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最後一個桃子(田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最後一個桃子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最後一個桃子》中國當代作家田健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最後一個桃子

那天中午,爺爺穿着那件寬大的白粗布短褂,兜里藏着一個半大的青疙瘩桃子,悄悄走進了村大隊書記趙保民家。

爺爺不是怕見趙書記,而是不想讓人知道他的心事,更不想讓人看到他兜里藏着個桃子。

還是一個多月前的月圓之夜,趙保民書記把爺爺叫到他家,給爺爺安排了一樣差事兒:看桃園。要說,攤上這種輕輕鬆鬆就能掙到工分的好事兒,爺爺應該高興才對,可是他當時卻把頭搖得跟懸在枯藤上的干葫蘆似地說,這事我幹不了。

趙保民書記是在朝鮮戰場上立過功的鋼鐵硬漢,脾氣耿直,說話帶着部隊首長的威嚴,今天看到爺爺居然敢不聽從他的命令,就瞪着兩隻銅鈴般的大眼睛,一拍桌子問,為啥?

爺爺慢慢說,我這個人心腸軟,脾氣癱,好說話,你叫我去看桃園,跟個稻草人沒啥兩樣。

五十歲不到的趙書記,把他那個小簸箕似的大手一揮,斬釘截鐵地說,差沒二派,你必須去!

爺爺也知道趙書記是個吐口唾沫就是顆釘的人,只好低聲說,這可是你逼我去的,要是沒給你看好桃園,可別賴我。

就這樣,並非心甘情願的爺爺只好硬着頭皮去村南河堤邊的桃園當起了看園老漢。

爺爺雖說不心甘情願,可是看管起那73棵桃樹來,卻像照顧孩子一般用心,該鋤草的鋤草,該澆水的澆水,從來不讓桃園荒草湖泊,無法下腳。看着一天天見長的桃子在樹枝間隨風搖擺,泛着青光,爺爺就像看到我快樂成長一樣,眼裡總是充滿一股柔情蜜意和無比幸福的光芒。

隨着桃子漸漸長大,特別是臨近端午這幾天,偷桃子的人多了起來。起初,是那些不懂事的小屁孩,趁爺爺不注意,刺刺啦啦爬上樹,拽下幾個桃子就跑,攆都攆不上。再到後來,就換成了明火執杖的大人,一個個腆着臉對爺爺說,叔,叫嘗個鮮唄!儘管爺爺一再說還是青疙瘩呢,咬不動,可他哪裡阻擋得了那些飢餓的目光在枝頭搜尋和那一雙雙魔術師般的手在樹枝間翻飛。

幾天下來,爺爺明顯感到枝頭的桃子就像被刻意疏果似的,幾乎少了一半,而且被疏走的那些桃子全是品相好的。爺爺看看桃樹,再看看那一撥又一撥心滿意足或意猶未盡的造訪者,只能一個人暗自搖頭嘆氣。誰讓遇到這種餓得人眼睛發綠、臉有菜色的三年困難時期呢?誰讓他的心腸這麼軟呢?總不能為了那些桃子把人餓死吧?他們一定是太餓了,太想吃點東西了,就像解放前他帶着奶奶逃到這裡時的情景一樣,那飢的滋味實在是太難受了,當時要不是趙保民的爺爺收留了他們,後來又得到了家家戶戶的幫助,他就不可能活到今天,所以說他不能忘本,也不敢見死不救。

一頭是趙書記分派給自己的看園責任,一邊是全村男女老少幾近哀求的目光,爺爺受不了這種精神上的折磨,他拾起地下一個被倉皇逃走者遺落下的桃子,放進兜里,鼓起勇氣就來找趙書記摞挑子了。

趙書記見爺爺滿腹心事地走進了他家堂屋,又一言不發地掏出一個青疙瘩桃子放在了桌上,就知道爺爺是為啥而來了,還沒等爺爺開口,他就先問,是不是不想幹了?

爺爺咧嘴一笑,算是作了回答

趙書記笑得很爽朗但卻很神秘,邊笑邊說,你知道我為啥要叫你去看園嗎?不就是因為你心腸好?叫別人去,還真不趁我的意哩。有些事啊,是看透了不能說透。這樣給你說吧,你也不用怕我怪罪你,到歇園的時候,你只要能叫我看見一個桃子就中了。

爺爺伸伸脖子說,這可是你說的啊,到最後可別賴我沒盡心。

趙書記又笑笑說,你放心吧,到最後不但沒人怪你,反而還會有很多人感激你呢。

爺爺就真的又去了,而且在半個月後的一天傍晚,等他把73棵桃樹仔細尋遍,終於尋見最後一個又紅又大的桃子,把它摘下裝進兜里時,他就像急於要去完成一件非常神聖的使命似的對自己說,該去給趙書記一個交代了。

炎熱的夏日傍晚,村裡的大街上到處是納涼的人。爺爺從這些人身邊經過時,看見的都是一張張親切的笑臉,聽到的全是一聲聲熱情的問候。爺爺就像當年趙書記帶着大紅花回村受到熱烈歡迎一樣,有了一種英雄榮歸故里的感覺。

走到趙書記家門口時,爺爺看到一個中年婦女和一個小女孩蓬頭垢面地坐在一棵大柳樹下的石頭墩子上,旁邊放着一個藍粗布包裹,小女孩不停地哭喊着要吃東西。

爺爺就停了下來,猶豫了一會兒,從兜里掏出那個桃子,笑着遞給了小女孩。

中年婦女先是吃驚地看了爺爺一眼,然後就要跪下給爺爺磕頭。爺爺趕緊攔住了,溫溫存存地說,讓孩子吃吧,我等着,一會兒把桃核給我。

那個婦女不知道爺爺要桃核幹什麼,當小女孩吃到半拉時,她硬是手嘴並用,把那個還帶了些許桃肉的桃核扣了出來,啃了又啃,然後才依依不捨地遞給了爺爺。

爺爺拿着那個泛着紅色的濕桃核,羞愧滿面地走進了趙書記家。

十五年後,那個吃了爺爺兜子裡最後一個桃子的小女孩,成了我的媳婦兒。她的名字叫桃子。那一天,桃子跟着母親逃荒到了俺村,晚上就住在了俺家,後來在趙書記的關心下,她娘倆就在這裡落戶了,再後來就有了俺倆的美好姻緣。[1]

作者簡介

田健,筆名東籬,河南修武人,漢族,1965年7月出生,現在修武縣人大常委會工作,系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河南文學雜誌社簽約作家,作品散見各類媒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