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曲阜三孔(張丹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曲阜三孔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曲阜三孔》中國當代作家張丹紅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曲阜三孔

在我們來曲阜之前,嚴哥就已經把路線以及停車事項告訴了我們,以至於我們少走背路,直接到達曲阜孔廟。

孔廟外牆有一條不算寬的護城河,河裡的睡蓮零星的漂浮着,懶散的姿態預示着深秋的臨近,河堤兩岸柳樹成蔭,儘管秋分已過半有餘,柳樹依然垂青,雕花石欄杆繞着河堤一直伸向城市的前方,襯托着孔廟白灰色高大的外牆,凝重里透着文雅。

曲阜,是孔子的故鄉。而曲阜「三孔」便是孔府、孔廟、孔林。

從護城河上的拱橋經過,就能看到一座宮殿式建築群。進入拱形廟門,看到高大的極星門後,各種牌坊與殿閣立於其中,沿着入口的中軸線是一條筆直的石板鋪路,光滑的石板就如在泰山見過的一樣,顏色各異,平整光滑,形狀雖不規則統一,但大體上都是長方形。踩着光滑的石板前行,感覺腳步也變得虔誠了許多。在經過每個大殿的殿門時,門檻都是整條且光滑的石板砌成,這讓我有種想上前用手撫摸的衝動。姐姐說,山東最不缺的就是這樣的大石頭。光滑油亮的石門檻,大都是以朱紅色石條為基準,當然也會有黃白色的。

在每個殿閣兩側以及院落中最多的樹木要數古老的圓柏。蒼勁有力,樹幹高大挺拔,只是表皮被風蝕的脫落成光滑的褐色模樣,這些已過千年的古柏,有的樹幹已中空,雖年輪不在,可柏枝依然蒼翠的伸向空中,昭示着生命力依然。

在我們經過這樣類似的五重門殿時,看到了十三碑亭。其中金代碑亭兩座,元代碑亭兩座,其餘九座碑亭均是清代留下的。碑文雕刻在巨大的石板上,都是歷代帝王的親筆手諭,賜予孔家的各種榮耀與皇恩,被十三個巨大的石龜馱於背上,安放在雕花的馱碑亭內,十三座亭子有規則的排列着,這些馱碑亭算是孔廟內最早的建築,遠遠看去,肅穆莊嚴。

通過第六道大殿,經過百米長的甬道,才能到達孔子講學的杏壇。杏壇是孔子講學的地方,為孔子第四十代孫子孔道輔監修孔廟時所建,他將正殿後移,除地為壇,周圍種植了杏林,故名杏壇。

順着杏壇前行,不遠處就能看到大成殿。大成殿是孔廟的正殿,也是孔廟的核心建築。殿前有十個石柱,一柱到頂,柱柱威龍盤踞,栩栩如生,此柱為明清雕龍石柱。金黃色的琉璃瓦整齊劃一的平鋪在被十根石柱頂起兩層屋檐的殿頂上,寶藍色座底金字鑲邊的匾額上為「大成殿」高懸在正中央,恰到好處的把整個大成殿的外觀高度分割成一分為二,這座坐落在2.1米高的殿基上的大殿,殿高大約24.8米,是孔廟最高的建築,也是我國三大古殿之一。

殿內記載着曾有12位皇帝親臨曲阜致祭,並將孔門弟子和歷代儒學大師172人配祀孔廟,1000多塊歷代石刻存於廟內各個區域,而漢魏六朝碑刻、漢畫石刻以及明清的雕龍石柱最為著名。 經過大成殿,便是著名的「勾心鬥角」了。這幾個別致的建築是孔廟內的景點之一,也是孔廟的一大奇觀。「勾心」和「斗角」本是用來節省建築空間的一種設計手法,看到此建築,你便能了解到「勾心鬥角」這句成語的本意,而在孔廟能欣賞古建築美學,也是幸之又幸的。

出北門,走過約100多米的長方形石板路,便是孔府。孔府位於孔廟東側。紅檐灰瓦,朱紅色四柱撐起門廳,孔府金字匾額高懸,大門兩邊也是一副黑底金字楹聯:「與國咸老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相傳金字匾額是明代宰相嚴嵩手筆,而楹聯則是清代紀昀手書。由此看來,孔府真可謂是名不虛傳的高門大戶。

孔府並不是孔子的府邸,而是孔子嫡系長子長孫居住的府邸。又稱「聖府」。孔府是以九進院落著稱於世,你可以想象一下孔府在當時是怎麼的榮耀和輝煌。

走進院落,未到中廳,就能看到石板路兩側分別放置着上馬石和下馬石。正方形石塊正上方整面雕刻着一株牡丹,側面祥雲繚繞與龍首盤踞,方形石塊前有一個低於主石塊的石階,以備來訪官員方便上下馬。 在孔府還有一個吸引我的石刻,名為「石流」。因孔府女眷不易外出,內宅門西側院牆外鑲嵌在牆上的一個石雕的方形流水槽,水槽底部邊緣鑿出一個孔,挑水夫將水由此倒入水槽,隔着石牆流進宅內水池,這樣府內女眷不出院外就能取水。我走進內宅想看個究竟,只是內宅的水池已不復存,留下的只是外牆水槽和內牆相連的內宅水槽的出水口。

擁有九進院落的孔府,有樓軒廳堂就四百多間,如果想一一「過目」,怕是需要點時間的。我們仍然是隨着人流走馬觀花。進入後院,被一副「陽光大道」的畫吸引駐足,畫中褐黃色的大道無論你從哪個角度觀看,它都是一條筆直的道路,這在那個年代堪稱畫工神奇,據說是孔府一位僕人所畫,只是無法考證此人姓什名誰。

走進孔府戲園子,戲台上有唱戲的臉譜人物畫像。我們坐在石凳上小憩,感受着孔府從景觀布局到陳設擺放,都蘊含着儒家克己慎獨、恪守詩禮的傳家祖訓,同時也分工明細,制度森嚴,尊貴與卑賤、等級與地位的差別也體現的淋漓盡致。

望着孔府九進院落,看着起起落落的樓軒、廂房、廳堂,便能想象孔府當時的繁榮景象,無怪乎這座僅次於明清皇室的最大府邸,有着「天下第一家」的稱譽。 而孔林則是孔子及其家族後裔的墓地,又稱「至聖林」。

一座書寫着「萬古長青」的巨大石牌坊後面,兩邊站立着粗大的圓柏,一直通向孔林,依舊是長方形石板鋪路,只是這次是統一的青灰色石板平鋪,神秘而凝重。

在進入園林區,有各種助力車可以帶你進入景區遊覽,我們選擇了步行。進入孔林大門過孔林二門,便是洙水橋。整個園林已被清一色高大的圓柏圍繞,途中時有松鼠和遊人逗趣。

孔林持續年代久遠,迄今為止是一處保存完好的孔氏族墓和人工園林。自公元479年,孔子葬於此地後,兩千多年其後裔皆葬於此。

在孔子墓前左方,有一顆已經枯死的粗壯且表皮光滑的樹幹,相傳已有兩千多年,至今不腐。

據園林導遊講,孔子有弟子,名曰子貢,是當時的成功商人。在外經商期間,得知老師去世,未能見到老師最後一面。匆匆趕回來,痛哭流涕之餘,在老師墓前用已經乾枯的南方稀有的楷樹樹枝插在地上哭訴,如果老師在天之靈能原諒他,就讓此枯枝發芽復活。神奇的是乾枯的樹枝真的復活了,此後便移植在孔子墓旁,不幸的是後來此樹遭到雷火,燒毀乾枯,只是至今不腐。因此,此地便立碑為「子貢手植楷」。更為神奇的是每年農曆八月前後,無論白天還是夜晚,這塊石碑表面總是會掛有串串水珠,猶如流淚,恰似子貢對老師的一片真情。

科學的解釋是每到農曆八月正是梅雨季節,氣候潮濕,在這樣的天氣環境下就會有水汽附在石碑之上,造成流淚現象,只是傳說故事季節巧合罷了。

孔子墓左邊是孔子嫡系長子墓,正對孔子墓前方是孔子嫡系長子孫子墓。孔子墓右側,至今還有「子貢廬墓處」三間房屋,便是當年子貢為老師守墓的地方,而子貢也是唯一一個為老師守墓六年的弟子。

園林導遊告訴我們,曲阜孔林是「三孔」中必看的一處旅遊景點。走出孔林,一路都是樹齡久遠的圓柏,蒼翠高大,加之園林的規劃種植,成片的圓柏已成氣候。

在我們返回的途中,沿路便是當地的小商品集散地,都是琳琅滿目的小商品。集餐館美食、商品於一體,紅紅火火。

而我發現許多攤位上出售當年老師用於打手板的戒尺。戒尺上刻有孔子各種規勸弟子們的警示戒律。真心想帶一把回來,不為別的,只為看到戒尺時,就能讓自己「心有戒尺,行有所止」的警示,也算是遊覽曲阜「三孔」,領悟聖賢戒律而不虛此行。[1]

作者簡介

張丹紅,筆名水言,愛好文學,喜愛旅行,邊走邊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