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望木瓜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望木瓜山》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

《望木瓜山》是詩人李白的五言絕句,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80卷第32首。

此詩語極平常,而意甚含蓄,字字辛酸。詩人觸景生情:早見蒸蒸日出,而悲自已窮途潦倒。晚見歸鳥還巣,而悲自已去國離鄉。木瓜味酸苦,望見木瓜山,內心倍感酸楚。「客心」、「酸楚」、「木瓜山」,使得詩歌的語言凝練,渲染氛圍,加深詩人客居酸楚之感,流露出李白憂傷悲愁的情感。

此詩是天寶十三年(公元754年)李白遊覽池州,在青陽望木瓜山而作。木瓜山在青陽縣木瓜鋪。

木瓜山,今安徽貴池縣湖南常德縣都有木瓜山。一雲木瓜山位於湖南常德府城東七里,李白謫夜郎過此而作,誤。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望木瓜山[1]

作品出處;全唐詩

文學體裁;五言絕句

作者;李白

創作年代;盛唐

作品原文

《望木瓜山》[2]] 古詩文網;</ref>

早起見日出,暮見棲鳥還。

客心自酸楚,況對木瓜山。

詞句注釋

木瓜山,在貴陽縣木瓜鋪。木瓜:薔薇科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果實長橢圓形,其味酸。

白話譯文

早晨起來看見太陽升起,傍晚時分看見歸鳥還巢。

身在異鄉內心本已酸楚,何況還面對着木瓜山。

作品鑑賞

「早起見日出,暮見棲鳥還」運用鋪敘手法,描繪出一幅早見蒸蒸日出、晚見歸鳥還巣的憂傷感懷圖,詩人觸景生情:見日出,見棲鳥,不見眾鳥,不見孤雲,表達出詩人無可奈何的孤寂心聲。正如白居易《夜雨》:「我有所感人,隔在遠遠鄉。我有所感事,結在深深腸」的無限嚮往和百結愁腸。

「客心自酸楚,況對木瓜山」寫詩人客居他鄉,內心本已酸楚,再看到木瓜山,想起酸澀的木瓜,心中就更酸了。「客心」、「酸楚」是詩歌中的意境情感,「木瓜山」,是詩歌中的形象事物。這三個詩詞,有清晰有模糊,有實體有虛象,有眼裡的更有心中感悟的,使得詩歌的語言凝練,渲染氛圍,加深詩人客居酸楚之感。

此詩語極平常,而意甚含蓄,字字辛酸。詩人觸景生情:早見蒸蒸日出,而悲自已窮途潦倒,想要過神仙那樣的無拘無束的生活,然而真當他處於寂寞境地的時候,又難免生出許多憂傷和悲愁。晚見歸鳥還巣,而悲自已去國離鄉,看透了現實世界的混沌,想起各種人情世故,更增一份淒楚。木瓜味酸苦,詩人望見木瓜山而感懷身世,感觸漂泊生活的孤寂,內心倍感酸楚,流露出李白憂傷悲愁的情感。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3]。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由於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交口稱讚,唐玄宗看了李白的詩賦,對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進宮。李白進宮朝見那天,玄宗降輦步迎,「以七寶床賜食於前,親手調羹」。玄宗問到一些當世事務,李白憑半生飽學及長期對社會的觀察,胸有成竹,對答如流。[4]

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他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風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義精神,達到了內容與藝術的完美統一。他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

視頻

「最」低調的大詩人:一首詩擊敗李白杜甫

酒鬼還是詩仙?一起走近豪放不羈的大詩人李白

參考資料

  1. 《望木瓜山》 詩詞名句網;
  2. 第還嵩山 古詩文網;
  3. 李白簡介 古詩文網
  4. 李白是唐朝大詩人,名聲絕對一流,為什麼唐玄宗那麼喜歡李白 騰訊視頻,發布時間;2019年09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