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杜陽雜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杜陽雜編

杜陽雜編

《杜陽雜編》,唐代筆記小說集,唐代蘇鶚撰。蘇鶚,字德祥。武功(今屬陝西)人。生卒年不詳。玄宗時宰相蘇的同族。光啟間進士登第,仕歷不可考。

簡介

由於居住在武功杜陽川,書名題作《杜陽雜編》。此書共3卷。《宋史·藝文志》作2卷。周中孚《鄭堂讀書記》認為是傳刻之誤。書中雜記代宗迄懿宗十朝事,尤多關于海外珍奇寶物的敘述,事頗荒誕。《四庫全書總目》曾指出書中所載進貢國名都未見《唐書》各外國傳著錄。但也有人認為,「蘇鶚所記,當系南洋群島之與中國近者,譯音互異,《唐書》偶失載,未可概目為誇飾也」(胡玉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補正》引張蔭桓《三洲日記》)。

書中有些材料,如述宦官魚朝恩、仇士良的專權跋扈,咸通間迎佛骨的愚昧舉動等,對於了解當時的政治、社會情況,有一定價值。某些材料還可供研究文學藝術歷史時參考,如關於《菩薩蠻》曲的記載,即經常為人所稱引《四庫全書總目》稱其「鋪陳縟艷,詞賦恆所取材,固小說家之以文采勝者。讀者挹其葩藻,遂亦忘其誇飾」,概略地指出了它的語言特色和對後世文人創作的影響。有明《稗海》本、清《學津討原》本及1958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排印本。

選載

卷上

代宗廣德元年,吐番犯便橋。上幸陜,王師不利。常有紫氣如車蓋,以迎馬首。及回潼關,上嘆曰:「河水洋洋,送朕東去。」上至陜,因望鐵牛,蹶然謂左右曰:「朕年十五六,宮中有尼號功德山,言事往往神驗,屢撫吾背曰:『天下有災,遇牛方回。』今見牛也,朕將回爾。」是夜,夢黃衣童子歌於帳前曰:「中五之德方峩峩,胡呼胡呼何奈何!」詰旦,上具言其夢。侍臣咸稱土德當王,胡虜破滅之兆也。黃衣,土之色。中五,土之數。峩峩者,高盛之義也。是月,副元帥郭子儀與大將李忠義、渭北節度使王仲升克復京都,吐番大潰。上還宮闕,圖功臣於凌煙閣上,因謂子儀曰:「安祿山僭亂中原,是卿再安皇祚。昨朕蒙塵,卿復戮力,今日天下乃卿與我也,雖圖劵不足以襃元老。」因泣下沾衣。

子儀伏於上前,嗚咽流涕曰:「老臣無復致命久矣。但慮衰耄不堪王事,賴仗陛下宗廟社稷之靈,以成微績。」上因命御馬九花虬並紫玉鞭轡以賜。子儀知九花之異,固陳讓者久之。上曰:「此馬高大,稱卿儀質,不必讓也。」子儀身長六尺余。九花虬,即范陽節度李德山所貢,額高九寸,毛拳如麟,頭頸鬃鬛,真虬龍也。每一嘶則羣馬聳耳。以身被九花文,故號為九花虬。亦有獅子驄,皆其類。上東幸,觀獵于田,不覺日暮。忽顧謂左右曰:「行宮去此幾里?」奏曰:「四十里。」上遂令速鞭,恐閡夜,而九花虬緩緩然若行五里而已,侍從奔驟無及者。上以為超光、趍影之匹也,王子年《拾遺記》:周穆王有八駿,號超光、趍影、逐日者。自是益加鍾愛。既復京師,特賜子儀,崇功臣也。

上嘗幸興慶宮,於複壁間得寶匣,匣中獲玉鞭,鞭末有文曰「軟玉鞭」,即天寶中異國所獻。光可鑑物,節文端妍,雖藍田之美不能過也。屈之則頭尾相就,舒之則勁直如繩,雖以斧鑕鍛斫,終不傷缺。上嘆為異物,遂命聯蟬繡為囊,碧玉絲為鞘。碧玉蠶絲即永泰元年東海彌羅國所貢。雲其國有桑,枝幹盤屈,覆地而生,大者連延十數頃,小者蔭百畝。其上有蠶,可長四寸,其色金,其絲碧,亦謂之金蠶絲。縱之一尺,引之一丈,捻而為鞘,表里通瑩,如貫瑟瑟,雖並十夫之力,挽之不斷。為琴瑟弦則鬼神悲愁忭舞,為弩弦則箭出一千步,為弓弦則箭出五百步。上令藏之於內府,至朱泚犯禁闈,其鞭不知所在。故水部賈嵩員外所傳也。

上寛厚之德出於天然,為兒時常為玄宗器之。每坐於玉案前,熟視上貌,謂武惠妃曰:「此兒甚有異相,他日亦是吾家一有福天子也。」因命取上清珠,以絳紗裹之,繋於頸上。上清珠即開元初罽賓國所貢。罽賓國在西海。其珠光明潔白,可照一室,視之則出仙人玉女雲鶴絳節之象,搖動於其中。及上即位,寶庫中往往有神光異氣,掌庫者具以事告。上曰:「豈非上清珠耶?」遂令出之,絳紗猶在,乃泫然流涕,徧示近臣曰:「此我為兒時明皇所賜也。」遂令貯之於翠玉函,置之於臥內。忽有水旱兵革之災,上每虔祝之,無不應驗。

大曆中,日林國獻靈光豆、龍角釵,其國在海東北四萬里。國西南有怪石,方數百里,光明澄澈,可鑑人五藏六腑,亦謂之仙人鏡。其國人有疾,輒照其形,遂知起於某藏腑,即自采神草餌之,無不愈焉。靈光豆,大小類中國之菉豆。其色殷紅,而光芒長數尺,本國人亦呼為詰多珠。和石上菖蒲葉煑之,即大如鵝卵,其中純紫,秤之可重一斤。上啗一丸,香美無比,而數日不復言饑渴。龍角釵類玉而紺色,上刻蛟龍之形,精巧奇麗,非人所制。上因賜獨孤妃。與上同游龍舟,池有紫雲,自釵上而生,俄頃滿於舟楫。上命置之掌內,以水噴之,遂化為二龍,騰空東去。

上崇奉釋氏,每舂百品香,和銀粉以塗佛室。遇新羅國獻五彩氍毹,制度巧麗,亦冠絕一時。每方寸之內,即有歌舞伎樂、列國山川之象。忽微風入室,其上復有蜂蝶動搖,燕雀飛舞。俯而視之,莫辨真假。又獻萬佛山,可高一丈,因置山於佛室,以氍毹藉其地焉。萬佛山則雕沉檀珠玉以成之。其佛之形,大者或逾寸,小者七八分。其佛之首,有如黍米者,有如半菽者。其眉目口耳螺髻毫相無不悉具。

而更鏤金玉水精為幡蓋流蘇,菴羅薝蔔等樹,搆百寶為樓閣台殿。其狀雖微,而勢若飛動。又前有行道僧徒,不啻千數。下有紫金鐘,徑闊三寸,上以龜口銜之。每撃其鍾,則行道之僧禮首至地,其中隱隱謂之梵音,蓋關戾在乎鍾也。其山雖以萬佛為名,其數則不可勝紀。上因置九光扇於岩巘間,四月八日召雨眾僧徒入內道場禮萬佛山。是時觀者嘆非人工,及覩九色光於殿中,咸謂之佛光,即九光扇也。由是上令三藏僧不空念天竺密語於口而退。傳之於僧惟籍。

李輔國恣橫無君,上切齒久矣。因寢夢登樓,見高力士領兵數百鐵騎,以戟刺輔國首,流血灑地,前後歌呼,自北而去。遣謁者問其故,力士曰:「明皇之令也。」上覺亦不敢言,輔國尋為盜所殺。上異之,方以夢話於左右。先是肅宗賜輔國香玉辟邪二,各高一尺五寸,奇巧殆非人間所有。其玉之香,可聞於數百步,雖鏁之於金函石匱,終不能掩其氣。或以衣裾誤拂,則芬馥經年。

縱澣濯數四,亦不消歇。輔國常置於座側。一日方巾櫛,而辟邪忽一大笑,一悲號。輔國驚愕失據,而囅然者不已,悲號者更涕泗交下。輔國惡其怪,碎之如粉,以投廁中,其後常聞寃痛之聲。其輔國所居里巷,酷烈彌月猶在,蓋舂之為粉而愈香故也。不周歲而輔國死焉。初碎辟邪,輔國嬖奴慕容宮人,知異常物,隱屑二合。而魚朝恩不惡輔國之禍,以錢三十萬買之。及朝恩將伏誅,其香化為白蝶,竟天而去。

當時議者以奇香異寶,非人臣之所蓄也。輔國家藏珍玩,皆非人世所識。夏則於堂中設迎涼之草,其色類碧,而干似苦竹,葉細如杉。雖若乾枯,未嘗雕落。盛暑束之牕戶間,而涼風自至。鳳首木高一尺,雕刻鸞鳳之狀,形似枯槁,毛羽脫落不甚盡。雖嚴凝之時,置諸高堂大廈之中,而和煦之氣如二三月,故別名為常春木。縱烈火焚之,終不燋黑焉。涼草鳳木或出於薛王宅。《十洲記》事「火林有不焚之木」,殆非此類者耶?[1]

參考文獻

  1. 「絲綢之路」名稱的由來 ,搜狐2020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