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李新花 | |
---|---|
出生 |
1965年 山東省曹縣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衛星導航定位專家 |
知名於 | 第20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著名山東梆子表演藝術家、「巨野大姚班」劇社掌門人劉桂松先生得意弟子 |
知名作品 |
、《三上轎》 《淚灑相思地》 《抬花轎》 《桃花扇》 《洛陽橋》 《秦雪梅》 |
李新花,1965年出生,山東省曹縣人,第20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著名山東梆子表演藝術家、「巨野大姚班」劇社掌門人劉桂松先生得意弟子。國家一級戲劇演員。現為山東省山東梆子專業委員會理事,山東省戲劇家協會會員,山東省青聯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山東省山東梆子專業委員會理事,濟寧市山東梆子劇團及豫劇團副團長。
簡介
1978年開始從藝,師承王東紅,工豫劇閨門旦、花旦、青衣、老旦。歷任曹縣豫劇團、濟寧市豫劇團演員。2001年加入中國戲劇家協會。國家一級演員。山東省青聯委員,山東省第七次黨代會代表,濟寧市市中區人大代表。
李新花1978年首次公演豫劇《打漁殺家》之後,在豫劇《抬花轎》中飾周鳳蓮、《秦雪梅》中飾秦雪梅、《西廂記》中飾紅娘、《洛陽橋》中飾葉含嫣、《三上轎》中飾崔金定、《蝴蝶杯》中飾胡鳳蓮、《淚灑相思地》中飾王蓮娟、《風雨行宮》中飾金桂、《花槍緣》中飾薑桂芝、《粉黛冤家》中飾上官婉兒、《紅顏淚》中飾田秀等;
錄製有電視戲曲藝術片《抬花轎》、《粉黛冤家》、《風雨行宮》等。
從藝經歷
自幼學藝,主工閨門旦、花旦兼演青衣。
濟寧市山東梆子劇團及豫劇團領銜主演,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曲第二十屆「梅花獎」獲得者。
中國戲劇梅花獎是由中國文聯、中國戲劇家協會主辦的全國戲劇表演藝術大獎。
於1983年由曹禺先生髮起舉辦,旨在表彰戲劇舞台上的優秀演員,樹立勤學苦練、銳意創新、勇於攀登藝術高峰的楷模,促進表演藝術水平不斷的提高,繁榮和發展社會主義戲劇事業。「梅花獎」取「梅花香自苦寒來」之意。
梅花獎的評選條件極其嚴格。涉面廣規格高,重藝更重人。對參評者的審查,以表演藝術成就為主,同時重視思想作風,提倡德藝雙馨。且須有該年度在首都舞台公演的劇目。
1996年9月,獲「天幕杯」中青年戲曲大賽一等獎;
在「山東省地方戲曲邀請賽」中獲表演一等獎;
1997年10月省文化廳、省電視台主辦的「首屆青年戲曲演員電視大賽」中,參演劇目《抬花轎》獲銀獎;
11月參加中央電視台錄製的三集電視戲曲片《風雨行宮》(飾演皇后)。中央電視台1、3、4套對此劇多次播放。
1998年排演的大型新編歷史劇《孔尚任》中飾演顧雪兒,獲「第六屆山東文化藝術節」表演一等獎。該劇當年獲省精品工程獎。
2001年,應邀參加菏澤國際牡丹節,獲特等獎。她所主演的眾多劇目在中央、山東、河南、安徽電視台、電台播放,全國、省多家新聞媒體給予專題報道,有多集專輯、唱片出版發行。[1]
藝術人生
窮鄉僻壤小花茁長
1965年春天,李新花在曹縣樓莊鄉孫灣村出生了——這是人生不可抗拒的「天意」——是緣於這塊戲劇文化庶地對一個未來梅花獎得主的冥冥召喚呢?還是緣於一個藝術生命對這塊戲劇沃土的急急尋找?
父親年逾不惑,自是活得明白。縱是千金,足讓他喜不自勝。在春天,再沒有花兒更喜人的了。就叫她新花吧,願這個嶄新而美麗的生命,有一個更新更美的明天。
物質的匱乏並非真正的不幸,真正的不幸是愛的缺失。從這個意義上講,新花又是幸運的,因為她自幼便生活在愛里。家人抱着她走親訪友,背着她下地幹活,就是推碾拉磨,也捨不得扔在一邊,而是把她攬在懷裡,放在磨棍上一圈又一圈地跟着轉悠。如果說淚水與哭泣是由痛苦製造,那麼歡笑與歌聲則是由幸福釀成。這個時候,「戲迷」父親一邊推磨一邊高興地哼起「兩夾弦」,而盡享着親情幸福的新花則會跟着唱,在窄窄的磨房裡,這樣的歌聲與歡笑,常常會與「嗡嗡」的磨聲相伴始終。
兩夾弦也是一個地方劇種,曹縣的北鄰定陶縣就有一個這樣的劇團,曾受到過敬愛的周恩來總理的接見。父親自小就喜愛兩夾弦,而爺爺則很早就會拉弦子。家裡常會出現這樣的場景,父親唱着的時候,爺爺就跟着拉起來了,或者是爺爺拉着的時候,父親就跟着唱起來了。而這時,啞啞學語的新花也從「觀眾席」蹣跚地走向前台,跟着唱起來。這雖是農家庭院裡的自娛自樂,但在幼小的新花眼裡,卻無異於輝煌的「藝術盛典」。
小新花的老師不僅有父親和祖父,還有家中牆上掛着的那個有線廣播。只要裡邊唱戲,她的魂兒便被勾走了,不吃不睡,如同着魔,不到唱完,決不離開。更讓人驚異的是,一旦聽完,她竟大差不離地學會了。她成了村裡的小小「名角兒」,左鄰右舍、大人小孩,有時起鬨讓她來上一段,而小新花竟也毫無懼色,就地一站開口即唱,街頭巷尾、庭舍場院,成為她最初的舞台。
李新花9歲那年,代表學校去縣城會演,一曲《紅燈記》唱段,唱亮了所有觀眾的雙眼。一個初次進城的農家女娃,「震」住了見多識廣的評委。縣劇團的老師識才若渴,當時就動員她留下學戲,未料這位小「李奶奶」竟以想家為由搖頭謝絕了。後來,帶隊的老師和李新花開玩笑:「新花學戲怕想家,劇團想要也沒法」。
李新花13歲,機會再臨。1978年縣戲校招生,她在老師父母的支持下,欣然赴考,終如願以償。一試即中,舉家歡喜。只是家境貧寒,衣物難備,東湊西借,才勉強成行。報到那天,父親借來一輛自行車,由鄰家大哥送往縣城。
李新花進入戲校,心無旁顧一意求學,拚命地汲取藝術的營養。她美麗聰慧,悟性甚佳,靜觀細察之間,一些唱腔便心領神會了;勤奮好學,意志極強,晨練晚習之中,一些動作便運用自如了;加上老師水平較高,不少已是唱響魯西南乃至全省的「名角」,她很快便脫穎而出,一串折子戲的主要角色便非她莫屬,在一些傳統名劇中扛鼎主角,她也由此確立了主工閨門旦、花旦兼青衣、老旦的藝術行當。
代表劇目
《淚灑相思地》、《抬花轎》、《桃花扇》、《洛陽橋》、《秦雪梅》、《三上轎》、《畫龍點睛》、《芬黛冤家》、《西廂記》、《穆桂英掛帥》、《花槍緣》、《蝴蝶杯》等。
視頻
山東梆子《樊梨花征西選段》李新花,感人肺腑
參考文獻
- ↑ 『藝術賞析』梆聲豫韻耀齊魯,納蘭慧羽的博客,引用日期,2019-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