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元亮詩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元亮詩啟》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三筆》卷三。

《容齋隨筆》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書未成而作者過世,故《五筆》僅為十卷。這部書內容範圍頗廣,資料甚富,包括經史百家、文學藝術、宋代掌故及人物評價諸方面內容。它對後世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1]推它為南宋筆記小說之冠。

原文

建昌縣士人李元亮,山房公擇尚書族子也,抱材尚氣,不以辭色假人。崇寧中在大學,蔡芽為學錄,元亮惡其人,不以所事前廊之禮事之。蔡擢第魁多士,元亮失意歸鄉。大觀二年冬,復詣學,道過和州。蔡解褐即超用,才二年,至給事中,出補外,正臨此邦。元亮不肯入謁。蔡自到官,即戒津吏門卒,凡士大夫往來,無問官高卑,必飛報,雖布衣亦然。既知其來,便命駕先造所館。元亮驚喜出迎,謝曰:「所以來,顓為門下之故。方脩蟄見之禮,須明旦扣典客,不意給事先生卑躬下賤如此,前蟄不可復用,當別撰一通,然後敬謁。」蔡退,元亮旋營一啟,旦而往焉,其警策曰:「定館而見長者,古所不然,輕身以先匹夫,今無此事。」蔡摘讀嗟激,留宴連夕,贈以五十萬錢,且致書延譽於諸公間,遂登三年貢士科。元亮亦工詩,如「人閒知晝永,花落見春深」,「朝雨未休還暮雨,臘寒才過又春寒」,皆佳句也。 

作品簡介

《容齋隨筆》[2]最重要的價值和貢獻是考證了前朝的一些史實,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對歷代經史典籍進行了重評、辨偽與訂誤,提出了許多頗有見地的觀點,更正了許多流傳已久的謬誤,不僅在中國歷史文獻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而且對於中國文化的發展亦意義重大。

視頻

李元亮詩啟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