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普化講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普化講寺

中文名稱;普化講寺

始建於;元代

性質;佛教寺廟

位於;南陽市唐河縣城南24公里處

普化講寺 位於南陽市唐河縣城南24公里處黑龍鎮發山之頂,是始建於元代的佛教寺廟

序言介紹

普化講寺位於南陽市唐河縣城南24公里處黑龍鎮發山之頂。發山原名獨鐵山。

傳說元末順帝夜夢白玉放光,派使訪至山頂,一巨玉曾放光三晝夜,與帝夢相符。帝傳旨敕名白玉山,山頂建白玉禪寺,派少林寺方丈妙悟大師師弟妙玄大師任白玉寺方丈。明朝第二代皇帝朱允文曾於此山避難並削髮為僧,因頭髮埋於此地,故此山也稱發山。隨後白玉禪

寺改名為普化禪寺。相傳"閱罷楞嚴磬懶敲,笑看黃屋寄團瓢。南來嶂嶺千層回,北望天門萬里遙。款段久忘飛鳳輦,袈裟新換袞龍袍。百官不知今何處,唯有群鳥早晚朝。"之佳句,便是他出家後所作,且至今仍在此廣為流傳。

明清及民國期間,寺廟屢毀屢建。1940年,該寺改名為普化講寺。文革期間,寺院被毀,變為廢墟。1992年10月,地方政府批准重建。由真廓法師(法名直心,號真廓,字慈修)住持,並建大雄寶殿、毗盧殿、水陸殿、玉佛樓及左右配房數十間。2000年2月真廓法師舍報西歸。由如真法師住持。[1]

如真法師住持以來,為了師父遺願,任勞任怨,身先士卒,親自帶領僧眾搬磚運瓦,擔沙砌石。先後建有塔院、下院"直心庵"、中院"接引閣"、念佛堂、天王殿、觀音殿、客堂、鐘鼓樓及寮房數十間。

普化講寺現存的古蹟有卓錫泉。相傳宋朝靈濟禪師住持此山時,見山無水,卓"錫"而泉涌故名。漢朝建有三道山寨,是當地富家避難防匪之用,屢遭被毀。2001年寺院修復第二道寨牆。另有佛號石、陰雨石、定心石等多處景點。

普化講寺2001年修善後,建築面積約20餘畝,房屋150餘間,五重殿四道院。古剎又見重光。該寺以弘揚大乘佛教,提升道德、圓滿人格、行菩薩道、普利群生為目標。以"諸惡莫作,眾普奉行,信願念佛,求生極樂"為宗旨。以三福、六和、三學、六度、十願為準則,建立一座專修專弘的淨宗道場。

傳說

一三九八年五月,七十一歲的朱元璋在南京駕崩,由朱允炆登基稱建文帝。翌年七月燕王朱棣在北京起兵造反,一四〇二年三月攻下南京。朱允炆同主錄僧溥洽、近臣編修程濟等換成僧裝從地道內逃出南京。幾經周折來到白玉寺後,朱允炆正式削髮為僧,頭髮埋在山中,發山由此而得名。為了逃避朱棣的追殺,朱允炆及其隨從散布謠言說朱允炆在武當山出家當了道士,修行得道坐化。朱棣得知後,認為朱允炆已死,在武當山為朱允炆修廟塑像,所塑"真武祖師"神像是仿其批發赤足的形象

隨後,朱棣並不死心,聽說朱允炆出家為僧,當即下令尋找,大有找不到朱允炆就殺盡全國僧侶之勢。當時有名和尚貌似建文帝,他為了搭救建文帝和天下僧侶,閉關示寂,由道衍僧獻屍朱棣。朱棣確認是朱允炆後葬之,並令道衍擴建白玉禪寺,塑真武大帝像,改名"發山普化禪寺"。故而該寺是佛教道場卻有道教真武大帝像。

歷史

普化寺始建於元末順帝年間,原名白玉寺,開山方丈妙玄大師。明朝永樂年間,道衍僧監工擴建,白玉山改名發山,白玉寺敕名普化寺,共有廟宇一百餘間、常住僧人百名左右。崇禎年間毀於戰亂。

清初,當地百姓自動捐資,恢復了普化寺。清末屢匪患騷擾,寺院再度遭到破壞。

民國初年,群眾又自動集資,蓋了一座"真武祖師"殿。真武塑像的特徵是削髮、無鬍鬚的青年像,再現朱允炆年輕出家的形象。因此在1950年以前,周圍數百里百姓都說發山是真"真武"。所以每年農曆三月三,南至襄樊、武漢,北至方城、平頂山一帶,來朝山遊覽的香客成千上萬。

抗日戰爭時期,直眾僧,綽號赤巴腳和尚,以一座真武殿為基礎,堅苦辦道,擴建發展到前、中、後三座大殿,加禪堂、念佛堂、配房,共建房子三十一間,常住僧十餘人。直眾老和尚沒有文化,他把舞陽佛協會長海山大師(號性南)禮請來寺擔任方丈。海山大師佛學造詣頗深,為弘揚佛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培養出一大批弟子,其中有高徒印慧、印玉、印理等,常住僧二十餘人,普化寺改名為"普化講寺"。後海山法師出外參學,由性悅法師任住持。

1948年性悅法師圓寂後,由傳航法師任住持,常住僧有海增、海慈、海眾、性孝等。土改時四人分地十四畝。1957年後只留海增一人,在"文革"時期圓寂,隨後普化寺變成一片廢墟。

1973年,黑龍鎮大隊為保護古文化遺址,以護林為由在山頂蓋房兩間。1978年海眾回山。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逐步落實了黨的宗教政策。本寺僧人真廓老和尚、如體、如蓮、如芩、印蘭、印善等陸續回山,經過幾年努力,全體僧眾節衣縮食,建起四五座佛殿,齋堂、配房共五十餘間,規模逐步恢復

2000年2月真廓老和尚圓寂後,由如真法師住持。隨後先後建起塔院、下院"直心庵"等。

相關視頻

佛教三寶-悟光法師意大利普華寺講座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