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暴力奪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暴力奪取》作者:[美]弗蘭納里·奧康納,譯者:殷皋,類別:文學作品,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文學作品是以語言為工具,以各種文學形式[1],形象地反映生活,表達作者對人生、社會的認識和情感,以喚起人的美感[2],給人以藝術享受的著作。

圖書簡介

父母雙亡的男孩塔沃特在還是嬰兒的時候,就被篤信基督的舅爺爺偷走,並在阿拉巴馬州的荒林里被當做先知接班人而撫養長大。老人死後,十四歲的塔沃特來到城市,回到他舅舅的身邊,在那裡他努力否定着自己作為先知的命運,反抗着內心對上帝召喚的渴求,但是……

本書充滿了宗教主題和黑色圖景,恐怖和幽默並存,運用了預言、閃回、非線性敘事、隱喻、象徵等「南方哥特式」風格元素,揭示出教義失去公信,信仰日漸虛無的當代社會,信徒與非信徒面臨的相似精神困境,是奧康納的一部重要作品。

作者簡介

弗蘭納里·奧康納(Flannery O』Connor,1925-1964),美國國家圖書獎六十年唯一最佳小說獎得主,被公認為繼福克納之後美國南方最傑出的作家,在世界文壇中影響巨大。

奧康納出生於美國佐治亞州,1945年畢業於佐治亞州女子學院,原本打算成為一位職業政治漫畫家的她,在獲得了州立大學提供的研究生獎學金之後,進入了著名的依阿華大學作家培訓班,從此也將事業的重心轉向了文學作品的創作。1946年,奧康納在《音調》雜誌上發表了人生的第一個短篇小說——《天竺葵》,並因此獲得了萊因哈特(Rinehart)獎學金,之後她的創作便一發不可收拾,在一年之內寫下了《理髮師》、《野貓》、《警察》、《火雞》、《火車》等多部短篇小說,並於1948年開始創作被後世奉為經典的長篇小說——《智血》。1950年,因被確診患上紅斑狼瘡,奧康納只得回到家鄉農場靜養,一邊飼養她最愛的孔雀,一邊孜孜不倦地繼續創作文學作品。39歲英年早逝時,奧康納已創作了兩篇長篇小說和三十一篇短篇小說,多次獲得歐·亨利短篇小說獎。

美國評論界稱她的逝世是「自菲茨傑拉德去世以來美國文壇最重大的損失」。

奧康納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集《天竺葵》、《好人難尋》、《上升的一切必將匯合》,長篇小說《智血》、《暴力奪取》,散文書信集《生存的習慣》等。

譯者簡介

殷杲,南京大學英美文學專業,青年翻譯家。譯作有W.B.葉芝《凱爾特的薄暮》、《凱爾特鄉野敘事》;克里斯蒂娜·羅塞特《小妖精集市》;愛麗絲·門羅《愛的進程》、《好女人的愛情》;弗蘭納里·奧康納《智血》、《暴力奪取》等。

視頻

暴力奪取 相關視頻

2.文學和佛學的區別
各國文學作品的區別

參考文獻

  1. 文學藝術形式主要包括哪些,高三網,2021-05-03
  2. 美學與美感的概述,道客巴巴,2018-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