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曲麻萊縣巴干鄉麻秀村寄宿小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曲麻萊縣巴干鄉麻秀村寄宿小學位於一個以牧為主,農牧結合的半農半牧城市玉樹,玉樹 巴干鄉。

11月20日,青海德曲源國家濕地公園學校掛牌儀式在曲麻萊縣巴干鄉麻秀村寄宿小學舉行。巴干鄉黨委政府、麻秀村村委、縣教育局有關負責同志參加活動,縣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管理局局長尕塔出席活動並講話,活動由副局長東珠主持。

掛牌儀式

活動儀式前給小學生們贈送了印有濕地公園名稱和logo的書包等學習用品,隨後全體師生及有關領導共同來到學校正門,參與見證掛牌儀式,活動現場雖然寒風凜冽,但依舊擋不住學生們的喜悅心情。活動儀式結束後,在校內活動室尕塔局長詳細講到,德曲源國家濕地公園從正式批覆設立到投入資金建設所歷經過程,強調保護德曲源珍貴的濕地資源、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對保障下游地區的水源和生態安全具有的重要戰略地位,以及當地牧民群眾其中共享的生態紅利。同時他還要求,一是濕地公園學校掛牌後,首先要大力宣傳好保護濕地公園所具有的潛在價值,通過「老師傳授、學生參與、全村共建」的方式,譜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二是積極探索,創新發展教育模式。每年將設立兩萬元獎學金,旨在激勵全校師生通過各式各類的創新教學共同參與濕地保護與發展。

隨後由生態保護專職講師開展濕地教育授課,給五年級的同學們講授了濕地的基本知識,介紹了青海曲麻萊德曲源國家濕地公園的動植物資源,同學們情緒高漲、熱情參與,回答了老師提出的相關問題。

教學發展模式

麻秀村寄宿小學毗鄰德曲麻源國家濕地公園,日常教學中學校積極開展有關生態環境保護進校園系列活動,科普相關知識,充分營造「我愛三江源、保護我家鄉」的氛圍濃厚。這次國家濕地公園學校的正式掛牌,將有效提高學校全體師生參與濕地保護的責任感、使命感。同時,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管理局也將發揮紐帶作用,加強國內知名濕地保護組織機構與學校間的密切往來,共同提升學校知名度,更好促進符合本區域特色的教學發展模式、生態保護理念。

現代教育

現代教育是伴隨着現代社會的形成而出現的人類歷史上一種嶄新的教育形式,也是人類社會和教育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它是迄今為止教育發展的最高階段 ,也是人類教育發展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階段[1]

中國的現代教育[2]起始於十九世紀下半葉。從十九世紀六十年代開始,一批具有早期維新思想的知識分子便在粵著書立說,主張效法西方的先進技術和制度,提倡通過改良和變法,實現國家富強,並促成了學習西方知識的風氣。

視頻

曲麻萊縣巴干鄉麻秀村寄宿小學 相關視頻

素質教育主要是指那些方面?
青海省玉樹州曲麻萊縣巴干鄉寄小藏棋文化傳承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