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本諾·古登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本諾·古登堡(地震學家)原圖鏈接來自 個人簡歷網 的圖片

本諾·古登堡對地脈動源作了深入的研究。1914年,指出地核的存在,並測定了地核界面(後命名為古登堡不連續面)在地下2900㎞附近。測定了地下100-200㎞深處的低速層(古登堡低速層)。與美國地震學家里克特合作導出改進後的地震走時曲線,創立了里氏震級,並確定了震級、能量、地震烈度和加速度之間的定量關係。1945年他正式定義了面波震級Ms和體波震級Mb,把里克特定義的地區震級標度推廣到遠震和深源地震。

科學家(Scientist):對真實自然及未知生命環境、現象及其相關現象統一性的客觀數字化重現與認識、探索、實踐的人士[1]。如英國物理學家牛頓波蘭物理學家居里夫人,美籍科學家愛因斯坦,黑洞[2]之王霍金等。

個人簡歷

地球物理學家、地震學家。猶太人。生於德國,1930年移居美國。1908年入德國哥廷根大學學習,191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歷任弗賴堡大學教授、加利福尼亞州理工學院地球物理學和氣象學教授,帕薩迪納地震研究室負責人。

古登堡是美國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會員,美國地質學會會員。還擔任過美國地震學會理事和主席。1953年獲得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第15屆有威廉.博伊獎章。

主要貢獻及論著

對地脈動源作了深入的研究。1914年,指出地核的存在,並測定了地核界面(後命名為古登堡不連續面)在地下2900㎞附近。測定了地下100-200㎞深處的低速層(古登堡低速層)。與美國地震學家里克特合作導出改進後的地震走時曲線,創立了里氏震級,並確定了震級、能量、地震烈度和加速度之間的定量關係。1945年他正式定義了面波震級Ms和體波震級Mb,把里克特定義的地區震級標度推廣到遠震和深源地震。

古登堡在歐洲時期,寫過《地球物理學教科書》,編輯了著名的《地球物理學集成》。

1939年和1951年,古登堡兩次編輯出版了《地球內部的構造》一書。1959年出版了他晚年撰寫的《地球內部物理學》。

1941年,他和里克特合作的論文《地球的地震活動性》第一次發表,以後幾經增補修訂,於1949年出版專書,1954年出版第二版。

視頻

本諾·古登堡 相關視頻

地球物理學專業精講
世界名人史: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平凡的一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