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楊新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曹楊新村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普陀區曹楊新村街道的一片工人新村住宅區,包括曹楊一村至曹楊九村九個工人新村。新村始建於1951年,是上海乃至全國第一個工人新村,處於中山北路以西,曹楊路以南。2005年,曹楊新村中最早建成的曹楊一村被列為第四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1]。
歷史
今曹楊新村所處地塊,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年,為上海西北郊的城鄉結合部地區,毗鄰原真如鎮,包含十幾個自然村。1951年,為改善工人居住條件,時任上海市長的陳毅決定,效仿蘇聯的工人新村,在上海郊區興建工人新村。為此,上海市政府成立了「工人住宅建築委員會」,由副市長潘漢年負責。是年3月,上海市政府派工作組考察新村選址。考察組踏勘了普陀區和楊浦區5處地方,最終於5月決定分期興建曹楊新村。5月17日,工作組完成調查報告,並編制了《曹楊新村規劃》。陳毅隨即批准了這一規劃。
新村的建設規劃由上海都市計劃研究委員會和公共房屋管理處共同負責,曾任上海民用建築設計院院長的建築師汪定曾設計。汪定曾是同濟大學教授,知名建築師金經昌的學生,後者也參與了設計。6月,普陀區政府成立「市政工程建設執行委員會」,負責曹楊新村的建設。7月,「曹楊路工人住宅」被上海市政府正式列入年度建設計劃。隨後,市政府出資325萬元,動遷菜農367戶並完成了土地前期開發。1951年9月18日,建設工程開工,由上海由市營建築工程公司負責建設。1952年5月,曹楊新村落成竣工並通過驗收。1952年6月29日,上海市政府在曹楊新村舉行慶祝典禮。隨後,第一批工人住戶入住新村。這些住戶大多是普陀區、江寧區、長寧區三個區的紡織、五金產業工人,其中勞模居多。所以曹楊新村也有「勞模村」的美稱[2],甚至出現了「一人住新村,全廠都光榮」的口號。1952年底,曹楊新村作為上海第一個對外開放的住宅區,開始接待波蘭、德國、古巴、巴基斯坦等國的外賓參觀。
此後,上海市政府分三期對曹楊新村進行了大規模改擴建:早在1951年底,工人住宅建築委員會就已完成了擴建部分的規劃。1952年-1954年,曹楊二村至曹楊六村建成,原曹楊新村被更名為曹楊一村。1955年-1977年,曹楊五村至九村建成,形成今日的規模。此外,為進一步解決工人住房問題,曹楊一村曾於1966年改建。這次改建中,曹楊一村部分建築被加建一層。20世紀80年代起,曹楊二村至六村被部分改建為多層和高層住宅。
2005年,曹楊一村被列為第四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2011年,正值曹楊新村建村60周年之際,記錄曹楊新村歷史的「曹楊村史館」開始籌建,,2013年落成開放。2014年,在上海城市規劃主題展上,曹楊新村作為優秀規劃的典型案例成為展覽主題之一。2015年,曹楊新村又被列為上海首批城市更新試點項目,其中涉及曹楊環浜的改造作為社區更新的案例在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上展出。
視頻
曹楊新村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媒體看曹楊】工人新村:優秀歷史建築承載城市記憶 ,搜狐,2017-09-19
- ↑ 發展服務經濟 建設和諧社區,中國經濟網, 201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