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有姐半個娘(紀昀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有姐半個娘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有姐半個娘》中國當代作家紀昀清的散文。

作品欣賞

有姐半個娘

《增廣賢文》文中云:「」這段話的意思是說:在你最危險最困難和急需要幫助的時候,為你捨生忘死的還是你的家人,就因為一個「親」字那還了得。

筆者通過在生活中「望、聞、問、切」和親身經歷,了解到許許多多感人至深的姐弟情故事。老王大哥今年已經七十有五,說起來姐姐的對他的好還是熱淚盈眶,在國家困難時期他正住校讀高中,學校每頓飯的那一碗玉米面稀糊糊,那能應付一個長身體的半大小伙子,一個星期餓的是頭昏眼花,就盼望。姐姐家雖然有六個孩子八口人,也是全家人餓肚子,就是這樣的情況,每到星期日學校放假的時候,她會準時到校門口給弟弟有姐姐有姐姐為弟弟捐腎救命的,有姐姐為弟弟娶媳婦蓋房的等等飽含親情的故事,瞞着丈夫接濟弟弟錢物的姐姐那是大多數。姐對弟為什麼有這麼多的疼愛呢?除了女人本性的母愛外,主要還是姐姐從小看護過弟弟的緣故。

疼愛公社西三間房也許是跌絆絆跟在小孩子們後面跑了起來。突然,腳下一絆面向下摔了一跤,額頭上碰開了一個血額頭摔跤在人生的道路上是不可避免的,關鍵是要從疼痛中吸取教訓,不要好了傷疤忘了疼。二、不用以為筆者十一歲時讀初中,姐姐已招工進廠並成了家,姐夫也是工廠工人,兩個人工資本來就不高,除去在縣城的租房費、孩子買奶粉錢,工資就所剩無幾了,小日子過的緊巴巴的。每逢放了寒暑假,我總是想到縣城的姐姐家住上幾天,因為既有燈展,又有玩藝(民間)的「」誘惑的我一過年就開始扳姐姐家租住在縣城岱嶽肉農村人和縣城人的吃穿,在那時就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農村人的穿戴是「有出廠,沒包裝」,出門只穿着家縫棉襖棉褲,姐姐看到我缺少城裡人在棉襖外面,這樣就「混」的有一點。岱嶽當時有八個生產大隊年年玩藝巷的燈展和扭秧歌高蹺隊、蘭園的舞龍燈隊、先進的撓閣隊、花園的踢鼓拉花隊、梁山的武術和只在縣城最寬的中商街各種各樣的技藝表演十四這一天的傍晚,姐姐早早地安排我們吃了晚飯,就帶着我上街去看玩藝匯集到了閻家看玩藝的第一站。巷是一條東西長巷,是臨院,北面臨街建房的多,南面戶家少。只見戶家燈火通明,有的戶家窗子上,貼着花樣繁多的剪紙,有圖圖圖的大窗子,圓精雕細刻着石榴、葡萄、牡丹花、菊花等圖案,象徵着多子、多福、多壽,可閻家當年的房主人們都是些有錢人,當年的閻家巷在古代出過能上朝的文官巷子兩邊栽着木杆,木杆間拉着鐵絲,臨街有西瓜燈、白菜燈、茄子燈、蓮花燈、燈走馬燈,因為燈里畫的馬或者山水花草會的人群擁擠不堪了。有賣泥人泥猴的、有賣風車的、有賣能吹響的泥公雞、有賣糖葫蘆的、有賣烤紅薯的、有賣麻糖的等等小。賣「蟈啦干」玩具的攤前,圍觀着這種玩具是用膠泥做成一面小鼓,用鉄絲穿過小鼓扭成直角,兩個鉄絲頭彎成圓環形套入搖杆,搖杆上粘有一個三角形泥扒,兩根鉄絲中間用猴皮筋攪拌着一根小扒棍,手一搖,鼓一轉,三角形泥扒就會扒拉小扒棍,小扒棍會敲擊麻紙面的小鼓,這樣就會發叭啦喊叫,只是不停地用手搖着他的「蟈啦干」。

鞋你就根本沒有辦法彎腰去拾中商街門市前面的台階上,隨後你就可以隨心所欲喜悅的心情「紅火」了。在文化館門前面是表演的聚集地,各個表演隊爭先恐後都想在這裡展示自己技藝玩藝人的是人山人海萬頭攢動,鞭炮聲、嗩吶聲、敲鑼打鼓聲、喊叫聲、哨子聲,沸沸揚揚的就像煮着一鍋沸騰的餃子,人們擁擠着、快樂着。

笙將軍」,高蹺隊進入了表演場地,只見扮着西天取經有的扮着手拿丑媒婆,扮着還是漂亮小姐的姑娘,她們身旁擁擠的小伙子最多。只見那高蹺的表演者,手握五顏六色的馬鞭,跟着嗩吶的音樂聲老手們高蹺上臂,雙手不停地擺來,表演自如手們高蹺上看他也是膽戰心驚動作僵硬。蹬低小丑,嬉戲追逐,在竄來去,高蹺隊搞笑滑稽的表演逗的捧腹大笑。扭乏的演員綁蹺腿,可想而知由一壯漢和一小孩組成,撓閣架子,濃妝艷抹身着鮮艷古代戲劇服裝的小孩子,鼓、嗩吶、笙的演奏聲,張弛有度地扭動起來,個個化枝招展,「」不僅在上面扭的還在陣舞雙龍龍頭是可以噴出來舞龍燈我記的是不需要嗩吶的伴奏,主要樂器就是多面大鑔和小大鑔和小鏗鏘蛟龍以黃顏色為多一般是龍珠吹哨子的領隊,把一紅一黃兩條龍舞的是栩栩如生。隨着節奏忽上忽下,飛沖雲端;一會兒是入海破浪,兩條龍蜿蜒騰挪。舞到高潮就到了噴着你來我往煞是好看。代表着農民期盼風調雨順的願望,用舞龍來祈禱神龍保佑種莊稼能有個豐收年。

梁山的武術、堡子巷的獅子隊是一紅一綠兩頭大獅子,而獅子隊是大獅子帶着幾個小獅子還表演敲小激越的聲音和鼓是一唱一和,我響你停,響我節奏,只見那斗獅子的人是騰、挪、閃、躲、跳、躍,充分顯示着自己的本領,舞獅子的人把獅子舞的活靈活現,一會蹦跳到了花園的踢鼓拉花扭秧歌,正是我們傳統的,大概現在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演大小得勝和將軍令曲牌,粗獷的音樂中,只見三四個不僅步法剛健表演奔放,還時不時踢幾個飛腳。拉花的眾多女子打扮的婀娜多姿,跟着音樂的節奏,邁着戲劇中小姐丫鬟的小碎步,踢鼓子的男子轉來轉去,細腰顫悠蚌姑娘,一張一合,有猶抱琵琶半遮面之感。演員們表演。

旱旱頂子。一名「艄公」划槳,一會在前頭帶路,一會在船旁忽做出各種划船的動作。而乘船的女子在表演中,往往是快速地碎步,猶如在水面上漂來去,形象地表演出水面行船的情景。多條船一會兒排成了一條線,一會兒又相互間交叉穿插,使用的伴奏樂器是鑼、鼓、鈸等打擊樂器,有條件的還配有幾支噴吶伴奏,表演氣氛就更加熱鬧了。

巷的扭秧歌可不能不說,他們帚,她,他扭的是顧盼有情、丑中見美、幽默搞笑婀娜多姿綢扇,扭的好的「」們,能把顫悠,還要在收步的時候在秧歌隊伍中踏着鏗鏘有力的鑼鼓點,和着嘹亮的嗩吶聲,作出扭、擺、走、跳、轉的動作,演員們盡情歡舞,觀眾們盡情享受,大家共同沉浸在歡樂愉快的喜慶氣氛中。

每個元宵節文藝表演隊,都要在文化館前面輪番上陣,大家一直要看到深夜十一點多,才帶着愉悅的心情回家。

多少年過去了,不僅懷念着童年時候的快樂時光,還會思念着姐姐對我的親情,俚語說的個姐姐真好。

[1]

作者簡介

紀昀清,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