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朱子祠'位於台灣金門縣。金門朱子祠建於清朝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設於浯江書院內。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通判程煜考量書院空間狹隘,倡議興建堂廡,但因離任而未成。後由仕紳黃汝試買下,改作書院,並奉祀朱子、魁星文昌帝君福德正神,以及金門鄉賢許升、呂大奎、林希元、王力行、丘葵、許獬等。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書院原址被徵收為縣丞署,在西側之義學原址,重新闢建為書院及朱子祠。朱子祠為三開間之歇山重簷建築,四周有檐廊,前有月臺伸出,供接詔行禮之用,簡樸莊嚴。現範圍內有道光十八年(1838年)的「浯江書院膏火碑記」、「捐克膏火芳名錄」,以及大門上方懸有漢學大師錢穆所題之「朱子祠」三字匾額,均為珍貴文物,深具保存價值[1]。其中,朱熹在南宋紹興23年(1153年)任同安縣主簿,相傳任內曾渡海到屬於同安縣的金門,創設金門最早的燕南書院,教育學子。金門原本讀書風氣鼎盛,接受朱子教化後,更是弦歌不輟,明清之後進士輩出,因而有「海濱鄒魯」美譽。值得旅人前往一遊[2]


目錄

景點介紹

朱子祠為祭祀南宋理學大師朱熹之祠堂,座落於今日金門縣金城鎮珠蒲北路三十五號浯江書院內。朱子祠與浯江書院是合為一體的建築群。浯江書院為金門地區早期興建的書院之一。[3]朱子祠則位處金西之後浦浯江書院內,朱子祠雖多次翻修,惟建築風格具歷史價值,民國80年(1991年)11月23日經內政部公告為二級古蹟。[4]現存的朱子祠為三開間的歇山重簷建築,室內採疊斗式大木結構。祠宇四周設出簷廊廡,但不立簷柱。祠前有月臺伸出,供昔時祭祀之用。整體說來,色澤明朗,外觀端莊,是朱子祠給人最深的印象。[5]金門相傳朱熹於宋高宗紹興23年(1153年)任職同安縣主簿,一度登金門島視學,自此,影響日後學風甚巨,是以,金門朱子祠匠師在格扇頂堵雕刻(透雕)書畫「四藝」,除傳遞緬懷及景仰朱熹豐厚學術涵養與文采,更是彰顯海濱鄒魯的金門之文風鼎盛,值得旅人前往一探究竟。


金門地區國定古蹟之一

朱子祠為三開間的歇山重簷建築,室內採疊斗式大木結構,四周設有出簷廊廡,但沒有簷柱,祠前有月臺伸出供祭祀之用,1990年列為國定古蹟。整體說來,色澤明朗及外觀端莊,是朱子祠給人最深的印象。南宋時代的理學家朱熹被後世尊稱為朱子,在宋高宗時代 (西元1153年)時,擔任同安縣主簿,而金門正在其管轄區內。因受朱熹的教化影響,考取舉人、進士達上百位。所以人才輩出的金門有"海濱鄒魯"的美譽。意思是說位處海之濱的金門,其輝煌的文化學術成就與孟子的故鄉"鄒"和孔子的故鄉"魯" 不相上下之意。清乾隆45年(西元1780年) 地方仕紳向縣府購地,改建為浯江書院,並設置朱子祠供奉。[6] 而金門雖然沒有孔廟,但有朱子祠,建於乾隆45年(1780年)。且因南宋理學大儒朱熹與金門淵源深厚,在同安主簿任內曾到金門講學,對金門教化的貢獻頗多,為後人所敬仰。且縣府每年在朱子誕辰舉行祭典,與祭孔有異曲同工的功能,形成當地特色之一。

視頻

【國寶檔案 寶島尋寶——金門朱子祠】

【大金門 列嶼-小金門 三日行程-15 浯江書院 朱子祠 燕南書院】

【浯江書院 朱子祠 金門最有書卷氣息的地方】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