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李義峰(畫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義峰(畫家)字一峰,號半目、半木居士、眇僧、守靜堂主人,齋號忘廬,男,山東淄博周村人。現為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山東美協會員,畫院畫師,中國國家畫院趙衛工作室畫家,中國乾嘉藝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華團錦簇藝術網藝術總監,北京外事學院客座教授。作品刊登於《中國書畫報》、《美術報》、《鳳凰周刊》等刊物,事跡被收入《東方之子》等文獻叢書。[1]

[]

藝術評論

丹青乃小道,文化很高端

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

便覺眼前生意滿,東風吹水綠參差。

這四句定場詩是宋代理學大家張軾的《立春偶成》,大家好,我是非著名美術老教師李義峰。首先,感謝孫老師之邀,給我這個機會,和大家坐在一起,暢談有關美術方面的內容。我呢,半生蹉跎,難言成就,在這裡如果談美術教學,或新的課程理念我不敢妄言,僅結合個人成長經歷就中國畫和傳統文化的研習和創作中的些許心得略做匯報如下,學養有限,見識粗淺,望各位同道不吝賜教。

「同道」,我是這麼稱呼大家的,道者,其一是規律,真理,其二方向,途徑的意思。那麼我們就是在同一條道路上傳播真理的人們,對於我們來說,「真理」我想就是文化,就是審美,我們應該要做文化的傳播者,傳承者,培養幾批會畫畫的人毫無意義,會畫幾張畫也沒什麼大不了,而要通過我們的努力,提升學生們的審美素質和能力,通過幾代人能提高民族的審美趣味,審美素質,我想那就功在千秋,善莫大焉。既然要做傳播者,那總得自己還過得去吧,所謂「取法乎上得其中,取法乎中得其下,取法乎下的其外。」眼光就決定了高度,個人以為東方審美文化是建立在東方哲學基礎之上的,與西方的不同,所以他統領了一切,詩詞歌賦琴棋書畫建築戲曲無所不包,中國畫藝術只是其中的一個文化現象或門類,稱其小道,並不為過。

一、詩意的中國畫

中國畫最重要的特點就在於其文學性,它是一門「詩」的藝術,近代著名畫家、詩人昊湖帆先生曾給張大千建議:「要把精力花三分之一在書法,三分之一在詩,三分之一在畫,如專門一心作畫,沒有其他的修養,總有缺陷之感。」

中國詩歌與繪畫「一脈兩支」,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相互影響,彼此吸收對方的長處,發揮自身的藝術優勢,豐富了自身的表現力。「詩情即畫境」,是指畫家創造的藝術形象中飽含着詩的意趣,這正是畫家追求的境界。畫家在畫中描寫的山水林木、花鳥走獸的形象,如果單純描畫其形態,求其外形逼真,如同動植物標本,山川如地圖,一點不介入自己的主觀的思想情感,這種畫雖然有形,但無神無韻。畫家如借對自然物形、物態,物之神情傳達畫家的思想感情和理想,那可謂「畫中有詩」。縱觀畫史上的歷代大家所作之圖,皆充滿詩意。明人徐渭筆下的《墨葡萄圖軸》所蘊涵的詩意,如畫面題詩所云:「半生落魄己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閒拋閒擲野藤中。」以文采領畫,以詩的胸襟作畫,就得努力去讀讀詩了,肚子裡多裝幾首詩,即可豐富作品的內涵、色彩,又增加增加作品的層次。一幅優秀的書畫作品能恰如其分地抒情達意,這不僅賴於作者渾厚的筆墨功夫,還要有廣博的學養和自身的修養。蘇東坡的「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把讀書的好處描繪到了極致。唐貸也說「立身畫外,存心畫中,潑墨揮毫皆成天趣,讀書之功焉可少也矣。」依我之見只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才能「胸中脫塵去濁,丘壑自然內營,立咸鄄鄂,隨手寫出,皆為山水傳神」。這裡有幾本書對我影響較大,推薦一下,《世說新語》《東坡志林》《林泉高致》《文心雕龍》《人間詞話》李漁和張岱的幾本書。

二、觀乎人文,化於自然

這個問題要說我的兩位「老師」,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老師教導,在座諸位都是教師,這點應認識更深,但我這裡說的是另一個方面。就是終生學習的態度,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老師更多提供的是「方向或引導」,你走對了,就「上道」了。但以後的路確是你自己走下去的。

這些年,我先後求教於國家畫院,藝術研究院,美協培訓中心等諸位先生,象龍瑞,趙衛,呂雲所,霍春陽等,基本當代較知名的中國畫家大都有接觸,聆聽過教誨,多有收益,但歸根結底只有兩個老師最有意義,一個叫「傳統」一個叫「生活」。

只有這兩位老師能不斷地提供源源不斷地營養,為前進提供不竭的能源。

傳統方面不多講,一講又是一大篇,只提供大體幾個方面:

一、中國畫「以形寫神、形神兼備」的審美特徵

二、中國畫追求「以白計黑,以無計有」的獨特審美

三、中國畫以線為主的筆墨觀

四、中國畫以黑白為主的色彩方法

五、中國畫疏密、明暗、濃淡的處理方法

六、中國畫打破了時空界限的「多點透視」方法

七、中國畫追求詩、書、畫、印四位一體的的形式美

八、中國畫中包含的簡、雅、拙、淡的文人畫思想

談談「生活」,生命每個個體經歷不同,形成不同的差異,這正是生活的意義,也正是藝術的意義。說說我自己,從小是個獨子,體弱多病,成長環境較為封閉,外延有限,只愛自己胡亂塗塗畫畫,大些受外祖父教導,他做過私塾先生,所以肚子裡被強塞了幾首詩詞,算播下了幾顆種子,再大些,發育滯後,不知道戀愛,除了看書就是一門心思想畫出個樣子,再後來,成了家,自己不安分,不放棄,老婆又特別支持,不拋棄,所以就有了今天的我。

中國山水畫是以宇宙山川自然為對象,表現它的形象、秩序、節奏、和諧及它內在的精神氣質,藉以窺見我的最深心靈,一片自然風景就是一個心靈的境界。畫家寫山川草木,雲煙明晦,化自然實景為情意的虛境,創形象以為象徵,使心靈具象化,自然的山川林木就成了畫家抒寫情思的媒介。所以,只有來到真實的自然才會觸發真實的情感。我這幾年南北到處亂跑,在河西走廊大漠戈壁走了二十六天,一個月逛了大半個西藏,啃過高海拔的紅富士,也吃過敦煌最正宗驢肉黃面,在喜馬拉雅山南麓的樟木溝里,我看到了「飛流直下三千尺」瀑布,在怒江大峽谷,我體會了什麼叫「高山墜石」,在通麥天險,雅魯藏浦江是「驚濤拍岸,激起千堆雪」,陽關城垛上的夕陽是如血的,是「衡陽雁過無留意」的,當現實和傳統在那一刻交集,一切就有了意義,天人合一了,古今交融了,於天地精神相往來了。如清人石濤說:「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與予神遇而跡化也」。中國山水畫家圖畫山川林木,並非單純畫其形態,固然山形山質、林木百有其美,畫家更要借山川表現自我心靈情意,山水畫家是以心靈映射宇宙萬象,代山川而立言,所表現的是畫家主觀的生命情調與客觀自然景象,即情與景交融的靈境。

三、不忘初心

說一個我的夢境,我總會有些夢記得特別清楚,下面就是一個,我記錄了下來。

心尚在

一日,午後,半木枯坐書齋,

天大熱,頭昏沉,不覺昏昏欲睡矣。

恍惚間,人仿佛跋涉於炎炎赤日之下,

古道煌煌,渺無人跡,口乾舌苦,欲言無聲。

忽見一巨木立路旁,亭亭如蓋,濃蔭蔽日,

下大石如砥,一人趺坐,蓬頭亂服,面目不識,

見吾言道:「客來心尚在否?」

捫心答曰:「尚在。」

乃鼓腹大笑:「心尚在,尚在。。。。。。」

轉身徑去,笑聲漸遠,翕忽不見。

不覺夢醒,唌水盈袖,竊羞。

這仿佛是一個提示,當我們熟練的完成一幅幅作品時,我們是否還曾記得最初的夢想,最初的快樂和感動呢?如果忘了,趕快找回來吧。

四、工匠的精神

很長時間畫畫的人士是不喜歡「匠」,大約受黃賓虹老先生的教導,覺得沾了這個字格調就不高,就俗。

其實不然,個人以為「技近乎道」,做好了不是有「巨匠」這麼一說嗎?工匠精神大體有兩個層次,一是追求卓越意識,精益求精,注重細節,追求完美和極致,不惜花費時間精力,嚴謹,一絲不苟。不投機取巧,耐心,專注,堅持。在專業領域上絕對不會停止追求進步,都在不斷完善。專業,敬業。工匠精神的目標是打造本行業最優質的產品,其他同行無法匹敵的卓越產品。二是傳承意識,「一切手工技藝,皆由口傳心授。」 ------香奈爾首席鞋匠

傳授手藝的同時,也傳遞了耐心、專注、堅持的精神,這是一切手工匠人所必須具備的特質。這種特質的培養,只能依賴於人與人的情感交流和行為感染,「工匠精神」的傳承,依靠言傳身教地自然傳承,無法以文字記錄,以程序指引,它體現了舊時代師徒制度與家族傳承的歷史價值,如過去的私塾教育,這在今天彌足珍貴。

陳冗多言,多不及意,拉拉踏踏,毫無條理,謝謝各位耐心聽完這一段不是匯報的匯報,真心希望大家能夠多多交流,這樣的機會會越來越多。謝謝。

藝術風格

自幼受家學薰陶,傳統文化基礎紮實。十數年筆耕不輟,尤精於中國山水、花鳥兩科。山水畫於賓翁處用心,傳統的筆墨程式結合豐富的寫生體悟形成清勁雋永,閒散暢遊的藝術風格,筆筆有致,渾厚華滋;花鳥畫自青藤、白陽處有所心得,筆墨恣肆,渾然天成。先後進修於中國美協國畫山水花鳥高研班,國家畫院,師從霍春陽、甘長霖、呂雲所、龍瑞、趙衛等諸家。因「深諳傳統之三眛,水墨氣息十足,有文氣,有匠心,有靜氣、有雅趣」深為諸先生首肯。

參展記錄

2008年

入選中國美協舉辦全國首屆山水畫雙年展;

2009年

入選中國美協舉辦全國中國畫展;

入選 「紅色太行,和諧燕趙」全國中國畫展;

2010年

入選中國美協舉辦全國二屆山水畫雙年展;

2014年

入展首屆中韓書畫大展;

2016年

參加築夢威海衛全國中國畫展(威海)入選;

參加2016全國中國畫展(東營)入選;

參加翰墨青州全國中國畫展(青州)入選。

獲獎經歷

2016年

參加丹青草原全國中國畫展(包頭)優秀獎。

收藏記錄

《山水(66X138cm)》,盛世南宮影視基地,2014;

《山水(66X138cm)》,中華書畫研究會,2014;

《山水(66X138cm)》,神州詩書畫報,2014;

《山水(138X66cm)》,中國美協培訓中心,2007。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