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權輿(詩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權輿(詩經)

【原文】

於我乎①,

夏屋渠渠②,

今也每食無餘。

於嗟乎,

不承權輿③!

於我乎,

每食四簋①,

今也每食不飽。

於嗟乎,

不承權輿!

【注釋】

①於(Wu):感嘆詞。

②夏:大。夏屋:大房子。渠渠:深而大的 樣子。

③權輿:起初,開始。

④簋(gui):古時盛食物的器皿。

【譯文】

唉,我呀我呀!

從前住深宅大院,

如今吃飯無剩餘。

啊,可嘆啊,

再也無法比當初!

唉,我呀我呀!

從前每頓四道菜,

如今每頓吃不飽。

啊,可嘆啊,

再也不比當初好!

【讀解】

太陽再耀眼,也有日落西山的時候。花兒再鮮艷,也有凋謝 的時候。人再顯赫,也有失勢的時候。這是一點也不奇怪的。天 上沒有不落的太陽,自然中沒有不謝的花朵,人間沒有不倒翁。

雖說我們已不太相信命運無常一類的說法,但新陳代謝的規 律卻是亘古不變的,由不得你信不信。就連皇帝的江山都可以輪 流坐,更何況區區小民?昨日大魚大肉,今日粗茶淡飯,更是不在話下。

從既得利益者的角度看,大概很少有人會以非常平衡的心態 去面對已經失去或即將失去的一切。既然得到了,總想永遠占有; 既然富貴了,顯赫了,總想永遠富貴下去,顯赫下去。一旦既得 利益受到損害,就會暴跳如雷,拚死保護。這樣的鬧劇、悲劇和 喜劇太多了,不足為怪。

太陽落了,還會照樣升起。花兒謝了,便不會復現。大江東 流,不可能倒流回來。既得利益失去了,也難以再挽回。不管我們願意不願意,地球依然在轉。[1]

簡介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匯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詩經〉在先秦叫做〈詩〉,或者取詩的數目整數叫《詩三百》,本來只是一本詩集。從漢代起,儒家學者把《詩》當作經典,尊稱為《詩經》,列入「五經」之中,它原來的文學性質就變成了同政治、道德等密切相連的教化人的教科書,也稱「詩教」。[2]

《詩經》中的三百零五篇詩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的意思是土風、風謠,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謠。「風」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民歌,即「十五國風」,共一百六十篇。「雅」是正聲雅樂,是正統的宮廷樂歌。「雅」分為「大雅」(用於隆重盛大宴會的典禮—)和「小雅」(用於一般宴會的典禮),一共有一百零五篇。「頌」是祭祀樂歌,用於宮廷宗廟祭祀祖先,祈禱和讚頌神明,現存共四十篇。《詩經》的三百零五篇詩歌,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倫理、天文、地理、外交、風俗、文藝各個方面,被譽為古代社會的人生百科全書,對後世產生過深遠的影響。[3]

《詩經》編輯成書的年代約在春秋後期,據說孔子曾經刪定過〈詩經〉。到漢代,傳授《詩經》的有四家。齊國轅固所傳的《詩》叫《齊詩》,魯國申培所傳的《詩》叫《魯詩》,燕國韓嬰所傳的《詩》叫《韓詩》,魯國毛亨所傳的《詩》叫《毛詩》。東漢時,《毛詩》得到了官方和學者們的認同,逐漸盛行,齊、魯、韓三家《詩》逐漸衰落以至亡佚。現在我們見到的《詩經》,就是毛亨傳下來的,我們這裡選錄的《詩經》,原文主要依據清代阮元校訂的《十三經註疏》,並廣泛參考了其他研究《詩經》的專著。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