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利策小說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普利策小說獎(Pulitzer Prize for Fiction,最初叫Pulitzer Prize for the Novel)是根據美籍匈牙利人約瑟夫·普利策的遺願設立的普利策獎的其中一個獎,只有美國公民有資格競逐這個獎項。普利策小說獎從1917年開始頒發,1948年才改稱現有的英文名字。
歷史
普利策小說獎是美國最悠久和最著名的文學獎項之一,曾有很多著名作家獲得過該獎項,包括辛克萊·劉易斯、賽珍珠、海明威、福克納、約翰·史坦貝克、索爾·貝婁、托妮·莫里森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獲獎作品包括《純真年代》[1]《飄》《老人與海》《憤怒的葡萄》《殺死一隻知更鳥》等經典名著。普利策小說獎和美國國家圖書獎被視為美國最權威的兩個文學獎項。
獎項之最
- 最年老獲獎者:1966年凱瑟琳·安·波特(75歲)
- 兩次獲獎的作家:布思·塔金頓、威廉·福克納、約翰·厄普代克
- 海明威曾在1941年憑藉《喪鐘為誰而鳴》在普利策小說獎評選中勝出,但後來由於當時哥倫比亞大學的校長尼古拉斯·默里·巴特勒的強烈反對,獲獎結果被推翻,結果1941年無人獲獎。直到1953年海明威才憑藉《老人與海》獲得普利策小說獎。
- 1963年福克納憑藉《掠奪者》第二次獲得普利策小說獎,這是普利策小說獎第一次頒給去世作家(福克納1962年因病去世)。
拒絕領獎
- 1926年辛克萊·劉易斯憑藉《阿羅史密斯》獲得普利策小說獎,但他拒絕領獎,以此抗議他另兩部作品《大街》和《巴比特》分別在1921年和1923年落選普利策小說獎。
- 2000年美籍華人作家哈金憑藉《等待》入圍普利策小說獎最後三強,這是華人作家首次入圍普利策小說獎,但最後輸給了裘帕·拉希莉的《疾病解說者》,無緣獲獎。
- 2005年哈金憑藉《戰爭垃圾》第二次提名普利策小說獎。
視頻
普利策小說獎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純真年代,豆瓣讀書
- ↑ 成名要趁早——年紀輕輕的文學大獎獲得者 ,搜狐,2017-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