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朱溫三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朱溫三事》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續筆》卷六。

原文

義理所在,雖盜賊凶悖之人①,亦有不能違者。劉仁恭為盧龍節度使,其子守文守滄州,朱全忠引兵攻之②,城中食盡,使人說以早降。守文應之曰:「仆③於幽州,父子也,梁王方以大義服天下,若子叛父而來,將安用之④?」全忠愧其辭直,為之緩攻。其後還師,悉焚諸營資糧,在舟中者鑿而沉之。守文遺⑤全忠書曰:「城中數萬口,不食⑥數月矣,與其焚之為,沉之為泥,願乞其所余以救之。」全忠為之留數囷,滄人賴以濟⑦。及篡唐⑧之後,蘇循及其子楷,自謂有功於梁,當不次擢用⑨。全忠薄⑩其為人,以其為唐鴟梟,賣國求利,勒循致仕,斥楷歸田裡。宋州節度使進瑞麥,省之不懌,曰:「宋州今年水災,百姓不足,何用此為?」遣中使詰責之,縣令除名。此三事,在他人為之不足道,於全忠則為可書矣,所謂憎而知其善也。

注釋

①盜賊凶悖之人:背叛朝廷的兇狠暴虐的盜賊。

②全忠:後梁太祖朱溫,起初參加黃巢起義,降唐時被唐僖宗賜名全忠。引兵:帶領軍隊

③仆:我,謙辭。

④將安用之:你將如何任用、安置他呢?

⑤遺:贈送,這裡表示給朱溫寫信。

⑥不食:沒有東西吃。

⑦濟:活命。

⑧篡唐:篡奪大唐江山。

⑨當不次擢用:應當被破格提拔。擢用,任用。

⑩薄:輕視,鄙薄。

譯文

義理無所不在,即使是背叛朝廷的兇惡盜賊,有時也不違背。唐朝末年,劉仁恭任盧龍節度使,他的兒子劉守文駐守滄州(今屬河北),朱溫(賜名全忠)率兵圍攻滄州,滄州城中能吃的東西都吃完了,但仍苦苦堅守,朱溫派人勸說劉守文早日投降。劉守文回答說:「我和劉仁恭是父子關係,梁王你正用正義征服天下,如果當兒子的背叛了父親而投靠你,你將如何任用他呢?」朱溫聽了劉守文的正直言辭,感到很慚愧,就減緩了攻勢。後來,朱溫撤軍,準備把各軍營中的糧草全部燒掉,河中的糧船也都鑿沉在水中。劉守文寫信給朱溫,說:「滄州城中幾萬軍民,已好幾個月沒東西吃了,你與其把糧草燒成煙灰,沉沒在水中爛成泥,不如發點慈悲,把剩餘的糧草用來救活滄州城中的軍民。」朱溫就留了幾座糧倉沒有燒,滄州城中的軍民靠此得以活命。到了朱溫篡奪唐朝江山,做了後梁皇帝後,蘇循和他的兒子蘇楷,自以為對後梁有功,應該被破格提拔重用。而朱溫卻看不起他父子倆的人品,認為他們是唐朝的罪人,賣國求榮,牟取私利,便勒令蘇循辭官回家,蘇楷削職為民。宋州(今河南商丘)節度使進奉象徵吉祥的多穗麥子,朱溫看了很不高興,說:「宋州今年發水災,老百姓缺食少衣,為什麼還要進奉祥瑞徵兆?」並派宮中的宦官到宋州責備節度使,還罷免了進獻瑞麥的縣令。這三件事,對於其他人來說不值得提及,但對朱溫來說,卻值得大書特書,這就是憎恨一個人也要知道他有好的一面。

作者簡介

洪邁(1123~1202年),字景盧,號容齋,又號野處,南宋饒州鄱陽(今江西省鄱陽縣)人。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學士、資政大夫、端明殿學士,宰執、封魏郡開國公、光祿大夫。卒年八十,諡「文敏」。配張氏,兵部侍郎張淵道女、繼配陳氏,均封和國夫人。南宋著名文學家[1]。主要作品有《容齋隨筆》《夷堅志》

《容齋隨筆》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書未成而作者過世,故《五筆》僅為十卷。這部書內容範圍頗廣,資料甚富,包括經史百家、文學藝術、宋代掌故及人物評價諸方面內容。它對後世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2]推它為南宋筆記小說之冠。

視頻

朱溫三事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