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智斗敵寇(李英利)

智斗敵寇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智斗敵寇》中國當代作家李英利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智斗敵寇

游擊隊長梁慶明分給梁家莊兒童團一個特殊任務,深入敵後,智取斗敵,巧妙周旋,完成任務。

經過縝密仔細的研究,梁隊長決定讓小猴子和小妞妞去比較合適。

一是小猴子,機智聰明,伶俐敏捷,動作利落,膽略過人。二是小妞妞是個女孩子,不會引起敵人的注意,她的心思細膩,善於表達,機智勇敢,靈活嫻熟。

小妞妞名叫劉小芬,她今年十一歲,圓臉,扎着一對小辮子,一雙機靈的眼珠滴溜溜地轉個不停,一眨眼就是一個好主意。 時間緊迫,說干就干。

晉陽區梁家莊離桐城鎮不遠,有十幾里路。秋收已過,秋莊稼已收,地里只剩下殘枝敗葉。秋風吹來,收穫後的莊稼葉片發出「窸窸窣窣」的聲響。 桐城鎮一個集市上,由於在敵寇的重重封鎖下,顯得淒冷而荒涼。

這裡有從遠處趕來的小販,貨物齊全。在一個偏僻的巷道里,擺着一堆堆金貨。金筆、金耳墜、金項鍊。

為了遮人耳目,小猴子和劉小芬進入桐城鎮後,在小攤上轉悠着,隨便買幾樣東西。

劉小芬說:「我想給媽媽買一對金耳墜。」

小猴子說: 「好哇,咱們問一下價錢。」

「哎。」劉小芬走到一個小攤前,問道: 「爺爺,一對金耳墜賣多少元?」

爺爺伸出了三個手指頭。

劉小芬猜測: 「三百。」

爺爺搖了搖頭。

劉小芬又猜: 「三十。」

「對呀!」爺爺慈祥的臉上露出微笑。

「哇,這麼便宜。」劉小芬感到一陣驚喜。

在桐城鎮的西邊,有不少的金礦,在其它地方,金貨價值連城,很昂貴的。可是在桐城鎮附近,就便宜多了。

小猴子挑了一塊金表,劉小芬挑了一副金耳墜。

劉小芬和小猴子付了錢,正欲離開。

忽然,聽見遠處傳來一陣「轟隆隆——」的槍炮聲。

爺爺說:「快走——」,他急忙收拾好東西,悄然離去。

槍炮聲,越來越近。

大街上,一簇簇人群擠擠撞撞,奔跑着,南來的,北往的,有背包袱的,有領孩子的,都在紛紛逃命

這是怎麼回事呢?

小猴子和劉小芬來到大街上。發現每個街口都被敵兵重重包圍。

三步一崗,五步一哨。

「嗚嗚嗚——」一位小姑娘散亂着髮辮,正在抹眼淚呢。

劉小芬問:「小妹妹,你怎麼啦!」

小妹妹撇了撇嘴說: 「我迷路了。」

「不哭,不哭。」小猴子從兜里掏出一塊巧克力,遞給小妹妹,問道:「你媽媽呢?」

小妹妹一聽「媽媽」兩個字,「哇——」哭得更厲害了, 「我跟媽媽逃命,跑,跑散了。」

「你爸爸呢?」

「我爸爸被壞蛋抓走了。」小姑娘嗚嗚咽咽地說。

劉小芬瞧見漂亮的小姑娘,用手抹了抹散亂的頭髮,禁不住問道: 「你的家在哪裡?」

「柳林村。」小姑娘口齒伶俐。

「快走,敵兵追來了。」小猴子提醒道。

「噢。」劉小芬牽着小姑娘的手,向前跑去。

戰火紛飛,煙霧瀰漫。

「抓活的——」敵兵嚎叫着,氣勢洶洶地追來了。

正在這緊急關頭,「跟我來——」從一個狹窄的小巷裡傳來一個熟悉聲音

小猴子、劉小芬、小姑娘急忙跟着一個戴大斗笠的人進了大門。

是誰來救他們呢?

戴大斗笠的人關好了大門。

天色昏暗,進了裡屋。

戴大斗笠的人點着了燈,他急忙摘下大斗笠。

「爺爺,您就是賣金貨的爺爺。」小猴子和劉小芬驚喜地喊道。

爺爺點了點頭,問道: 「這位小姑娘——」

劉小芬搶着說:「她是柳林村的,爸爸被敵兵抓走了,媽媽和她失散了。」

爺爺又問:「你叫什麼名字?」

「我叫肖玉欣。」

「今年多大了?」

「十一歲。」肖玉欣答道。

「爺爺,外面是怎麼回事?」劉小芬問道。

「原來,晉陽區桐城鎮一帶礦產儲藏量豐富,金礦、銅礦、鐵礦,日本早就對我國虎視眈眈,瞧見我國物產豐富經濟發達,早已蠢蠢欲動,垂涎欲滴,於是,我國被捲入了這場災難性的戰爭。」

「日本鬼子在我國抓了大量的青壯年充當炮灰,為他們效力賣命。如今戰火已經燃燒到我國十幾個省,大批難民流離失所無家可歸。」

「日本鬼子號稱占領東南亞,稱王稱霸……」

「現在怎麼辦?」小猴子急切地問道。

「我國人民一致對外,把敵人趕出祖國的領土。」爺爺正說着,外面傳來了急促的敲門聲。

這是誰在敲門呢?大家感到疑惑不解。

「不好,敵兵追來了,開始搜查了。來,到這裡。」爺爺推開一道牆壁,露出一個洞口。

小猴子一行人跟了進去。

只見肖玉欣在外面忙活了一陣子,不知道把什麼東西放在一把椅子上。被小猴子拽了過去,回到地洞裡。

「鑽進去。」爺爺命令道,「不要吱聲,在洞裡等我。」說完,爺爺推好牆壁出去了。

一會兒,敵兵進來了,「乒乒乓乓」敲破水翁,「嘩啦——」砸破面罐,「砰——」踢翻水桶。

一個敵軍官剛坐到椅子上,「哎喲——」尖叫一聲,不知道從哪裡鑽出來一條蠍子,蜇在敵軍官的屁股上,疼痛難忍,疼得敵軍官嗷「撤——」慌亂中,敵軍官顧不得搜查了,帶領一群敵兵草草收了場。

聽到敵兵慌亂的神態,洞裡的肖玉欣捂着嘴「撲哧——」一聲笑了起來。

敵兵走了,爺爺關好大門,轉身回到了暗道。

肖玉欣、小猴子、劉小芬哈哈大笑。

肖玉欣說:「那條蠍子是我從牆縫裡捉來的,放在椅子上。我知道敵人當官的進來準會坐椅子,才搞的那一幕。咯咯咯——」 「這個鬼丫頭,鬼點子真多。」劉小芬誇讚道。

「那你不怕蠍子蜇你?」小猴子問道。

「我才不怕呢?」肖玉欣搖了搖頭說,「我們村以養蠍子、蚯蚓、蜈蚣、土鱉為主,我從小養蠍子,和蠍子打交道習慣了。今天我跟敵軍官開個玩笑,算是見面禮。」[1]

作者簡介

李英利,1964年出生於山西臨猗,運城市作協會員。臨猗縣廟上中心學校教師,喜歡文學,酷愛創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