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網絡的圖片

術,漢語一級字, 讀作shù ,shú,zhú。"術"簡化為"術"。依據古人書法省筆簡化 。《說文解字》:"術,邑中道也。從行、術聲。 "。大道之脈絡 是術之範式。

術:shù ㄕㄨˋ。

本義:方法、謀略之路數。如:戰術、權術、心術。

衍義:引申指"技藝"的套路。如:技術、藝術、武術、學術、不學無術。

術:shú ㄕㄨˊˊ。

衍義:古同"秫",黏高梁。

術:zhú ㄓㄨˊ。

衍義:指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可入藥。如:白朮、蒼朮。

術:shù ㄕㄨˋ,shú ㄕㄨˊ,zhú ㄓㄨˊ

衍義:又用作姓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術

拼音; shù、shú、zhú

繁體; 術

部首; 木

五筆; SYI

倉頡; ID

鄭碼; FSV

字級; 一級(0211)

注音; ㄕㄨˋ、ㄕㄨˊ、ㄓㄨˊ

總筆畫; 5

部外筆畫; 1

四角碼; 43900

統一碼; 672F

筆順; 12344

「釋名」山薊(《本經》)、楊桴(音孚)、桴薊(《爾雅》)、馬薊(《綱目》)、山姜(《別 錄》)、山連(《別錄》)、吃力伽(《日華》)。時珍曰∶按《六書本義》,術字篆文,象其根 干枝葉之形。《吳普本草》一名山芥,一名天薊。因其葉似薊,而味似姜、芥也。西域謂之 吃力伽,故《外台秘要》有吃力伽散。揚州之域多種白朮,其狀如桴,故有楊桴及桴薊之名 ,今人謂之吳術是也。桴乃鼓槌之名。古方二術通用。後人始有蒼、白之分,詳見下。

「集解」《別錄》曰∶術,生鄭山山谷、漢中、南鄭。二月、三月、八月、九月采根, 曝干。 弘景曰∶鄭山,即南鄭也。今處處有,以蔣山、白山、茅山者為勝。十一月、十二月采 者好,多脂膏而甘。其苗可作飲,甚香美。術有兩種∶白朮,葉大有毛而作椏,根甜而少膏 ,可作丸、散用;赤朮,葉細無椏,根小苦而多膏,可作煎用。東境術大而無氣烈,不任用 。今市人賣者,皆以米粉塗令白,非自然矣,用時宜刮去之。 頌曰∶術,今處處有之,以茅山、嵩山者為佳。春生苗,青色無椏。莖作蒿干狀,青赤 色,長三、二尺以來。夏開花,紫碧色,亦似刺薊花,或有黃白色者。入伏後結子,至秋而 苗枯。根似姜而旁有細根,皮黑,心黃白色,中有膏液紫色。其根乾濕並通用。陶隱居言術 有二種,則《爾雅》所謂桴薊,即白朮也。今白朮生杭、越、舒、宣州高山崗上,葉葉相對 ,上有毛,方莖,莖端生花,淡紫碧紅數色,根作椏生。二月、三月、八月、九月采,曝干 用,以大塊紫花為勝。古方所用術者,皆白朮也。

宗 曰∶蒼朮,長如大拇指,肥實,皮色褐,其氣味辛烈,須米泔浸洗,去皮用。白朮 粗促,色微褐,其氣亦微辛苦而不烈。古方及《本經》止言術,不分蒼、白二種,亦宜兩審 時珍曰∶蒼朮,山薊也,處處山中有之。苗高二、三尺,其葉抱莖而生,梢間葉似棠梨 葉,其腳下葉有三、五叉,皆有鋸齒小刺。根如老薑之狀,蒼黑色,肉白有油膏。白朮,桴 薊也,吳越有之。人多取根栽蒔,一年即稠。嫩苗可茹,葉稍大而有毛。根如指大,狀如鼓 槌,亦有大如拳者。彼人剖開曝干,謂之削術,亦曰片術。陳自良言∶白而肥者,是浙術; 瘦而黃者,是幕阜山所出,其力劣。昔人用術不分赤、白。自宋以來,始言蒼朮苦辛氣烈, 白朮苦甘氣和,各自施用,亦頗有理。並以秋采者,佳;春采者,虛軟易壞。嵇含《南方草 木狀》雲∶藥有吃力伽,即術也。瀕海所產,一根有至數斤者,采餌尤良。嘉謨曰∶浙術, 俗名雲頭術,種平壤,頗肥大,由糞力也,易潤油。歙術,俗名狗頭術,雖瘦小,得土氣充 也,甚燥白,勝於浙術。寧國、昌化、池州者,並同歙術,境相鄰也。

「氣味」甘,溫,無毒。《別錄》曰∶甘。權曰∶甘,辛。

杲曰∶味苦而甘,性溫,味濃氣薄,陽中陰也,可升可降。

好古曰∶入手太陽、少陰,足太陰、陽明,少陰、厥陰六經。

之才曰∶防風、地榆為之使。

權曰∶忌桃、李、菘菜、雀肉、青魚。

嘉謨曰∶咀後人乳汁潤之,制其性也。脾病,以陳壁土炒過,竊土氣以助脾也。

「主治」風寒濕痹,死肌痙疸,止汗除熱消食。作煎餌,久服,輕身延年不飢(《本經》) 。主大風在身面,風眩頭痛,目淚出,消痰水,逐皮間風水結腫,除心下急滿,霍亂吐下不 止,利腰臍間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別錄》)。治心腹脹滿,腹中冷痛,胃虛下利, 多年氣痢,除寒熱,止嘔逆(甄權)。止反胃,利小便,主五勞七傷,補腰膝,長肌肉,治 冷氣, 癖氣塊,婦人冷症瘕(大明)。除濕益氣,和中補陽,消痰逐水,生津止渴,止瀉 痢,消足脛濕腫,除胃中熱、肌熱。得枳實,消痞滿氣分;佐黃芩,安胎清熱(元素)。理 胃益脾,補肝風虛,主舌本強,食則嘔,胃脘痛,身體重,心下急痛,心下水痞。沖脈為病, 逆氣里急,臍腹痛(好古)。

「發明」好古曰∶本草無蒼、白朮之名。近世多用白朮,治皮間風,止汗消痞,補胃和 發,有汗則止,與黃 同功。

元素曰∶白朮除濕益燥,和中補氣。其用有九∶溫中,一也;去脾胃中濕,二也;除胃 中熱,三也;強脾胃,進飲食,四也;和胃生津液,五也;止肌熱,六也;四肢睏倦,嗜臥 ,目不能開,不思飲食,七也;止渴,八也;安胎,九也。凡中焦不受濕不能下利,必須白 術以逐水益脾。非白朮不能去濕,非枳實不能消痞,故枳術丸以之為君。

機曰∶脾惡濕,濕勝則氣不得施化,津何由生?故曰∶膀胱者津液之府,氣化則能出焉 。用白朮以除其濕,則氣得周流而津液生矣。

「附方」舊七,新二十四。

枳術丸∶消痞強胃,久服令人食自不停也。白朮一兩(黃壁土炒過,去土),枳實(麩 炒,去麩)一兩。為末,荷葉包飯燒熟,搗和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湯下。氣滯,加橘 皮一兩;有火,加黃連一兩;有痰,加半夏一兩;有寒,加乾薑五錢,木香三錢;有食,加 神曲、麥 各五錢。(《潔古家珍》) 枳術湯∶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杯,水飲所作。寒氣不足,則手足厥逆,腹滿脅鳴相逐 。陽氣不通即身冷,陰氣不通即骨疼。陽前通則惡寒,陰前通則痹不仁。陰陽相得,其氣乃 行;大氣一轉,其氣乃散。實則失氣,虛則遺尿。名曰氣分,宜此主之。白朮一兩,枳實七 個。水五升,煮三升,分三服。腹中軟,即散。(仲景《金匱玉函》)

白朮膏∶服食滋補,止久泄痢。上好白朮十斤,切片,入瓦鍋內,水淹過二寸,文武火 煎至一半,傾汁入器內,以渣再煎,如此三次,乃取前後汁同熬成膏,入器中一夜,傾去上 面清水,收之。每服二、三匙,蜜湯調下。(《千金良方》)參術膏∶治一切脾胃虛損,益元 氣。白朮一斤,人參四兩。切片,以流水十五碗浸一夜,桑柴文武火煎取濃汁,熬膏,入煉 蜜收之。每以白湯點服。(《集簡方》)胸膈煩悶∶白朮末,水服方寸匕。(《千金方》)心下 有水∶白朮三兩,澤瀉五兩。水三升,煎一升半,分三服。(《梅師方》)五飲酒癖∶一、 留飲,水停心下;二、癖飲,水在兩脅下;三、痰飲,水在胃中;四、溢飲,水在五臟間; 五、流飲,水在腸間。皆因飲食冒寒,或飲茶過多致此。倍術丸∶用白朮一斤,乾薑(炮)、 桂心各半斤。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溫水服二、三十丸。(《惠民和劑局方》)四肢腫滿∶白 術三兩。 咀。每服半兩,水一盞半,大棗三枚,煎九分,溫服,日三、四服,不拘時候。

( 產後中寒,遍身冷直,口噤,不識人∶白朮四兩,澤瀉一兩,生薑五錢。水一升,煎服 。(《產寶》)頭忽眩運,經久不瘥,四體漸羸,飲食無味,好食黃土∶用術三斤,曲三斤。

搗篩,酒和 濕氣作痛∶白朮切片,煎汁熬膏,白湯點服。(《集簡方》)

中濕骨痛∶術一兩,酒三盞,煎一盞,頓服。不飲酒,以水煎之。(《三因良方》)

婦人肌熱,血虛者。吃力伽散∶用白朮、白茯苓、白芍藥各一兩,甘草半兩。為散。姜、 棗煎服。(王燾《外台秘要》)

風瘙癮疹∶白朮為末,酒服方寸匕,日二服。(《千金方》)

面多 雀卵色∶苦酒漬術,日日拭之。極效。(《肘後方》)

自汗不止∶白朮末,飲服方寸匕,日二服。(《千金方》)

脾虛盜汗∶白朮四兩,切片,以一兩同黃 炒,一兩同牡蠣炒,一兩同石斛炒,一兩同 麥麩炒,揀術為末。每服三錢,食遠粟米湯下,日三服。(丹溪方)老小虛汗 白朮五錢, 小麥一撮。水煮干,去麥為末,用黃 湯下一錢。(《全幼心鑒》)產後嘔逆,別無他疾者∶ 白朮一兩二錢,生薑一兩五錢。酒、水各二升,煎一升,分三服。(《婦人良方》)脾虛脹滿, 脾氣不和,冷氣客於中,壅遏不通,是為脹滿。寬中丸∶用白朮二兩,橘皮四兩。為末,酒 糊丸梧子大。每食前木香湯送下三十丸,效。(《指迷方》)

脾虛泄瀉∶白朮五錢,白芍藥一兩,冬月用肉豆蔻(煨)。為末,米飯丸梧子大。每米 飲下 濕瀉暑瀉∶白朮、車前子等分。炒為末,白湯下二、三錢。(《簡便方》)

久瀉滑腸∶白朮(炒)、茯苓各一兩,糯米(炒)二兩。為末,棗肉拌食,或丸服之。(《簡 便方》) 老小滑瀉∶白朮半斤(黃土炒過),山藥四兩(炒)。為末,飯丸。量人大小,米湯服。 或加人參三錢。(《瀕湖集簡方》)

老人常瀉∶白朮二兩(黃土拌蒸,焙乾去土),蒼朮五錢(泔浸炒),茯苓一兩。為末, 米糊丸梧子大,每米湯下七、八十丸。(《簡便方》)

小兒久瀉∶脾虛,米谷不化,不進飲食。溫白丸∶用白朮(炒)二錢半,半夏曲二錢半, 丁 瀉血萎黃∶腸風痔漏,脫肛瀉血,面色萎黃,積年不瘥者。白朮一斤(黃土炒過,研末), 干地黃半斤。飯上蒸熟,搗和,干則入少酒,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米飲下,日三服。( 《普濟方》)

孕婦束胎∶白朮、枳殼(麩炒)等分。為末,燒飯丸梧子大。入月一日,每食前溫水下 三十丸。胎瘦,則易產也。(《保命集》)牙齒日長,漸至難食,名髓溢病。白朮煎湯,漱服 取效,即愈也。(張銳《雞峰備急方》) 蒼朮

「釋名」赤朮(《別錄》)、山精(《抱朴》)、仙術(《綱目》)、山薊。

時珍曰∶《異術》言∶術者山之精也,服之令人長生辟穀,致神仙,故有山精、仙術之 號。術有赤、白二種,主治雖近,而性味止發不同。本草不分蒼、白,亦未可據。今將《本 經》並《別錄》、甄權、大明四家所說功用,參考分別,各自附方,庶用戶有所依憑。

「修治」大明曰∶用術以米泔浸一宿,入藥。

宗 曰∶蒼朮辛烈,須米泔浸洗,再換泔浸二日,去上粗皮用。

時珍曰∶蒼朮性燥,故以糯米泔浸去其油,切片,焙乾用。亦有用脂麻同炒,以制其 燥者。

「氣味」苦,溫,無毒。《別錄》曰∶甘。權曰∶甘、辛。

時珍曰∶白朮,甘而微苦,性溫而和;赤朮,甘而辛烈,性溫而燥,陰中陽也,可升可 降,入足太陰、陽明、手太陰、陽明、太陽之經。忌同白朮。

「主治」風寒濕痹,死肌痙疸。作煎餌久服,輕身延年不飢(《本經》)。主頭痛,消痰 水,逐皮間風水結腫,除心下急滿及霍亂吐下不止,暖胃消谷嗜食(《別錄》)。除惡氣,弭 災(弘景)。主大風 痹,心腹脹痛,水腫脹滿,除寒熱,止嘔逆下泄冷痢(甄權)。治筋 骨軟弱, 癖氣塊,婦人冷氣症瘕,山嵐瘴氣溫疾(大明)。明目,暖水髒(劉完素)。除濕 發汗,健胃安脾,治痿要藥(李杲)。散風益氣,總解諸郁(震亨)。治濕痰留飲,或挾瘀血 成窠囊,及脾濕下流,濁瀝帶下,滑瀉腸風(時珍)。

「發明」宗 曰∶蒼朮,氣味辛烈;白朮,微辛苦而不烈。古方及《本經》止言術,未 分蒼、白。只緣陶隱居言術有兩種,自此人多貴白者,往往將蒼朮置而不用。如古方平胃散 之類,蒼朮為最要藥,功效尤速。殊不詳本草原無白朮之名。嵇康曰∶聞道人遺言,餌術、 黃精,令人久壽。亦無白字,用宜兩審。

杲曰∶本草但言術,不分蒼、白。而蒼朮別有雄壯上行之氣,能除濕,下安太陰,使邪 氣不傳入脾也。以其經泔浸、火炒,故能出汗,與白朮止汗特異,用者不可以此代彼。蓋有 止、發之殊,其餘主治則同。

元素曰∶蒼朮與白朮主治同,但比白朮氣重而體沉。若除上濕發汗,功最大;若補中焦 ,除脾胃濕,力少不如白朮。腹中窄狹者,須用之。

震亨曰∶蒼朮治濕,上、中、下皆有可用。又能總解諸郁。痰、火、濕、食、氣、血六 郁,皆因傳化失常,不得升降。病在中焦,故藥必兼升降。將欲升之,必先降之;將欲降之 ,必先升之。故蒼朮為足陽明經藥,氣味辛烈,強胃強脾,發谷之氣,能徑入諸經,疏泄陽 明之濕,通行斂澀。香附乃陰中快氣之藥,下氣最速。一升一降,故郁散而平。楊士瀛曰∶ 脾精不禁,小便漏濁淋不止,腰背酸疼,宜用蒼朮以斂脾精,精生於谷故也。弘景曰∶白朮 少膏,可作丸散;赤朮多膏,可作煎用。昔劉涓子 取其精而丸之,名守中金丸,可以長生 。頌曰∶服食多單餌術,或合白茯苓,或合石菖蒲,並搗末。旦日水服,晚再進,久久彌 佳。 取生術,去土水浸,再三煎如飴糖,酒調飲之,更善。今茅山所造術煎,是此法也。

陶隱居言取其精丸之,今乃是膏煎,恐非真也。慎微曰∶梁庾肩吾答陶隱居 術煎啟雲∶綠 葉抽條,紫花標色。百邪外御,六腑內充。山精見書,華神在錄。木榮火謝,盡採擷之難; 啟旦移申,窮淋漉之劑。又謝術蒸啟雲∶味重金漿,芳逾玉液。足使坐致延生,伏深銘感。

又葛洪《抱朴子·內篇》雲∶南陽文氏,漢末逃難壺山中,飢困欲死。有人教之食術,遂不 飢。數十年乃還鄉里,顏色更少,氣力轉勝。故術一名山精,《神農藥經》所謂必欲長生, 常服山精,是也。

時珍曰∶按∶《吐納經》雲∶紫微夫人術序雲∶吾察草木之勝速益於己者,並不及術之 多驗也。可以長生久視,遠而更靈。山林隱逸,得服術者,五嶽比肩。又《神仙傳》雲∶陳 子皇得餌術要方,其妻姜氏得疲病,服之自愈,顏色氣力如二十時也。時珍謹按∶以上諸說 ,皆似蒼朮,不獨白朮。今服食家亦呼蒼朮為仙術,故皆列於蒼朮之後。又張仲景辟一切惡 氣,用赤朮同豬蹄甲燒煙。陶隱居亦言術能除惡氣,弭災 。故今病疫及歲旦,人家往往燒 蒼朮以辟邪氣。《類編》載越民高氏妻,病恍惚譫語,亡夫之鬼憑之。其家燒蒼朮煙,鬼遽 求去。《夷堅志》載江西一士人,為女妖所染。其鬼將別曰∶君為陰氣所浸,必當暴泄,但 多服平胃散為良。中有蒼朮能去邪也。許叔微《本事方》雲∶微患飲癖三十年。始因少年夜 坐寫文,左向伏几,是以飲食多墜左邊。中夜必飲酒數杯,又向左臥。壯時不覺,三、五年 後,覺酒止從左下有聲,脅痛食減嘈雜,飲酒半杯即止。十數日,必嘔酸水數升。暑月止右 邊有汗,左邊絕無。遍訪名醫及海上方,間或中病,止得月余復作。其補,如天雄、附子、 礬石輩;利,如牽牛、甘遂、大戟,備嘗之矣。自揣必有癖囊,如潦水之有科臼,不盈科不 行。但清者可行,而濁者停滯,無路以決之,故積至五、七日必嘔而去。脾土惡濕,而水則 流濕,莫若燥脾以去濕,崇土以填科臼。乃悉屏諸藥,只以蒼朮一斤(去皮,切片,為末), 生油麻(半兩)(水二盞,研,濾汁),大棗(五十枚)(煮,去皮核)。搗和丸梧子大。每日 空腹溫服五十丸,增至一、二百丸。忌桃、李、雀肉。服三月而疾除。自此常服,不嘔不痛, 胸膈寬利,飲啖如故,暑月汗亦周身,燈下能書細字,皆術之力也。初服時必覺微燥,以山 梔子末,沸湯點服解之,久服亦自不燥矣。 「附方」舊二,新三十二。

服術法∶烏髭發,駐顏色,壯筋骨,明耳目,除風氣,潤肌膚,久服令人輕健。蒼朮不 計多少,米泔水浸三日,逐日換水,取出刮去黑皮,切片曝干,慢火炒黃,細搗為末。每一 斤,用蒸過白茯苓末半斤,煉蜜和丸梧子大,空心臥時熱水下十五丸。別用術末六兩,甘草 末一兩,拌和作湯點之,吞丸尤妙。忌桃、李、雀、蛤,及三白、諸血。(《經驗方》)

蒼朮膏∶鄧才筆峰《雜興方》∶除風濕,健脾胃,變白駐顏,補虛損,大有功效。蒼朮 新者,刮去皮,薄切,米泔水浸二日,一日一換,取出,以井華水浸過二寸,春、秋五日, 夏三日,冬七日,漉出,以生絹袋盛之,放在一半原水中,揉洗津液出,紐干。將渣又搗爛 ,袋盛於一半原水中,揉至汁盡為度。將汁入大砂鍋中,慢火熬成膏。每一斤,入白蜜四兩 ,熬二炷香。每膏一斤,入水澄白茯苓末半斤,攪勻瓶收。每服三匙,清早、臨臥各一服, 以溫酒送下。忌醋及酸物、桃、李、雀、蛤、菘菜、首魚等物。吳球《活人心統》蒼朮膏∶ 治脾經濕氣,少食,足腫無力,傷食,酒色過度,勞逸有傷,骨熱。用鮮白蒼朮二十斤,浸 ,刮去粗皮,曬切,以米泔浸一宿,取出,同溪水一石,大砂鍋慢火煎半干,去渣。再入石 楠葉三斤(刷去紅衣),楮實子一斤,川當歸半斤,甘草四兩,切,同煎黃色,濾去滓,再 煎 蒼朮丸∶薩謙齋《瑞 竹堂方》雲∶清上實下,兼治內外障,服。茅山蒼朮(洗刮淨)一斤,分作四分,用酒、醋、 糯泔、童尿各浸三日,一日一換;取出,洗搗曬焙,以黑脂麻同炒香,共為末,酒煮麵糊丸 梧子大。每空心白湯下五十丸。李仲南《永類方》八制蒼朮丸∶疏風順氣養腎,治腰腳濕氣 痹痛。蒼朮一斤(洗刮淨),分作四分,用酒、醋、米泔、鹽水各浸三日,曬乾。又分作四 分,用川椒紅、茴香、補骨脂、黑牽牛各一兩,同炒香,揀去不用,只取術研末,醋糊丸梧 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鹽酒送下。五十歲後,加沉香末一兩。

蒼朮散∶治風濕,常服 壯筋骨,明目。蒼朮一斤,粟米泔浸過,竹刀刮去皮。半斤以無灰酒浸,半斤以童子小便浸, 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取出。淨地上掘一坑,炭火 赤,去炭,將浸藥酒,小便傾入 坑內,卻放術在中,以瓦器蓋定,泥封一宿,取出為末。每服一錢,空心溫酒或鹽湯下。萬 表《積善堂方》∶六制蒼朮散∶治下元虛損,偏墜莖痛。茅山蒼朮(淨刮)六斤,分作六分∶ 一斤,倉米泔浸二日,炒;一斤,酒浸二日,炒;一斤,青鹽半斤炒黃,去鹽;一斤,小茴 香四兩炒黃,去茴;一斤,大茴香四兩炒黃,去茴;一斤,用桑椹子汁浸二日,炒。取術為 末。每服三錢,空心溫酒下。

固真丹∶《瑞竹堂方》固真丹∶燥濕養脾,助胃固真。茅山蒼朮(刮淨)一斤,分作四 分 一兩炒。並揀術研末,酒煮麵,糊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飲下五十丸。《乾坤生意》平補固真 丹∶治元髒久虛,遺精白濁,婦人赤白帶下崩漏。金州蒼朮(刮淨)一斤,分作四分∶一分, 川椒一兩炒;一分,破故紙一兩炒;一分,茴香、食鹽各一兩炒;一分,川楝肉一兩炒。取 淨術為末,入白茯苓末二兩,酒洗當歸末二兩,酒煮,麵糊丸梧子大。每空心鹽酒下五十丸。

固元丹∶治元髒久虛,遺精白濁五淋,及小腸膀胱疝氣,婦人赤白帶下,血崩便血等疾, 以小便頻數為效。好蒼朮(刮淨)一斤,分作四分∶一分,小茴香、食鹽各一兩,同炒;一 分,川椒、補骨脂各一兩,同炒;一分,川烏頭、川楝子肉各一兩,同炒;一分,用醇醋、 老酒各半斤,同煮干焙,連同炒藥通為末,用酒煮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男以溫酒,女 以醋湯,空心下。此高司法方也。(王 《百一選方》)

少陽丹∶蒼朮(米泔浸半日,刮皮,曬乾為末)一斤,地骨皮(溫水洗淨,去心曬研)

一斤,熟桑椹二十斤(入瓷盆揉爛,絹袋壓汁)。和末如糊,傾入盤內,日曬夜露,采日精 月華,待干,研末,煉蜜和丸赤小豆大。每服二十丸,無灰酒下,日三服。一年辮髮返黑, 三年面如童子。(劉松石《保壽堂方》)

交感丹∶補虛損,固精氣,烏髭發。此鐵瓮城申先生方也,久服令人有子。茅山蒼朮(刮 淨)一斤(分作四分,用酒、醋、米泔、鹽湯各浸七日,曬研),川椒紅、小茴香各四兩(炒 研 交加丸∶升水降火,除百病。蒼朮(刮淨)一斤(分作四分∶一分,米泔浸炒;一分, 鹽水浸炒;一分,川椒炒;一分,破故紙炒),黃柏皮(刮淨)一斤(分作四分∶一分,酒 炒;一分,童尿浸炒;一分,小茴香炒;一分,生用)。揀去各藥,只取術、柏為末,煉蜜 丸梧子大。每服六十丸,空心鹽湯下。(鄧才筆峰《雜興方》)

坎離丸∶滋陰降火,開胃進食,強筋骨,去濕熱。白蒼朮(刮淨)一斤(分作四分∶一 分,川椒一兩炒;一分,破故紙一兩炒;一分,五味子一兩炒;一分,川芎 一兩炒,只取 術研末),川柏皮四斤(分作四分∶一斤,酥炙;一斤,人乳汁炙;一斤,童尿炙;一斤, 米泔炙,各十二次,研末)。和勻,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早用酒,午用茶,晚用白 湯下。(《積善堂方》)不老丹∶補脾益腎,服之,七十亦無白髮。茅山蒼朮(刮淨,米泔浸 軟,切片)四斤(一斤,酒浸焙;一斤,醋浸焙;一斤,鹽四兩炒;一斤,椒四兩炒),赤、 白何首烏各二斤(泔浸,竹刀刮切,以黑豆、紅棗各五升,同蒸至豆爛,曝干),地骨皮(去 骨)一斤。各取淨末,以桑椹汁和成劑,鋪盆內,汁高三指,日曬夜露,取日月精華,待干, 以石臼搗末,煉蜜和丸梧子大。每空心酒服一百丸。此皇甫敬之方也。(王海藏《醫壘元戎》)

靈芝丸∶治脾腎氣虛,添補精髓,通利耳目。蒼朮一斤。米泔水浸,春、夏五日,秋、冬七 日,逐日換水,竹刀刮皮切曬,石臼為末,棗肉蒸,和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棗湯空 心服。(《奇效良方》)補脾滋腎、生精強骨,真仙方也。蒼朮(去皮)五斤(為末,米泔水 漂,澄取底用),脂麻二升半(去殼研爛,絹袋濾去渣)。澄漿拌術,曝干。每服三錢,米湯 或酒空心調服。(《孫氏 面黃食少∶男婦面無血色,食少嗜臥。蒼朮一斤,熟地黃半斤,乾薑(炮)冬一兩(春、 秋 小兒癖疾∶蒼朮四兩,為末。羊肝一具,竹刀批開,撒術末,線縛,入砂鍋煮熟,搗作 丸服。(《生生編》)

好食生米∶男子、婦人因食生熟物留滯腸胃,遂至生蟲,久則好食生米,否則終日不樂, 至憔悴萎黃,不思飲食,以害其生。用蒼朮米泔水浸一夜,銼焙為末,蒸餅丸梧子大。每服 五十丸,食前米飲下,日三服。益昌伶人劉清嘯,一娼名曰花翠,年逾笄病此。惠民局監趙 尹,以此治之,兩旬而愈。蓋生米留滯,腸胃受濕,則谷不磨而成此疾,蒼朮能去濕暖胃消 谷也。(楊氏《家藏經驗方》)腹中虛冷,不能飲食,食輒不消,羸弱生病。術二斤,曲一斤。

炒為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湯下,日三服。大冷,加乾薑三兩;腹痛,加當歸三 兩;羸弱,加甘草二兩。(《肘後方》)脾濕水瀉注下,困弱無力,水谷不化,腹痛甚者。蒼 術二兩,白芍藥一兩,黃芩半兩,淡桂二錢。每服一兩,水一盞半,煎一盞,溫服。脈弦頭 微痛,去芍藥,加防風二兩。(《保命集》)暑月暴瀉∶壯脾溫胃,及療飲食所傷。曲術丸∶ 用神曲(炒)、蒼朮(米泔浸一夜,焙)等分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米飲下。

(《和劑局方》)

飧瀉久痢∶椒術丸∶用蒼朮二兩,川椒一兩。為末,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 溫水下。惡痢久者,加桂。(《保命集》)脾濕下血∶蒼朮二兩,地榆一兩。分作二服,水二 盞,煎一盞,食前溫服。久痢虛滑,以此下桃花丸。(《保命集》)。

腸風下血∶蒼朮不拘多少,以皂角 濃汁浸一宿,煮干,焙研為末,麵糊丸如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下,日三服。(《婦人良方》)

濕氣身痛∶蒼朮泔浸切,水煎,取濃汁熬膏,白湯點服。(《簡便方》)補虛明目、健骨 和血。蒼朮(泔浸)四兩,熟地黃(焙)二兩。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溫酒下三、五十丸, 日三服。(《普濟方》) 青盲雀目∶《聖惠方》∶用蒼朮四兩,泔浸一夜,切焙研末。每服三錢,豬肝三兩,劈開 摻藥在內,扎定,入粟米一合,水一碗,砂鍋煮熟,熏眼,臨臥食肝飲汁,不拘大人、小兒 皆治。又方∶不計時月久近。用蒼朮二兩,泔浸,焙搗為末。每服一錢,以好羊子肝一斤, 竹刀切破,摻藥在內,麻扎,以粟米泔煮熟,待冷食之,以愈為度。

眼目昏澀∶蒼朮半斤(泔浸七日,去皮切焙),木賊各二兩。為末。每服一錢,茶、酒 任下。(《聖惠方》)嬰兒目澀不開,或出血。蒼朮二錢,入豬膽中扎煮。將藥氣熏眼後,更 嚼取汁與服。妙。(《幼幼新書》)

風牙腫痛∶蒼朮鹽水浸過,燒存性,研末揩牙。去風熱。(《普濟方》)臍蟲怪病∶腹中 如鐵石,臍中水出,旋變作蟲行,繞身匝癢難忍,撥掃不盡。用蒼朮濃煎湯浴之。仍以蒼朮 末 苗

「主治」作飲甚香,去水(弘景)。亦止自汗。

字源演變

統一規範簡化為"術"

詳細釋義

術:shù ㄕㄨˋ。

(1)大道之脈絡是術之範式。本義:城邑中的道路

(2) 同本義 [road]

術,邑中道也。--東漢·許慎《說文》

術,道也。--《廣雅》

審端徑術。--《禮記·月令》

園圃術路。--《漢書·刑法志》。注:"大道也。"

橫術何廣廣兮。--《漢書·燕刺王旦傳》

歸空城兮,狗不吠,雞不鳴,橫術何廣兮,固知國中之無人。--《漢書》

(3) 泛指街道、道路 [street;road]

齊城、 高唐當術而大敗。--《孫臏兵法·擒龐涓》

(4) 又如:術阡(道路);術徑(大道與小路);術路(大道);術衢(道路)

(5) 方法;策略 [method;tactics]

臣有百勝之術。--《戰國策·魏策》

叩其術,曰:"是無難,別具本章,獄詞無易,但取案末獨身無親戚者二人易汝名。"--清· 方苞《獄中雜記》

子有何術可導我耶?--唐· 李朝威《柳毅傳》

(6) 又如:術法(方法);術鵠(方法與目的)

(7) 特指君主控制和使用臣下的策略、手段 [tactics]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獗,至於今日。--《三國志·諸葛亮傳》

(8) 權術;計謀 [political trickery]

人主之大物,非法則術也。--《韓非子·難三》

(9) 又如:術數(方法和謀略);術計(權術計謀);術略(韜略;謀略);術謀(講求權術謀略)

(10) 技藝;業術 [art;skill;techinque]

役民三司盜者,授以擊刺之術。--宋· 蘇軾《教戰守》

女婉貞,年十九,自幼好武術,習無不精。-- 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11) 又如:營造術;雕刻術;術道(才藝之道);航海術

(12) 法,法律 [law]

術,法也。--《廣雅》

不以犯有司正術也。--《禮記·文王世子》

故君子操權一正以立術。--《商君書》

(13) 學說 [theory],通"述"

a. 古之學術道者。--《禮記·鄉飲酒義》

b.不學亡術(不學無術)--- 《漢書.霍光傳》

c.坑術士---- 《史記》(案:今人不識"術"字,實通"述"字,遂疑秦始皇"焚書坑儒"。劉向作"坑儒士",然也。)

d.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唐·韓愈《師說》

e.竇太后好黃帝、老子言,帝及太子諸竇不得不讀《黃帝》《老子》,尊其術。--《史記·外戚世家》

(14) 方術。指醫、占卜、星相等術藝 [divination]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淮南子·人間訓》

(15) 又如:術數(用星占、卜筮、命相、拆字等方術,推測國家和個人的氣數及命運);術法(法術;方術);術知(道術才智);術者(術人,以占卜、星相等為職業的人)

術:zhú ㄓㄨˊ。

(16) 藥物,蒼朮、白朮。術,白朮也--《本草綱目》

(17) 學習;實踐 [study;practise]

蛾子時而術之。--《禮記·學記》

(18) 通"述"。申述,敘述,記敘 [narrate;recount;relate]

昔者暴王作之,窮人術之。--《墨子·非命下》

體恭敬而心忠信,術禮義而情愛人。--《荀子·修身》

今陛下念思祖考,術追厥功。--《漢書·賈山傳》

能術遠者考之以近。--陸賈《新語》

(19) 選擇職業 [choose a occupation]

孟子曰:"術不可不慎。"信夫。-- 方苞《獄中雜記》

術:shú ㄕㄨˊˊ。

(20) 古同"秫",黏高梁。

摺疊常用詞組 術:shù ㄕㄨˋ。

術科、術士、術學、術語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ࠀ�食律切,音秫。《廣韻》技術也。《人物誌》思通造化,策謀奇妙,是為術家。

又心術。《漢書注》師古曰:述,道徑也,心之所由也。《禮·樂記》心術形焉。

又道也。《晏子·雜下篇》言有文章,術有條理。

又業也。《禮·儒行》營道同術。

又《說文》邑中道也。《管子·度地篇》百家為里,里十為術,術十為州。《左思·蜀都賦》亦有甲第,當衢向術。

又《博雅》跡也。

又與述通。《禮·祭義》結諸心,形諸色,而術省之。《注》術當為述。

又與沭通。《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年表》術陽侯建德。《索隱曰》在下邳。

又《集韻》徐醉切,音燧。六鄉之外地。一曰道也,通作遂。《禮·學記》術有序。《注》術當為遂。《周禮·地官》萬二千五百家為遂。

方言集匯 ◎ 粵語:seot6[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