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白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楊白勞(歌劇《白毛女》角色) | |
---|---|
原文名 | Yang Bailao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農民 |
楊白勞是中共歌劇《白毛女》中的角色,白毛女之父。《白毛女》講述佃戶楊白勞與女兒喜兒相依為命,放高利貸的惡霸地主黃世仁想霸占喜兒,在除夕之夜強迫楊白勞賣女頂債,楊白勞喝鹽滷自殺。喜兒被搶進黃家,遭黃世仁姦污。喜兒與同村青年農民大春相愛,大春救喜兒未成,投奔紅軍。喜兒逃入深山,過著非人的生活,頭髮全白。兩年後,大春隨部隊回鄉,找到喜兒,伸冤報仇。兩人結婚,過著翻身幸福的生活。
原型爭議
一說事實:黃世仁在楊白勞欠下巨額賭債無力償還又遭債主追討的時候立字據借給楊白勞大洋1000元,然後又收留未成年的喜兒。楊白勞欠錢躲債吃喝嫖賭無臉見人最終誤喝滷水不治身亡。黃世仁念在同楊白勞多年的情份上厚葬楊白勞並且收養喜兒。[1]
2012年9月,人民文摘刊登了《中國四大地主的真實面目》這一文章,文章關於黃世仁的本意為,黃世仁是捏造出來的虛擬人物,屬於文學創作。同時也對其他經典地主形象進行了說明。[2] 之後,某些有人認為,將這一文章和其他流言結合起來,用以批判毛澤東。是為了指責中國政府歷來就有故意歪曲事實的傳統,抹黑地主,包庇流氓無產階級,並呼籲民眾起來抗爭。
歌劇《白毛女》創作背景
1942年5月2日,毛澤東在陝西延安發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提出文藝不是超階級的,文藝要和工農兵群眾結合。在同一個時期,延安的共產黨人還發動了整風運動和大生產運動。這使得延安的文藝工作者意識到要創作出一個全新的反映共產黨的理念的藝術作品。
1944年9月,西北戰地服務團在晉察冀邊區平山縣一帶收集到民間傳說——白毛仙姑的故事,寫出故事詩《白毛女》,完成了《白毛女》劇本初稿。黨中央負責宣傳工作的周揚看了之後,說:「把它改寫成歌劇會更好!」
1945年中共七大準備召開之際,當時蘇聯紅軍已經向德國反攻,隨後,延安魯迅藝術學院的一些藝術家,在院長周揚的指示下,根據「白毛仙姑」的傳說,集體創作了五幕歌劇《白毛女》,以「舊社會把人變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3]。為主題,由賀敬之、丁毅執筆,馬可、張魯、瞿維、煥之、向隅、陳紫、劉幟作曲。
《白毛女》將強烈的浪漫主義精神和共產黨的階級鬥爭理論結合在一起,成為解放區文藝標誌物,迅速風靡各個解放區。之後這齣歌劇還在國統區演出,廣受讚譽。
中共七大召開前一天,即1945年4月22日,《白毛女》在中央黨校禮堂舉行首場演出。七大來自全國的547名正式代表、208名列席代表,以及延安各機關的領導幹部觀看演出。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毅、葉劍英等也出席了。
在首次演出後,中央辦公廳主任李富春派專人來到創作《白毛女》的魯迅藝術學院,傳達了中央領導的觀後感。主要有三點:
第一,主題好,是一個好戲,而且非常合時宜。 第二,藝術上成功,情節真實,音樂有民族風格。 第三,黃世仁罪大惡極應該槍斃。
中央辦公廳的同志還就第三點意見做了專門的解釋:「中國革命的首要問題是農民問題,也就是反抗地主階級剝削的問題。這個戲已經很好地反映了這個問題。抗戰勝利後民族矛盾將退為次要矛盾,階級矛盾必然尖銳起來上升為主要矛盾。黃世仁如此作惡多端還不槍斃了他?說明作者還不敢發動群眾。同志們,我們這樣做,是會犯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的呀!」中央辦公廳當時沒有明確這是哪位領導同志的意見,直到很久之後演員們才知道,這實際上是劉少奇的觀點。劉少奇的這個修改無論是從藝術上還是政治上都是十分必要,非常高超的。
在以後的演出中,黃世仁、穆仁智就被當場槍斃了,觀眾於是人心大快。人心大快的觀眾於是颳起了一股《白毛女》旋風,延安唱紅了,陝北唱紅了,解放區唱紅了,全中國唱紅了!一部戲能那樣深入那樣普及那樣燴炙人口對歷史發展產生那樣大的影響,在中國現代戲劇史上,《白毛女》肯定是當之無愧地首屈一指。[4]
創作者
張守維(1918.10—2003.3),男,遼寧省葫蘆島市人。著名表演藝術家、戲劇教育家。解放區新歌劇以及電影《白毛女》中楊白勞的扮演者。
張守維是第一位飾演「楊白勞」的演員,在歌劇和電影《白毛女》中分別演過王崑和田華的「父親」。是他的表演讓「 喜兒爹」的形象深入人心。他在電影《白毛女》中的扮相,一個典型的華北地區老農的形象,老實巴交,面容慈祥。而在被黃世仁逼死的那一夜,他用帶有明顯河北口音的語調,一聲聲喚著「喜兒」、「喜兒啊」,滿腹話語,卻又無法說出,只能老淚縱橫,默默無語,令所有觀眾肝腸寸斷。可實際上,他出演這部電影的時候,才剛滿33歲。但卻把一位受盡苦難的老農形象塑造得淋漓盡致。楊白勞這個人物,由此成為中國人最為熟悉的藝術形象之一。[5]
張守維當年,受一首歌曲和一本書的激勵,他隻身奔赴延安尋求真理,後成為「魯藝劇團」的著名演員;1918年10月,張守維出生於遼寧葫蘆島。8歲上就跟隨父親來到河北,在樂亭等地讀完小學。所以他做演員後,說台詞帶有河北口音,反倒令人感到親切。
後來他又到北平和西安等地念中學。而正是在西安讀書的時候,他開始接觸戲劇。
1937年,抗戰爆發,他加入到愛國青年學生組成的「斧頭劇團」,走上街頭出演《放下你的鞭子》。惟妙惟肖的表演,簡直以假亂真,在西安頗受歡迎。
就這樣,幾乎是自然而然地,張守維就走上了演藝道路。19歲的他,在八路軍駐西安辦事處的幫助下,來到了革命聖地延安。
在這裡,他先是被安排到抗日軍政大學學習,然後,進入延安魯迅藝術學院學習表演。畢業之後,他就成為了魯藝實驗劇團的演員,參加了眾多話劇劇目的演出。
1948年,嫩江省成立實驗話劇團,張守維就擔任了團長職務,並只用了短短几個月時間,就將劇團辦得像模像樣,在當地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然後,他還擔任過黑龍江省文工團團長的職務。
在中共解放初期,為了心中摯愛的戲劇事業,張守維辭去省文聯主席的職位,專心於戲劇教育;他飾演角色的電影不僅摘得國際電影獎項而且至今久映不衰。
影片
《白毛女》中,楊白勞簽完賣身契回家,捧著一碗餃子吃不下
經典懷舊老電影:喜兒睡著了,楊白勞這段戲堪稱哭戲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