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朱鞠內車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朱鞠內站

圖片來自blog.goo
位置    日本北海道雨龍郡幌加內町字朱鞠內

路線    深名線

類型    地面車站

啟用日期  1932年(昭和7年)10月25日

關閉日期  1995年(平成7年)9月4日

朱鞠內站(日語:朱鞠内駅しゅまりないえき Shumarinai eki

簡介

是位於北海道雨龍郡幌加內町字朱鞠內,北海道旅客鐵道(JR北海道)的深名線車站廢站)。隨著深名線廢線,車站在1995年(平成7年)9月4日廢除。

歷史

1932年(昭和7年)10月25日,鐵道省幌加內線添牛內至此站之間開通,此站啟用[1][2][3]。當時為一般車站[3]

1933年(昭和8年),為了建設雨龍第一水壩雨竜第一ダム,將會被水淹沒的地方進行伐木和搬運工作。當時,王子製紙王子製紙 (初代)建設水壩的工程是雨龍電力㈱,為王子製紙的子公司。委託川上林業株式會社,於武僧別川旁建設輕便軌道,使用汽油機車運送林木[4]

1941年(昭和16年)10月10日,幌加內線此站至名雨線初茶志內站(後來為天鹽彌生站)之間開通(深名線全線開通),成為中途站[2]。同時路線名改為深名線[2]。設置深川機關區朱鞠內支區[5]

昭和20年代上旬,川上林業(王子製紙)的輕便軌道廢除[4]。1949年(昭和24年)6月1日,日本國有鐵道成立,成為日本國有鐵道車站。1950年(昭和25年)2月11日,朱鞠內機關分區廢除[5],變為駐泊所[6]

1964年(昭和39年)5月16日,朱鞠內大火朱鞠内大火使車站大樓被燒毀[7]。8月尾,新車站大樓開始使用[8]

1966年(昭和41年)7月27日,從此站開始建設名羽線(朱鞠內至上流 約28公里區間),當天舉行建設工程儀式(正式動工日為29日)[9]

1981年(昭和56年),名羽線停止建設[10]。1982年(昭和57年)3月29日,結束處理貨物[3]。成為業務委託車站[11]

1984年(昭和59年)2月1日,結束處理行李[3]。11月10日,成為無人車站[12]。1987年(昭和62年)4月1日,伴隨國鐵分割民營化,車站由北海道旅客鐵道(JR北海道)營運[3]

1995年(平成7年)9月4日,深名線全線廢除,此站也廢除[2][3]

站名的由來

車站名稱取自所在地名。地名源自阿伊努語的下列說法[1][13][14]

阿伊努語 意思 由來
片假名標記 羅馬化
スマリナイ sumari-nay 狐狸、河流 永田方正永田方正應可信的說法。町史與1973年(昭和48年)由國鐵北海道總局發行的《北海道 駅名の起源》也採用這個說法。當地原本住了許多狐狸而得名[1]
スマウペッ suma-us-pet 石、很多、河流 松浦武四郎的該說法。
スマサンナイ suma-san-nay 石、流出來、河流
スマアンペッ suma-an-pet 石、有、河流
スマリナイ suma-ri-nay 石、高、河流 山田秀三的說法。但是,北海道廳的阿伊努政策推進室「阿伊努語地名列表」中指出該說法有「語法上的問題[13]」。

車站構造

截至車站廢除前,車站是一座地面車站,設有2面2線的相對式月台。當時可進行列車交會。車站大樓一方的月台中央部分與對面月台南邊之間設有站內平交道連接[14]。車站大樓一方的月台(西邊)和對面月台(東邊)都是上下行線共用。對面月台外邊設有一條側線。在名寄一方設有路軌分支往車站大樓北邊的貨物月台(缺角式月台)和一條貨物側線[14]。截至1983年(昭和58年),站外設有3條側線[15]。在最外側的側線靠近名寄一方設有轉車盤,該處也設有車庫[15]。後來在1993年(平成5年)前撤走[14]

此站是職員配置站,車站大樓位於站內西邊,鄰接月台中央部分[14]。車站大樓在1964年(昭和39年)發生朱鞠內大火朱鞠内大火後重建。為一座混凝土塊(耐火)建成的建築物[16]。截至1983年(昭和58年),車站大樓內有菊花人造花)和大樹根[15]。此外,站內設有「我的旅程印章」]][15]。被燒毀的舊車站大樓是二層高的木製建築物,面積是新車站大樓的1.5倍[16]。 此外,舊車站大樓啟用當初的規模與北母子裡站的車站大樓差不多大。在1956年(昭和31年)前(日期不詳)進行了擴建[17]。這是為了名羽線開通後作為轉乘站而準備。

使用狀況

  • 在1981年度(昭和56年度),1日的上下車人次為48人[15]
  • 在1992年度(平成4年度),1日的上下車人次為8人[14]

車站周邊

從前於湖畔站附近的三股內為朱鞠內的市中心。此站距離該處較遠,因此建設此站時,原本在三股的建築物遷移至新站,形成新市區。另外,站內南北兩端的地方都是木工場,特別是在北邊設有專用線連接三津橋木工所。

站前廣場設置了寫上「歡迎 道立朱鞠內湖公園」的鐵製招牌[15]

其他

現況

在廢站後,車站大樓變成巴士乘車室,相對式月台還存在。在2000年(平成12年)初,車站大樓還存在[19],同年夏天為了重用地點而把車站大樓拆毀,遺址建設了「朱鞠內社區公園」。車站大樓遺址建設了新巴士候車室[20]、在迴旋路內的站名牌和部分路軌被遷移。

此外,截至2000年(平成12年),車站遺址靠近湖畔一方中,首個平交道附近左邊分支的未成線名羽線中還保留了路基[19],截至2010年(平成22年)也是同樣[20]

相鄰車站

北海道旅客鐵道(JR北海道)
深名線
共榮朱鞠內湖畔

影片

【美魔女の聖域】舊深名線・朱鞠內駅&湖畔駅跡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北海道 駅名の起源 第1版. 札幌市: 日本國有鉄道北海道総局. 1973-3-25: 25. ASIN B000J9RBUY (日語). 
  2. 2.0 2.1 2.2 2.3 《停車場変遷大事典 國鉄・JR編 I》1998年10月 JTB編集、發行。
  3. 3.0 3.1 3.2 3.3 3.4 3.5 《停車場変遷大事典 國鉄・JR編 II》847頁 1998年10月 JTB編集、發行。
  4. 4.0 4.1 4.2 4.3 4.4 新幌加內町史 2008年3月發行,P211。
  5. 5.0 5.1 《北海道鉄道百年史 下巻》1981年3月 日本國有鐵道北海道總局 編集、發行。第5編資料/1年表。
  6. 幌加內町史 P728。
  7. 新幌加內町史 P213。
  8. 新幌加內町史 P749。
  9. 新幌加內町史 P614,615。另外,在羽幌一方,曙至上流區間在1962年(昭和37年)4月22日於三毛別開始動工。
  10. 新幌加內町史 P615。
  11. 新幌加內町史 P597-598 。
  12. 「通報」●函館本線江部乙駅ほか49駅の駅員無配置について(旅客局). 鐵道公報 (日本國有鐵道總裁室文書課). 1984-11-09: 1 (日語). 
  13. 13.0 13.1 アイヌ語地名リスト シベ~セツ P61-70P (PDF). アイヌ語地名リスト. 北海道 環境生活部 アイヌ政策推進室. 2007 [2017-11-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4-17) (日語). 
  14.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書籍《JR・私鉄全線各駅停車1 北海道630駅》(小學館,1993年6月發行)76頁。
  15.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書籍《國鉄全線各駅停車1 北海道690駅》(小學館,1983年7月發行)206頁。
  16. 16.0 16.1 幌加內町史 1971年9月發行,P723。
  17. 幌加內村史 1958年11月發行、P525。
  18. 18.0 18.1 書籍《北海道道路地図 改訂版》(地勢堂,1980年3月發行)15頁。
  19. 19.0 19.1 書籍《鉄道廃線跡を歩くVII》(JTB出版,2000年1月發行)35-36頁。
  20. 20.0 20.1 書籍《新 鉄道廃線跡を歩く1 北海道・北東北編》(JTB出版,2010年4月發行)42-4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