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烈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烈鈞
原圖鏈接

李烈鈞(1882年-1946年)字協和,號俠黃,江西武寧武寧羅溪人。中國國民黨早期黨員,中國近代著名將領。

李烈鈞書法
原圖鏈接

革命生涯

1902年入江西武備學堂,1904年赴日留學,入東京振武學校,後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並於1907年在日本加入孫中山創辦的中國同盟會,1908年畢業回國後,任江西新軍第27混成協第54標第1營管帶,曾因宣傳反清思想遭拘捕。1909年昆明,任雲南講武堂教官兼兵備道提調、陸軍小學堂總辦等職。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李烈鈞被推任江西都督府參謀長,因勸說北洋海軍主要艦艇宣布起義,得以兼任海軍總司令。嗣任安徽都督,五省聯軍總司令兼中央軍司令。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後,被臨時大總統孫中山任命為江西都督。在袁世凱任大總統後,繼續任江西都督。

1913年5月聯合廣東都督胡漢民、安徽都督柏文蔚通電反對袁世凱政府向五國銀團借款。袁世凱旋即罷免三督,並令北洋軍第六師李純部進入江西。7月12日在孫中山的指示下,李烈鈞在江西湖口宣布「獨立」,發表討袁通電宣布起兵,率先發動反對袁世凱的「二次革命」。失敗後,流亡日本,繼續籌劃反袁事業。

1915年12月25日又與唐繼堯蔡鍔等人一起,成立「護國軍」發動護國運動,揭起護國討袁旗幟,任護國軍第二軍總司令。1916年5月任廣州軍務院撫軍。六月攻打韶關,龍濟光部聞炮聲逃走,故民間中有「李烈鈞三炮定韶關」之美談。

1917年後任孫中山在廣州所組大元師府的總參謀長。輔佐孫中山打敗背叛孫中山的廣東軍閥陳炯明。1922年任北伐軍中路總司令。李烈鈞曾竭力向孫中山推薦蔣介石擔任黃埔校校長,並說:「校長一席,非蔣莫屬」。國民黨「一大」時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同年底隨孫中山北上。孫中山逝世後,參與主辦喪事。[1]


1946年2月20日,李烈鈞病故於重慶,終年64歲。李烈鈞的靈柩在運回武寧後,初葬於箬溪鎮「讀書台」。1962年因修建柘林水庫遷葬於武寧縣城近郊飛鳳山。1975年,李烈鈞夫人華世琦病故上海,兩人於1980年11月遷墓合葬於武寧縣烈士陵園左側半山腰。[2]

評價

九一八事變後,李烈鈞致電蔣介石,主張尊重言論自由,改良政治,一致抗日。「七七」抗戰爆發,李烈鈞提出堅決抗日的主張。[1]

孫中山稱讚云:「協和先生上馬能武,下馬能文,誠不可多得之當代儒將。」[2]

著作

《孫大元帥戡亂記》、《李烈鈞將軍自傳》、《李烈鈞出巡記》、《李烈鈞言論集》、《李烈鈞、楊賡笙詩選》等。

參考資料

  1. 1.0 1.1 來源:崑崙軍事網. 李烈鈞簡介 力主拒日抗戰的國民黨元老李烈鈞介紹. 壹讀. 2015-08-07 [2019-02-08] (中文). 
  2. 2.0 2.1 李烈鈞墓 孫中山對李烈鈞的評價. 亂歷史. 2018-05-03 [2019-02-08]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