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會賢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會賢堂
圖片來自旅遊

會賢堂[1],位於北京市西城區什剎海前海北沿18號,為老北京知名飯莊,「十大堂」之一。[2]

歷史

會賢堂的建築建於清朝光緒元年(1875年),為禮部侍郎斌儒的私宅。

1890年,山東濟南人在此開設「會賢堂」飯莊,是當時北京最知名的八家飯莊「八大堂」之一。當時,門口的馬頭牆上掛有「會賢堂飯莊」銅牌,大門門簪上鐫刻着「群賢畢至」四個字。

辛亥革命前後,這裡經常被高官用來舉行重要會議。1919年五四運動前後,不少教授在會賢堂探討新文化運動京劇演員王瑤卿楊小樓梅蘭芳余叔岩等人曾在會賢堂表演。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會賢堂成為滿洲國駐北京辦事處。1945年日本投降,此後會賢堂作為「逆產」被國民政府沒收。[2]

1947年,輔仁大學校友會購買會賢堂的產權,將該建築作為校友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會賢堂交由北京師範大學中國音樂學院使用,但產權人仍為輔仁大學校友會。後來,該建築成為中國音樂學院教工家屬宿舍。

1982年前後,輔仁大學校友向有關單位發出呼籲,要求歸還輔仁大學校友會對會賢堂的產權。1992年8月31日,北京市房地產管理局向北京輔仁大學校友會頒發了新的房屋所有權證。2008年,輔仁大學校友會將會賢堂的產權轉讓給天津好時置業有限公司。2009年,輔仁大學校友會通知該院居民騰空房屋,此後該院居民陸續遷出,2012年騰退工作仍在進行。[2][3]

1989年,會賢堂被列為西城區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會賢堂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2][3]

現在的會賢堂以奢華酒吧的面貌出現在什剎海,把中國古典建築和現代裝飾藝術相結合,上下四層的格局,600多平方米的面積,樓下兩層純現代慢搖吧的裝修風格,有超大的LED大屏幕,讓你完全陶醉在流行音樂中。樓上兩層則完全是另外一種風景,老北京四合院的設計,有各種精彩的演藝,特色的雞尾酒,小資情調盡顯無疑。

地址:北京市 西城區什剎海前海北沿19號

建築

會賢堂占地面積將近3000平方米,原有房屋100餘間以及戲台、花園等。[2][3]

高端表現

當年的「會賢堂」高端表現

  1. 首先是地址。這座不一般的四合院原來是清光緒年間禮部侍郎斌儒的私邸。店門內是前面兩層院落,每個院子都建有高大的鐵罩柵,整個建築群以中式四合院為主,略帶西洋風格。
  1. 第二是主人身份。創始人是清朝大學士張之洞的家廚王承武,在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相中此地實乃發達之地,將原來在白米斜街11號院1875年開的飯館搬至此,起名為「會賢堂飯莊」。
  1. 第三是服務設施齊全講究特色。會賢堂當年就知道特色品牌服務了,環境不說,就連餐具的擺設都十分講究,而主營魯菜菜色更講究的是合口味的私人定製,比那些「樓」和「莊」的氣派排場,更加高端了。另外,這裡不僅僅大,而且設有戲台,齊全的餐飲娛樂設施在當時的京城獨一無二。

會賢堂於抗日戰爭勝利前夕停業後幾經轉手,現在小樓仍在,存有文物建築65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