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恩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楊恩賚(Archbishop Cirillo Rodolfo Jarre, O.F.M.1878年2月3日-1952年3月8日)是德國籍天主教方濟各會傳教士、天主教濟南教區總主教。
古羅馬是基督教早期主要的傳教方向之一,但是在米蘭赦令[1]發布以前,基督教在羅馬被嚴重的迫害。不久之後,基督教又被定位羅馬國教,希望用它來維持帝國的統治,隨着東西羅馬帝國的分裂以及西羅馬的滅亡,古羅馬文明以東羅馬帝國的形式存在,基督教仍是其國教。東羅馬依靠基督教的作用來控制民心,維持統治,並且在基督教的影響下進入封建時代,並存在了1000多年[2]。
簡介
1878年2月3日,楊恩賚生於德國萊茵省(今萊茵蘭-普法爾茨州)的阿爾魏勒,他是他是家中8個孩子中的第四個,父親亨利是阿爾魏勒的富有商人。1894年,楊恩賚就讀於荷蘭哈爾凡得城(Harreveld)的方濟各會中學,1897年8月23日,19歲的楊恩賚加入方濟各會。楊恩賚在德國帕德博恩學習神學,1903年8月14日,25歲的楊恩賚在帕德博恩主教座堂升為神父。
1905年1月,楊恩賚奉派遣至中國傳教,在山東省武定府(治今惠民縣)姜家樓、蒲台縣丘李莊任本堂神父。他也經歷了1914年的青島圍城戰,並被日本俘虜。在1921年和1922年,黃河發生嚴重的洪水災害,楊恩賚率領方濟各會的救災工作。為此,他獲得中國政府的嘉獎。
1924年9月16日,楊恩賚被方濟各總會召回羅馬,任安多尼大學和傳信大學教授。他也參加了1928年9月在維爾茨堡舉行的的第五次國際福傳大會。
1929年5月18日,梵蒂岡委任51歲的楊恩賚為中國濟南府宗座代牧區代牧主教。同年7月25日,他在德國特里爾主教座堂接受祝聖禮。當年9月下旬,他到達濟南就任主教。在前往中國途中,他曾訪問日本,學習當地的傳教工作。
1933年,楊恩賚主教創辦了《光華報》。1934年,他將中華民國民法典翻譯為拉丁文。在1936年大洪水期間,楊恩賚主教建立了一所臨時醫院。1937年,他參加馬尼拉國際聖體大會。抗戰時期,主教為安全計,下令全體中西教士集中在濟南市內傳教。1939年為濟南成立教區百年大慶,楊主教將將聖教法典譯成中文。1946年4月11日,中國聖統製成立,楊恩賚升為濟南教區總主教。到1948年,教區有44000教友。
1948年9月,解放軍占領濟南。由於楊恩賚主教反對教徒參加三自運動,因而於1951年7月25日,在他祝聖主教22周年的當天,在新政府取締聖母軍時被關押,10月17日正式被捕入獄,1952年,楊恩賚因病獄外就醫,3月8日去世於濟南若瑟醫院(73歲),安葬在濟南東南方林家莊村的天主教公墓。他的教友們給他穿上殉道者的紅色衣服,但是當局挖出屍體,換上了黑色囚服。最後,達成了妥協,楊恩賚的屍體穿着白色的衣服安葬。
視頻
楊恩賚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米蘭敕令》:是誰使基督教從被迫害宗教變成最大法定宗教的,搜狐,2020-11-11
- ↑ 向來禁止基督教的羅馬帝國最終卻選擇與之和解甚至尊為國教,搜狐,2021-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