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曾成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曾成偉
曾成偉
出生 1958年
四川成都
國籍 中國
職業 蜀派古琴演奏家、製作家
知名作品 《流水》
《佩蘭》
《秋水》
《孔子讀易》
《孤館遇神》等
《蜀派古琴源流及藝術特色》
《琴詩的意境》等文著

曾成偉

(公元1958年-- ),四川成都人,祖籍四川簡陽,現代川派琴家。 為川派名家喻紹澤外孫,少承家學,師從喻紹澤學琴。其畢業於四川音樂學院民樂系,歷任四川音樂學院民樂系副教授、中國音協會員、中國古琴學會常務理事兼學術委員會專家委員、樂器製作委員會專家委員、中國琴會常務理事、成都「錦江琴社」社長、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樂器改革與製作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

精於斫琴。其所斫之琴具有雄、宏、松、透的特點。曾有人將「曾琴」與古代「雷琴」相提並論。

個人經歷

曾成偉,1958年4月18日出生,四川省成都市人。古琴演奏家、製作家。

現為四川音樂學院民樂系副教授,中國音協會員、中國琴會常務理事、成都「錦江琴社」社長、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樂器改革與製作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

曾成偉畢業於四川音樂學院。他十五歲師從外祖父、「蜀派」著名琴家喻紹澤研習古琴,為蜀派古琴大師張孔山第六代傳人,也是當今最具代表性的蜀派琴家之一。   

三十多年的古琴生涯,使曾成偉不僅很好地繼承了蜀派古琴藝術的傳統特色,同時也形成了個人的演奏風格。其琴風穩健豪放、實而不華,音色淳樸清麗,下指穩重而又乾淨利落,無一絲俗氣。既有文人凝重典雅、不事小巧的氣韻,又兼音樂家技法精準、演繹嚴謹的功力。   

他的演奏神形兼備,雅俗共賞,代表曲目有:《流水》、《佩蘭》、《秋水》、《孔子讀易》、《孤館遇神》等。   

近年來,他在香港北京南京、成都等地音樂廳舉行了十餘場個人獨奏音樂會,並多次應邀出國演出、講學。出版發行有《蜀中琴韻》、《憶故人》、《中國古琴》等個人專輯,還發表了《蜀派古琴源流及藝術特色》、《琴詩的意境》等文著,是當今最具代表性的蜀派古琴家。   

有序傳承

2010年上海世博會開幕前夕,「蜀山琴俠傳·曾氏父子古琴雅集」專場古琴音樂會便在上海奏響。

作為蜀派古琴大師張孔山第六代傳人,當今最具代表性的蜀派古琴家之一,生於1958年的曾成偉,不僅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還是四川音樂學院副教授;不僅奔波於世界各地演奏古琴名曲,更有着精湛的斫琴工藝。甚至有傳聞稱,他的一把古琴能價值二十餘萬。

川派古琴

蜀派古琴又稱川派古琴。從地理概念上講,上古時期在今川西有蜀國,川東有巴國,三國劉備建都成都,國號「蜀」,管轄的地域比現在的四川還大。「四川」的稱謂始於宋代,後人習慣以蜀代川,所以蜀派古琴也稱川派古琴。浙派古琴的演奏風格在於溫文爾雅,如南方的山水;然而蜀派卻更加『好聽』,其演奏頗有四川特色,獨具「辣感」,演奏豪放有氣勢,張弛有度。

斫:[zhuó],用刀斧等砍或削

斫琴,是指對中國民族樂器古琴(亦稱瑤琴、七弦琴、玉琴)進行精工細作的一種工藝技術

撫琴復斫琴

由於木頭樂用具有很強的不穩定性,所以每年手工製作的二十餘把琴,也不一定每一把都很優秀。「有時候碰到了,這批琴就很好,得一把好琴,也講究些機緣偶合。」

曾成偉有着30多年的彈琴經驗,更有其精湛的制琴工藝。其所斫之琴之特色為「雄、宏、公、透」俱佳,在千人

他還曾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專門製作了一把琴「博雅」,既與「世博」同取一字,又諧音「伯牙」,取其「伯牙鼓琴」之意,坊間傳聞,價值二十餘萬。

由於曾成偉所斫之琴音色比較好,很適合在舞台演奏,所以中央音樂學院、天津、上海音樂學院等都有用琴之人。其中還包括名家李祥霆等。」被記者問起這個題目,曾成偉很認真地說了「底價」:由於木頭樂用具有很強的不穩定性,所以每年手工製作的二十餘把琴,也不一定每一把都很優秀。「有時候碰到了(好的材料),這批琴就很好,也講究些機緣偶合。」

斫琴廿四載

制一流好琴,需雕琢打磨

「好的古琴之所以能夠保存上千年,漆料是關鍵。」「琴好面好,音色就有氣勢和張力。為了琴面能夠足夠平整,全靠一把鐵尺。尺子一考,假如成翹翹板或者有縫隙,就說明不行。」

我國制琴歷史極為悠久。唐、宋是古琴製作的黃金時代,出現了很多造型美觀、工藝精巧、音響洪亮、音色優美的珍品。唐代制琴世家雷氏曾總結為:「選材良,用意深,五百年,有正音」。

談到自己的制琴經歷,曾成偉說,要從24年前,也就是1987年說起。那時候,他除了彈奏古琴之外,還喜歡把玩一番。「彈久了,就想自己做。那時候也沒有人可以特別教臥冬我就自己琢磨,慢慢地也就學會了。」

現在,曾成偉斫制的古琴已達到一流水平,在古琴界已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好的古琴之所以能夠保存上千年,漆料是關鍵。但這樣的土漆由於從特別的樹木上採摘而成,一般會有很難聞的氣味,有的人一聞就會全身過敏長疙瘩、腫臉。最初,我也有類似情況,但現在基本都已經適應了。」

而打磨一個精準的琴面,也通常會花費數次勞作。「琴好面好,音色就有氣勢和張力。為了琴面能夠足夠平整,全靠一把鐵尺。尺子一考,假如成翹翹板或者有縫隙,就說明不行。此外,上弦時有沙音,也說明琴面不好。只要隨時發現題目,就需要馬上拿砂紙,反覆打磨,以便及時修整。」

琴藝傳承

「上世紀90年代以前,成都會彈古琴的就十餘人,1995年的時候,超過八十。而現在,成都操琴之人已有三千餘人,數目在全國都屬前列。所以假如有機會申報,成都很有可能成為古琴之都。」

古琴流派形成於明清時期,從古琴藝術傳承過程中衍生出來的蜀派古琴,其歷史卻可追溯到漢代。據歷史記載,蜀派琴人,遠有司馬相如、揚雄、李白、蘇軾父子;近有張孔山、顧玉成、喻紹澤等,名家輩出。蜀派琴曲,最負盛名者當數《高山》《流水》。

據悉,在上海世博會期間,曾成偉和兒子曾在上海舉辦演奏會,門票不到三天就被搶購一空。從他手中教出來的很多學生,還有很多來自我國香港以及英國、美國等地。

「作為當代本土演奏家我們有責任傳承古琴藝術,弘揚民族文化。」作為蜀派古琴大師張孔山第六代傳人,曾成偉同時也肩負着傳承蜀派古琴的重任。

代表作品

《流水》

《佩蘭》

《秋水》

《孔子讀易》

《孤館遇神》

《蜀中琴韻》

《憶故人》

《中國古琴》

《蜀派古琴源流及藝術特色》

《琴詩的意境》 等......[1]

視頻

曾成偉《流水》7th OCT-LOTF Jazz Fest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