴布亞新幾內亞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雲南南部(盈江思茅西雙版納河口等地),常生於海拔160-880(-1500)米山地林中。

枕果榕生長環境

枕果榕常見栽培或野生。枕果榕通常喜生於溝邊。枕果榕是亞熱帶的闊葉樹種,要求有充足的陽光及曠地,土質較濕潤。在瓦礫的瘦瘠土,均能生長。枕果榕適宜在有污染環境栽植,如化工廠、農藥廠、冶煉廠、氮肥廠等。 枕果榕果實

枕果榕分布範圍

枕果榕分布於斯里蘭卡印度尼泊爾緬甸越南老撾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巴布亞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澳大利亞東北部(昆士蘭)和中國。在中國分布於廣東廣州)和海南

枕果榕繁殖方法

枕果榕採用插枝幹繁殖,效果良好。枕果榕也可採用人工授粉繁殖。花粉採集時取紫紅色近成熟花序或已脫落的花序,檢查花葯開裂情況,從開裂完好的花葯中取花粉裝入醫用小瓶中(規格為10毫升)。授粉時選取生長良好處於雌花期的隱頭花序,切開一部分花序口,用醫用注射器(8號)吸取花粉,將花粉噴射入花序空腔,以80目塑料網袋罩住已授粉的花序果,防止其他昆蟲等破壞,完成人工授粉過程。其平均發芽率可達76.34%說明通過枕果榕異株之間的人工授粉進行繁育的方法完全可行。之後將發芽的種子移入土盆中繼續培養。

枕果榕栽培技術

枕果榕耐強修剪,故中國華南地區應在颱風季來臨前進行修剪,增強枕果榕的抗風性及觀賞性。枕果榕的移植不分季節。枕果榕同其它榕屬植物一樣是較粗生的樹種,除日常修剪外無需過多管理也能生長良好。不過需注意做行道樹時,樹池需以帶狀出現,否則其根系易影響人行道鋪裝。

枕果榕主要價值

枕果榕十分粗生易長,故很適合自繁自育的單位和部門,作快速綠化和抗性樹種栽植,中國廣州中山二路,東山戲院馬路兩旁,農林下路馬路兩旁,均作條帶狀行道樹栽植,並且生勢良好。中國廣州農林下路,原化工廠門口兩側,其他樹都很難種活,但枕果榕在栽植數年後已濃綠遮蔭,效果良好。

參考來源

  1. 枕果榕,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