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起元 (博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楊起元 | ||
---|---|---|
{{{國家}}}
| ||
出生 | 九月二十四日 | |
配偶 | 梁氏 | |
出身 | ||
| ||
著作 | ||
|
楊起元(1547年-?年),字貞復,別號復所,廣東惠州府歸善縣人,祖籍愽羅縣。[1]明朝政治人物。[2]
簡介
楊起元為隆慶元年(1567年)丁卯科廣東鄉試第一,萬曆五年(1577年)進士,選庶吉士。師從羅汝芳,「以知性為宗,不離日用,亦不諱禪。」。[3]
萬曆十七年(1589年),為國子監司業。任廣州禺山書院山長,「以明德、新民、止至善為宗」。累官吏部左侍郎。
萬曆二十六年(1598)召為北京吏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因母卒未任,持喪歸鄉。次年9月在惠病逝。諡文懿。
著有《文懿集》12卷,及《識仁編》、《證學編》、《諸經品節》等。[4]
生平
明博羅泊頭村人,後遷居歸善塔仔湖(今惠州城區橋東)。少時其父授以《尚書》,8歲作誚鬼文,15歲入府學。[5]
1567年(明隆慶元年)鄉試中解元。一連參加3次會試不第,1577年(明萬曆五年)舉進士,選庶吉士。拜泰州學派羅汝芳為師,9年後「大悟性命之宗」。
1579年(萬曆七年)授翰林院編修。次年因病回惠州,講學於惠州西湖永福寺,「來學者接踵,談經論道,迄無寧日」。
1586年(萬曆十四年)夏回北京,次年升任翰林院修撰。歷任國子監司業、司經局洗馬,纂修玉牒,充經筵講官。[6]
1592年,因父親病逝,回惠州守孝。講學於永福寺文昌閣。應知府之請,編纂《惠州府志》。助築平湖堤,作《重修拱北堤記》。
1595年(萬曆二十三年)七月,守孝期滿,起用為國子監祭酒。次年,攜母赴任,未抵京,升任南京禮部右侍郎。
1597年(萬曆二十五年)十月,改任南京吏部左侍郎,攝尚書事。次年,加攝南京禮部尚書。不久,被召回北京,任吏部右侍郎兼侍讀學士。即將赴京時,母郭氏病逝,於是便扶柩歸葬惠州。
1599年(萬曆二十七年)春,在曬布場建敦仁精舍(清光緒間,鄧承修題為楊文懿祠。後改為六度庵,今為市六小)。同年九月楊起元得病,不久逝世。諡文懿。惠州人為他在四牌樓(今中山北路)建「盛世文宗」牌坊。
楊起元以理學著名,但「學不諱禪」,對道教書籍亦多所涉獵。持論以《大學》之道,「在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為宗,而要歸於「孝、悌、慈」。
著作
楊起一生著述甚富,有《證學篇》、《證道書義》、《楊子學解》、《論學存笥稿》、《楊子格言》、《楊子政序》、《天泉會語》、《平氛外史》、《白沙語錄》、《仁孝訓》、《識仁編》、《楊文懿集》等。
宋元以來,儒必闢佛,起元卻學不諱禪,儒佛合一。著書評註《維摩經》,編《諸經品節》,收錄佛家《楞嚴經》、《金剛經》等經書12種,卷目自題比丘,《四庫全書提要》亦覺「駭怪」。除佛家外,還推廣道教書,為《太上感應篇》作序,並將《陰符經》、《道德經》等16種道書編入《諸經品節》。
在惠州建敦仁書院,講學永福寺,纂修《惠州府志》;捐資助築平湖堤並作《重修平湖堤記》,盛讚鄉人名無所取,利無所求。而只動於為人之義,力必出身。詩、文俱佳,惠州諸志錄有其關於惠州的《山中植樹》、《東莞伯祠》、《蝴蝶洞》等詩,以及《超然亭記》、《葉夢熊墓表》、《河源制府湖記》等。《明詩綜》采其《送王雲五》一首,有佳句云:「水活魚爭長,花繁鳥欲嬌。」逝世後被祀於五賢祠。鄉人在四牌樓《今中山北路》立牌坊「盛世文宗」褒揚之。
注釋
- ↑ 《萬曆五年丁丑科進士登科錄》
- ↑ 楊起元 .惠州地情網[引用日期2018-05-11]
- ↑ 王格:楊起元的學派與信仰_搜狐 2018年5月22日 - 楊起元雖然是羅汝芳一脈王學的正統繼承人,但這一「學承」意義上其實並不嚴格,只是因為歷史的機緣讓他擔起了羅門傳法人的重任。楊起元兼收並蓄儒、釋、...
- ↑ 楊起元_惠城區明代人物專題_博雅人物網 楊起元(1547~1599),字貞復,號復所。明代歸善縣塔子湖(今屬惠州橋東)人。少聰穎,8歲能作誚鬼文;15歲被賊俘掠,從容賦詩得釋。隆慶元年(1567)中解元,萬曆...
- ↑ 《萬曆五年丁丑科進士登科錄》:民籍,治《書經》,年三十一歲中式萬曆五年丁丑科第二甲第五名進士。九月二十四日生,行一,曾祖楊順,州同知進階奉直大夫;祖楊天祦;父楊傳芳,歲貢生;母郭氏。具慶下,妻梁氏,兄赴元,弟超元。由國子生中式廣東鄉試第一名舉人,會試中式第二十名。
- ↑ 楊起元簡介_古詩文網 楊起元 (1547—1599)廣東歸善人,字貞復,號復所。萬曆五年進士。從羅汝芳學王陽明理學。張居正當政,惡講學。適汝芳被劾罷,起元宗王學如常。官至吏部左侍郎。...
參考書目
- 周以典:《文懿復所楊先生傳》
明朝舉業八大家 |
---|
吳縣王鏊 - 武進唐順之 - 常熟瞿景淳 - 武進薛應旂 - 崑山歸有光 - 德清胡友信 - 歸善楊起元 - 臨川湯顯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