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朱權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朱權墓位於中國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石埠鄉璜源村西約500米的緱嶺東麓,是明朝寧獻王朱權的墓葬,1957年被列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寧獻王朱權墓在江西省新建縣石埠鄉璜源村緱嶺東麓。1958年10月29日至11月20日,江西省文管會對寧獻王朱權墓進行了考古發掘。封土堆長約50米,寬約15米。封土之前有一道用青磚砌的攔土牆,封土堆的頂部又有一道用石塊砌的攔土牆。在磚砌的攔土牆前為一平地,地面有柱礎六列,是原長生殿遺址。長生殿前為南極殿遺址,在南極殿座基前十餘米處有碑座一座。碑座前數十米有廢屋基,再前數十米有單孔小橋,橋前左右各有八枝形的石華表一個,高6.9米,每面寬0.26米,頂上各有石獅一隻,華表各面均刻符籙。石華表前數十米的水田中,左右各有石碑座一。墓室在封土堆下面,墓頂離表面約5米。墓室用素麵青磚砌成,只有少數地方使用石料。墓座西朝東,平面呈十字形,有前室、次前室、中室、左右耳室、後室,全長31.7米,自左耳室後牆至右耳室後牆通寬21.45米。後室為主室,深10.18米,寬4.58米,高4.3米。後室中有棺台高0.45米,長3.3米,寬2.4米。出土金銀器、玉器、錫器、銅器、鐵器、瓷器若干及寧獻王壙志志、蓋各一。

簡介

寧王朱權墓,在江西省新建縣石埠鄉璜源村緱嶺東麓,是江西最大的地下墓葬[2]

寧王朱權墓在西山緱嶺東麓璜源村,壟畝阡陌之間,一幢高約數丈的石柱,挺拔肅立。這石柱便是皇親宮殿前的華表。它後面是宮殿的遺址和明代寧王朱權的陵寢。這華表,關係到五百五十年前大明王朝一段驚魂的歷史,並伴隨着一位才氣非凡的親王的沉淪、韜晦與長眠。

墓宮

朱權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生於洪武十一年(1378),十三歲封藩於大寧,世稱寧王。永樂元年(1403)改封南昌。他神姿秀朗,慧心聰悟,於書無所不讀,一生致力於研讀著述,並多有成就。

正統七年(1442),朱權自建生墳,屢往遊覽。墓前原有南極長生宮,前有南極殿,左有泰元殿和沖霄樓,右有旋璣殿和凌江樓。宮前有醉仙亭和一對6.9米高的八棱形華表,上刻道家符篆。

宮後墓室隱于山中。墓室系採用青磚砌成卷拱結構,全長31.7米,寬21.45米,高4.5米,分前室、次前室、中室和後室四部分。前室用自來石頂住,二門無自來石。中室之後,有券門通後室。後牆正中有一壁龕,兩旁用紅石作八稜柱,柱下有礎,礎上有正心坊,坊上有斗拱,以支持出檐。

視頻

朱權墓 相關視頻

總042014年09月30日朱桂華拜謁寧獻王朱權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