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懷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楊懷定(外文名稱Yang Huaiding) | |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投資人 |
知名於 | 第一個與證券公司對簿公堂,也是第一個作為個人投資者被大學聘為教授。。 |
知名作品 |
《楊百萬證券決策系統》 《要做股市贏家》 |
楊懷定 人稱「楊百萬」、「中國第一股民」,上海灘第一批證券投資大戶。其故事被包括美國《時代雜誌》、《新聞周刊》在內的世界各地媒體廣為報道。並在1998年被中內電視台評為「中國改革開放二十年風雲人物」。[1]
目錄
簡介
楊懷定,漢族,人稱"楊百萬"、"中國第一股民",原上海鐵合金廠職工,在1988年從事被市場忽略的國庫券買賣賺取其人生第一桶金而成名,隨後成為上海灘第一批證券投資大戶,股票市場上熾手可熱的風雲人物,當時與其同時代的那批大戶們現在只剩下楊百萬一人還活躍於證券市場。楊百萬具有江浙上海人特有的精明與金融意識,從而成為中國證券歷史上不可不提的一個人物,後來其故事被包括美國《時代雜誌》 、《新聞周刊》在內的世界各地媒體廣為報道。並在1998年被中央電視台評為"中國改革開放二十年風雲人物"。[2]
"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新中國逐步開放證券交易。1988年春,國庫券轉讓從7座城市開始試點,逐步增加到在61座城市放開,還出現了異地差價。這一年的4月21日,也就是國庫券開放交易第一天,楊懷定用東拼西湊的2萬元人民幣,贏得了"第一桶金"--800元。"
作為中國證券市場的最早參與者,實踐者和見證者,楊百萬在證券市場擁有許多"第一":第一個從事大宗國庫券異地交易的個人,第一個到中國人民銀行諮詢證券的個人,第一個個人從保安公司聘請保鏢,第一個主動到稅務部門諮詢交稅政策,第一個聘請私人律師,第一個與證券公司對簿公堂,也是第一個作為個人投資者被大學聘為教授。
主要成就
股票投資、上海灘第一批證券投資大戶 第一個作為個人投資者被大學聘為教授
個人策略
楊百萬能夠笑傲風雲變幻的中國股市數十年而不倒,不僅源於他對政策的正確把握、面對風險時平和的心態,更源於他過人的智慧和不可多得的寶貴經驗。這些寶貴的實戰經驗與技巧無疑是值得現在投資者借鑑的。
開發一套體現自己十幾年炒股心得的獨特軟件,以服務更多的散戶投資者,幫助他們實現財富之夢,這一直是楊百萬的宿願。現在,在杭州及時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緊密合作下,楊百萬的願望終於得以實現--"楊百萬證券決策系統"在廣大股民的企盼中誕生了!
特殊經歷
在工廠 祖籍江蘇鎮江的楊懷定,是"文革"之前的初中畢業生,曾在上海鐵合金廠當過工人,後來又當了倉庫保管員。當時由於生活不富裕,他就和妻子悄悄地干起了第二職業。
他的妻子承包了浙江上虞一家鄉鎮企業的銷售業務,他自己也在業餘干點推銷活兒。由於第二職業收入不錯,慢慢竟然積攢起了2.9萬
元餘款,這在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可是個不小的數額。
於是老楊便出手大方起來,有時也買上幾條外煙請廠里的工友們抽抽。不料這一來,卻引起了工廠保衛科的注意。有一次由於他管的倉庫被盜,人家懷疑他監守自盜,公安局竟突然請他"談話",他驚呆了。
6天後,事情終於查清楚了,原來是別人幹的。可是這事卻深深地刺激、傷害了自尊心很強的楊懷定。他想:我對工廠這麼負責、熱愛、到頭來卻不信任我。
士為知己者死,不相信我,我就走!在提出辭職時,他寫的第一篇經濟論文《用活獎金、促進生產》在行業報刊上被發表,廠里這時才發現他是一塊"材料",遂百般挽留,但為時已晚。
就這樣,在人們一個人人想往國營大廠鑽的20世紀80年代後期,他卻橫下一條心,毅然辭職了。
這一天,是1988年4月21日。
抓住商機
"置於死地而後生"--沒退路了,怎麼辦?
幹個體戶,他想過,但卻又不甘心。他想讀書想學習,"文革"十年使他失去了上大學的機會,他多麼想掙一筆錢,第一,將他從40歲辭職到60歲退休這20年的工資掙回來;第二,將他60歲退休到以後和妻子度晚年、照顧兒子的錢掙回來;第三,將他讀大學、買書的錢掙回來。但幹個體戶,能掙回來嗎?他不敢相信。
於是,他鑽進了最有名的上海圖書館,去念報紙,看看報上有什麼致富信息。時間一天天地過去了,他的2萬餘元也在一天天地減少--畢竟是坐吃山空啊!但他還是堅持天天去看報、學習。突然有一天,他眼前一亮,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李貴鮮的一個講話赫然映入眼帘:經國務院批准,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地內的公民可以自由買賣國庫券--國庫券可以由死錢變活錢了,可以流通了!他立即想到了很多很多……
在南京路郵局買下了當天的《人民日報》之後,他又興沖沖地跑到上海一家大銀行的金融研究所,一位西裝筆挺、戴眼鏡的研究員接待了他。當楊懷定問他"什麼時候真正可以買賣國庫券"時,研究員怔住了,"不行!買賣國庫券是非法的!"楊百萬笑 了,心想:"別看您西裝革履的,卻原來是位不讀書不看報的。"他顯得很老實地從口袋裡拿出《人民日報》,研究員一看又怔住了,"啊!我們還沒接到紅頭文件呢!"楊懷定於是托他打聽:什麼時候可以買賣,全國哪些城市可以買賣。研究員十分客氣謙虛地答應了。幾天後,楊懷定就弄明白了,全國有6個城市可以買賣,除上海外,最近的是安徽合肥市。怎樣才能用最快的時間知道那兒的國庫券價格呢?老楊又去查《安徽日報》(他多次講:我的事業是從看報紙開始,報紙裡邊有黃金!),他發現,在上海100元面值的國庫券賣102--103元(因為已過了一段時間了),而《安徽日報》上介紹合肥的同種國庫券只賣100元(說明當地人民急於兌現,等活錢用)。楊百萬眼睛一亮,心裡豁然開朗。當天,他和妻子商議後,從銀行里取出了全部存款2萬元,並又從親友處借了9萬元。第二天,老楊換上一身舊衣服,夾着一個舊黑包,買了張夜班去合肥的火車票,一坐就是13個小時,趕到合肥去買國庫券。當時,合肥市工商銀行接到上級通知,不得不買進10.65萬元的國庫券,正發愁這筆死錢怎麼用活。楊懷定一來,就說:"全買下。"女業務員一聽嚇一跳,趕緊請了銀行經理。經理說:"我們有10萬元,不是1萬元,你聽清楚啦?"楊懷定笑了,將10捆1萬元一紮的錢放到了桌上,說:"點錢吧。"這樣一來,銀行樂了,《安徽日報》的記者也趕來採訪了。楊懷定只是講了一通國券利息高的一般道理,並請他們繼續按國家規定收購國債券;然後留下一句以後我還會來的就走了。
次日,他又一宿不歇地趕到上海去賣掉。辛辛苦苦第一次易地買賣國庫券竟掙了1060元,而這才來回兩天時間。這在上海工人人均收入200--300元的年頭,可不是個小數字,楊懷定和妻子別提有多高興了。 楊懷定休息了一天,又穿上舊衣服,挎起了舊皮包,再次坐夜車趕到合肥……坐夜班車多累啊,有一次打盹,他的錢箱被一夥小偷提走了,幸虧鄰座叫醒了他,他追了幾節車廂,才找回來--小偷說"對不起,我們提錯了"。這一追把楊懷定嚇出了一身冷汗,如果小偷們知道包裡邊有9萬元,非死死地搶走不可。
他說:"如果錢追不回來,我也就不是今天的我了。人生平時不起眼的某一個成功的事件,或失敗的事件都可能大大改變人的一生。"
從此以後他晚上坐車再也不敢打盹了。這一來他的身體也就更累了,可是楊懷定心裡卻是溫暖的、亮亮堂堂的,因為他知道他正在艱苦而又明明白白地奔向一個大金礦啊!就這樣,楊懷定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地默默無聞來回於上海與合肥之間,說心裡話,他從此對鐵路、對安徽都有了感情。正是通過這種理智的異地證券交易,通過這種錢生錢的特殊的長途跋涉,楊懷定皮包里的貨幣不久就以6--7位數計算了。
但是有了錢,楊懷定心裡還是不安,這麼做合法嗎?起先,他怕秘密泄露出去,只敢悄悄地干,但後來,他發現國庫券買賣的市場非常大,就是有10--20個楊懷定也不會影響兩地的價格。於是,他主不怕泄露地去求教於律師事務所。專門研究經濟法的律師聽了一怔,說:"異地交易國庫券?沒聽說過,待我們研究一下再回答你。"
研究的結果,完全合法。律師們說,國家和地方政府,一般總以為是當地買賣,但細細一想,兩地買賣亦完全正當、合法,而且這還有利於全國性國債市場的形成。說實在的,今天中國的股票市場、國庫券市場如此四通八達,遍及全國400多個城市,其淵源,其實質,和楊懷定當時辛辛苦苦地帶着錢奔波於兩省市間是完全一樣的。從這個角度來講,他真成了中國第一個異地證券交易的勇敢的吃螃蟹者--功勞大大的!
與股票結緣
楊懷定仍是心裡不定,他想到了國家,想到了交稅。我這麼賺錢,該向國家交稅啊!可是查遍《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法》,卻沒有關於國庫券交易要徵稅的規定。他仍不放心,又怯生生地來到上海市稅務局,找到領導同志。領導同志問:"您是來補稅的嗎?""不,我是來問問題的。""您做什麼工作啊?一般都得交稅的。""但我做的事是買賣國庫券,稅法上沒講要交稅。"領導同志先是一怔,繼而又驚喜地說:"你是楊懷定吧?早聽說你買賣國庫券發了財。"他們趕快打開《稅法》一一細查,果然,沒提這事。楊懷定問:"是不是上邊忘了?""好,我們請示一下上級再答覆您。"幾天後,國家財政部稅務總局回電:為了促進國庫券發行、流通,方便群眾,國庫券買賣不徵稅。楊懷定知道後,這才完全定了心。上海市稅務局的有關領導很高興,專門在《新聞報》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公民的納稅意識》的文章表揚他,說:"正當不少人千方百計地逃稅、漏稅的時候,一位不必納稅的同志,卻主動來請示稅務局,是否要交稅,這位同志--就是楊懷定。"從此,楊懷定的大名就在上海的幹部、群眾傳開了。人們紛紛猜測他有多少錢,有的估計有幾十萬,有的估計有上百萬,於是都稱呼他"楊百萬"--和成都市帳子大王的名字一模一樣。楊懷定聽到後樂了,他覺得這名字挺響亮的,既然這樣,那就叫"楊百萬"吧。於是,他在自己的名片上也公然印上這個名字。久而久之,人們反倒把他的真名都給忘了。
楊百萬從此開始變得引入注目起來,但他真正的更高速度的發財,還是從1989年7月14他買股票開始的。當時,鑑於1988年開始的宏觀經濟中的治理整頓已取得了成效,而市場上的不少生產資料、消費資料賣不出去,出現了不少工廠停工,工人拿70%工資在家下崗,市場疲軟的情況--這意味着社會上流通的貨幣太少了--國家決定再資進行宏觀調控:放鬆銀根,將銀行的貸款利率降下來--中央電視台一天三次不停地播送這條消息,這就是說:國家在告訴人民,現在你們不必將全部錢存銀行了,該去買東西啦,該去搞投資啦。
楊百萬看着電視,心裡想開了:銀行利率下降了,流向社會的錢就會多起來,物價就會上漲,錢就會貶值,那麼怎樣才能更好地保值呢?他想了很久,猛然心裡一動,銀行利率降了,說明國家鼓勵居民這段時間多消費,從而不也就是鼓勵工廠多生產商品、多投資嗎?這麼一來,股票--這種投資證券,不也就會漲了嗎?想了一宿,次日早上,他和妻子一商量,說干就幹了起來。上午九點不到,他就來到上海唯一的兩間門面的靜安證券門市部。不少人一見他,就圍了上來,"老楊,多日不見了,今天賣什麼?國庫券嗎?"他笑而不答,排起了隊。營業開始,輪到他時,營業員見是楊百萬以為他又要買賣國庫券了。不料,楊百萬一語驚人:"現在還有多少種股票,多少數量待售的?"這一下,門市部轟動了。楊百萬聽到回答後說:"按它們的賣出價計算,我全要了。"他買了面值100元的真空電子股票2000股(相當於現在的20萬股)就走了。也不知是楊百萬的舉動提醒了人們,還是楊百萬看得准,過了不多日子,股票就只有委託買進,而沒有賣出的了;半年以後,股市開始猛漲,一下子就擺脫了在100多點徘徊2年多的歷史,從此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大漲階段。--看,100元的"真空電子"漲到2200元,50元的"飛樂音響"漲到400、600元……這一樣,楊百萬可真發了!
及時變通
但是潮漲總有潮落時,當股市猛漲,大家都在歡天喜地地炒"延中"、炒"二紡機"時,當上證指數達到1400點時,楊百萬看到了樂極生悲,股市炒得太高的危險性,不久,就悄悄地拋掉股票又買回了國庫券。
1992年5月,股市終於從高往下走了。同年11月,上海股市經過五個多月台票的連續下行,指數從1400點跌到了392點。有人整天悲悲戚戚;有人則因想不開而自盡了;一批很沉得住氣的幹部,也被跌怕了。他們派代表到專門研究股市的研究所去請教,幾位青年股市分析家告訴他們,大概要跌到200點呢。這批幹部聽了面如土色--還要跌一半啊--回去後便紛紛"壯士割腕"了。說來也真慘,1400點不拋,900點不拋,392點了,股價跌去3/5了,損失75%了,倒來拋了。
--這也正應了那句股諺:"股市無專家"。但是股價狂跌到人人都絕望的時候,往往也就光明即將到來的時候。上海市證交所、上海市委、上海市政府,直至國務院領導都親自出面,召開上市公司座談會,希望新上市公司能夠拿出1/10的以股票募集的資金來托一下市,並要求股份制公司千方百計搞好內部管理,提高效益,給股民較多的匯報……國務院領導一再表示,希望上海股市要穩定……此時,楊百萬也正在關注着、思考着這一切,他不是神,他是人,雖然他無法估計股市會跌到多少點,但是他意識到已經跌得很低了,至少離底部已經不遠了。
重返股市
於是,他親自出馬,將國庫券大筆大筆地變賣成現錢。在股市一片黑暗之際,他驅車來到上海當時最大的也是人最多的交易場所--文化廣場,這裡有全國各地幾十家證券公司的分部,每天都有幾萬股民進進出出。他魁偉的身材一離開小車,就立即被人們發現了,不少股民跑過來徵求他的意見:"老楊,還會跌嗎?"他笑而不答,保安人員圍了上來說:"老楊,你有什麼事就來個電話,何必親自來呢?看圍了多少人!"楊百萬邊笑邊往廣場的舞台上走,大群大群的股民圍着他,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被套了幾個月的工人、幹部、退休工人、市民,他們幾個月來食不甘、眠不安,做夢都會哭起來,有的虧了幾萬,有的虧了幾千--其中大部分都是平時省吃儉用一點一點積攢起來的工薪錢!這時,他們都在密切關注着楊百萬--這位最著名的平民投資者、平民金融家的一舉一動。楊百萬走上舞台,當眾請工作人員以市價打進1萬股"輕工機械"(當時僅4.5元/股)。立時,人群轟動了,"楊百萬買了1萬股'輕工',楊百萬開始買股票!"--當時,股市天天跌,即便是再大膽的人也只敢幾百股幾百股地買。事後,他對人說:當時,不能號召大家買,萬一再跌下去,不是害了人嗎?所以,只好"身教重於言教--以自己的行動去告訴人們,這差不多接近底部了。"
勇者的收穫
楊百萬是很有悟性的,他的智商很高,又懂得體貼人,懂得人的心理,他知道"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國務院、上海市領導、深圳市領導的關心、努力下,在各大券商及上市公司的配合下,也許是在楊百萬的帶動下,上海財政證券公司及一批勇敢的人在股市黑暗之際,大膽地用自己的錢大筆大筆地買進股票。11月,"氯鹼"股上市,5.4元的溢價竟跌到4.9元,績優股"聯農"竟跌到7.2元,……"氯鹼"公司及深圳來的股民與上海股民一起奮不顧身地大膽吃進廉價股票……"世上沒有隻漲不跌的股市,也沒有隻跌不漲的股市","嚴寒之後是春天"--就在楊懷定買進"輕工機械"的一周後,上海、深圳股市在經歷了五個多月的下跌後開始上漲了,上海股市像是報復性地以一天50點、100點井噴式的速度迅速上沖,一浪一浪地上漲,"輕工機械"七天後漲到9元多,並且一漲就漲了三個月----楊百萬的收入又翻了個倍!!
楊百萬平時非常注意學習,愛看報,看書。有了錢,幹什麼?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買書,訂報。他不僅買股市操作的書,買國庫券交易的書,而用最多時還訂了大大小小118份報紙,他說:"我的事業,就是從報紙開始的。"我曾經問他:"118份報紙怎麼來得及看?""我從來不看花邊新聞,只看經濟要聞"--看,這就是辯證法,凡事要抓主要矛盾與矛盾的主要方面。有了錢,他買了五套房子,這兒住住,那兒住住,因為找他的記者、朋友太多,而他則想安靜地學習。時間是寶貴的,為了趕時間,他買了輛夏利小汽車。他致富不忘他人,當聽說一位叫羅淑珍的婦女因受丈夫虐待而致殘,瀕臨絕境時,即給她捐款,請了終身保姆。對此,《文匯報》、《新民晚報》、《上海法制報》都作了報道。
個人經歷
1994年,瀋陽財經學院聘請他做金融學教授,每個月給他160元工資,他高興又自信地接受了聘請(但這160元工資他又委託學院捐贈給了希望工程)--該把自己來自實踐和書本的知識傳授給同學們了。第一次講課是在瀋陽一個大劇院裡,課未開始,小販們就炒起票來,一張20元的門票炒到80元。他問小販:"為什麼這麼貴?"小販們嚴肅地說:"大名鼎鼎的楊百萬來講課,一字千金啊!再說,票子很少啊!"他們哪裡知道,站在他們面前的就是楊百萬!楊百萬的事跡在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傳開後,外國通訊社中的很多記者都採訪了他,其中就有美國VOA、日本NHK和英國BBC等的報道;他們向全世界傳播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住處報道一個傳奇人物,他們從容不迫兒看到了社會主義中國改革的希望。
1998年,中央電視台為了宣傳改革開放而製作的大型連續劇"改革開放二十年二十人"又以濃彩重墨報道了他的事跡。
2000年10月,正在北京大學光華學院進行交流,並為研究生上"金融市場學"、為本科生上"證券投資學"的我,向光華學院提議請楊懷定在北大作報告,同學們十分振奮。當楊懷定出現在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最大的101教室時,這裡的走廊上、窗台上都坐滿了人,上海電視台、北京電視台也都派人來現場採訪。面對着這中國最高學府的最優秀學子的歡迎的眼神,楊百萬激動地向大家回憶了自己從下崗工人到百萬富翁的成長曆程。當天晚上,他在未名湖畔、北大國際交流中心下榻;夜不能眠,想到自己由於"文化大革命"想讀書都不成,今天卻來到北大講學,他深深地感到了蔡元培校長留下的"兼容並包"的教學精神的巨大魅力,更深深地感到了黨的改革開放方針的巨大魅力。
他實在是太忙了,一年到底不停地奔波於北京、煙臺、青島、汕頭……,在全國進行講學,但他心裡卻是快樂的--他希望能將自己的金融知識傳播給予全國千千萬萬的工人、農民、幹部。他要告訴人們一個道理"在人類即將進入的21世紀的高科技時代,金融意識必須強化起來;金融業與工業、農業不同,它不是必須經歷一個"資金+生產+銷售=新資金"的過程,而是一個從"資金-新資金"的過程,哪個國家,哪個地區的人民金融意識強,那裡的金融業發達,那時的人民就一定富得快--就是21世紀,進入WTO前中國市場經濟的新一課!
第一桶金
"楊百萬"絕對是中國股市最醒目的"傳奇"之一。跟很多日後有了成就的"名人"一樣,楊百萬隻是因為"窮則思變",開始了他"從沒想到過的"人生,那時他不曾想到,有一天自己的故事會廣為流傳。
楊百萬原名叫楊懷定。1988年以前他是上海鐵合金廠的一個普通職工,干"第二職業"賺外快積累了兩三萬元餘款。有一次他管的倉庫被盜,他因出手"大方",常買煙請廠里的工友們抽而被懷疑是監守自盜,公安局還請他"談話"。這件事深深地刺激了自尊心很強的楊懷定,他一橫心就辭職了。那是1988年2月。
辭職後楊懷定開始從訂閱的幾十份報紙信息中埋頭搜尋致富的機會。4月的一天,一條"上海將開放國債交易"的消息引起了楊懷定的關注,他在4月21日開市第一天一早,買了10000元三年期國庫券。"銀行利率5.4%,三年期國庫券年利率超過15%,為什麼不買?"等到下午,很多人明白過來開始紛紛買入時,價格一下漲到112元,楊懷定拋掉了。半天時間,他賺到了以前一年的工資--800元。
很快,楊懷定發現全國8個城市的國債價格差異很大,他開始日夜兼程做起了國庫券異地交易。他帶着全部的積蓄前往全國其他省市,在當地銀行以較低的價格買入國債,然後再帶回上海,以較高的價格賣給銀行,賺取差價。為了趕時間,他最忙的一次七天七夜沒有睡覺。
1989年,賺到了"第一桶金"的楊懷定,轉身投入炒股。楊懷定的第一隻股票是"電真空"。半年後,股票大漲,楊懷定在800元以上價位拋掉,淨賺150多萬元,"楊百萬"的外號,就此不脛而走。一年後,"電真空"跌到了375元,他又買了回來。在股市行情低迷時,楊百萬的"絕招"就是全部賣光,遠離熊市,"2001年開始的國有股減持的四年大熊,我一直遠離,直到2005年1月份,雖然四年的時間我每天還要去股市上班。"
經典語錄
"股市不相信眼淚,誰笑到最後才笑得最好。"
"股市中不比誰賺得多,而要比誰活得更長、更瀟灑。"
"我不是股神,我不是股評家,我是標標準準的散戶。做散戶不可悲,但千萬不要做散戶中的傻戶。"
"股市訣竅就四個字:抄底逃頂;股市就兩個字:贏、輸。"
"股市中不能做'死多頭',也不能做'死空頭',要做堅定的'滑頭';低吸高拋、抄底逃頂,見好就收,落袋為安乃真英雄。"
"不經過熊市的股民,不是一個成熟的股民。"
"我最多不會持有超過3隻股票。每個時期都是這樣,選擇3隻股,是因為人的精力有限。有的散戶持有十幾隻,結果一跌,跑都來不及。"
"不倒"秘訣:信奉"落袋為安",不把錢全投進股市。
"炒股,最好不要定什麼不現實的目標,腳踏實地才是取勝之道。"
"股市中,不要懼怕被石頭絆倒,但一定不要被同一塊石頭絆倒兩次。"
發展旅程
回憶過去,近日,素有"中國第一股民"之稱的楊懷定坐在自家"大戶室"里,追憶其股海沉浮二十年傳奇。一九八八年七月一日,已從上海鐵合金廠辭職的工人楊懷定,斗膽取出自己國庫券投資收益中的一萬元人民幣,購買了一百股真空電子,賺到了股市"第一桶金"。二十年來,楊懷定的名號"楊百萬",名揚海外,如今他有千萬人民幣在股市,坦言自己就是小平所說的"先富起來的人"。
他曾是中國股市的一個傳奇--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倉庫保管員,變成在股市呼風喚雨的超級大戶,甚至因此獲得了"中國第一股民"的稱號。
他就是人稱"楊百萬"的楊懷定。他以第一批參與者的身份,見證了新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成為直接受益者。可以說,"楊百萬"的傳奇折射着中國股民群體的成長曆程。
"楊百萬"的幸福生活
一間並不大的辦公室,桌上並排放着三台台式電腦和一台筆記本電腦。電腦屏幕上閃爍着滬深股市的實時行情,"楊百萬決策操作系統"清楚地顯示着買入或者賣出的標識。
楊懷定的公司和工作室,在上海城區北部一幢住宅樓里。每個交易日,他就在這裡"上班",憑藉獨到的眼光和豐富的經驗尋找股指起落中的投資機會。
楊懷定的家,是同一個住宅小區一套面積達250平方米的商品房。"下班"後步行幾分鐘,楊懷定就可以回家,含飴弄孫享受天倫之樂。
"這是我理想中的生活狀態。"楊懷定說,"如果沒有證券市場,我不可能有現在的幸福生活。"
20年前,38歲的楊懷定還在上海鐵合金廠工作,每天一杯清茶、一張報紙,守着工廠的倉庫。不過,骨子裡的不甘平淡註定讓楊懷定放棄那種安穩的生活。揣着兩萬元積蓄,他辭去公職開始了"平民證券投資者"的生涯。
從倒賣國庫券,到每天進出上百萬元資金成為當年股市舉足輕重的風雲人物,新中國資本市場的誕生,讓楊懷定完成了角色轉換,也成就了一段關於"楊百萬"的傳奇。
20年中,中國股市從蹣跚學步到發展壯大,成為全球最引人注目的新興市場。楊懷定則從中心舞台漸漸退出,成了數以億計中國股民中的一員。
不過,作為中國股市培養的"草根英雄",楊懷定並沒有淡出公眾的視線。節假日,他常常受邀到各地演講,現場的火爆程度不亞於任何一位知名經濟學家。他和兒子一起開發的"楊百萬決策操作系統"軟件,有着不少擁躉。學歷不高的他還出版了五本專著,其中《要做股市贏家》甚至獲評"2007年最佳商業圖書"。
"對於我來說,炒股已經不是一種生存需要,不是職業。"年近花甲的楊懷定說,他至今仍沒有退休的打算,因為他已經將股市投資作為"一生的事業"。 "股市,永遠沒有畢業生"
在《要做股市贏家》一書的序言中,楊懷定寫道:"股市是沒有圍牆的社會財經大學,只有留級和重讀,永遠沒有畢業生。"
20年間,楊懷定在這所沒有圍牆的大學裡孜孜不倦地苦讀,嘗盡了酸甜苦辣。這讓他面對火熱時多了一份冷靜,面對低迷時多了一份淡然。
2006年下半年開始,A股經歷了一波前所未有的大牛市。2007年9月,上證綜指攀上5000點以上的高位。當許多投資者憧憬着8000點甚至萬點大關時,楊百萬卻在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股市風險加大,"又到克服貪婪時"。他說績優股群體已經積累了相當大的泡沫,告誡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散戶不要盲目理解所謂績優股的投資價值,而進入"價值投機"的怪圈。
就在他發出警告後的第20個交易日,滬深股市在雙雙攀上歷史高位後,走出了一波罕見的持續深幅振盪調整。
而當滬深股市出現累計超過七成的巨大跌幅之後,楊懷定又在今年10月末再度作出大膽判斷:大盤已進入底部區域。基於這種判斷,他在市場人氣極度渙散的背景下高調入市,買入了多隻大盤藍籌股。
無論是一年前的"見頂",還是如今的"築底",楊懷定對大勢的判斷都換來了許多股民的嘲笑,甚至是"騙子"的罵名。對此,他一笑置之。
自我總結
"20年中,我從為了掙錢而進入股市的投機者,成了一個理智的投資者。"楊百萬說,作為股市的實踐者、推動者、受益者,"現在,我願意懷着對改革開放的感恩之心,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維護者。"
和中國股市一起成熟
對於年輕的中國股市而言,楊百萬是一個典範,更是一個"標本"。他的傳奇,折射着新中國股民群體的成長曆程。
20年,中國股市從當年的"老八股",發展成為上市公司總數超過1600家、投資者開戶總數過億的新興市場,不僅為企業發展募集了巨額資金,更成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
20年,許許多多的普通百姓投身股市,以投資者的身份見證、參與並推動了市場的發展。對於這支規模龐大的散戶隊伍來說,股市是他們觀察宏觀經濟走勢的"窗口",是他們檢驗智慧和眼光的舞台,甚至還是一些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起起落落的股市造就過誘人的財富神話,也讓許多人體驗了切膚之痛。一批又一批的投資者與股市一起成長,他們為市場規模的日漸擴大、制度體系的逐步完善叫好,面對股市依然存在的種種缺陷和不足,他們擔憂,也會憤怒。
20年裡牛熊轉換,當年股市里許多和"楊百萬"一樣的風雲人物或翻身落馬,或悄然消失,而楊懷定,仍然活躍在股市的風口浪尖中。
"證券市場看大勢賺大錢,看小勢賺小錢,看錯勢要賠錢。""稀里糊塗賺錢的人,一定會稀里糊塗地賠錢。""炒股要有平常心,漲時不貪婪,跌時不恐懼。""做散戶的,要用心,要理智,不要做'傻戶'。""逃頂,晚一步不如早一步;抄底,早一步不如晚一步。"這些平民化的格言,成為楊懷定20年投資生涯的經典。
"投資者永遠是不成熟的。不經過幾輪熊市的洗禮,他們不會領略到股市投資的真諦。"楊懷定說,他希望和充滿潛力的中國股市一起成長,和數以億計的中國股民一起成熟。
視頻
股市滑頭楊懷定全國低價收購國庫券倒賣上海賺楊百萬如何炒股入門
參考資料
- ↑ 新浪財經改革開放三十年30人候選人:楊懷定 ,新浪財經,2008-12-09
- ↑ 個人簡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