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婚(法定名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晚婚(法定名詞) |
中文名稱: 晚婚 定義: 推遲實際結婚年齡 作用: 控制人口數量 |
在法定婚齡的基礎上,適當推遲實際結婚年齡。法定婚齡是婚姻法規定的最低的結婚年齡的界限,並不是必須結婚的年齡界限。我國現行計劃生育政策規定,遲於法定婚齡三年以上結婚的是晚婚,即男性25周歲,女性23周歲即是晚婚。現行規定是根據中國的婚姻習慣和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增長的要求確定的。[1]
簡要介紹
法定婚齡以上三年結婚的是晚婚,即男性年滿25周歲,女性23周歲即是晚婚。
晚婚的定義:男年滿25周歲、女年滿23周歲依法登記結婚的為晚婚,但前提是男女雙方都必須為初婚。
根據《婚姻法》以及《計劃生育條例》的規定,符合晚婚年齡(女23周歲,或男25周歲)的,可享受晚婚假(晚婚假天數按地方性行政法規規定有所不同)。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第二十五條的規定, 公民晚婚晚育,可以獲得延長婚假、生育假的獎勵或者其他福利待遇。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審議《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修正案(草案)》中刪除了對晚婚晚育夫妻、獨生子女父母進行獎勵的規定。也就是說從2016年1月1日起,晚婚晚育夫妻將不再有晚婚假、晚育假。法律修改後,自願只生一個孩子的父母也不再享受獨生子女父母的相關獎勵。
主要作用
晚婚對控制人口數量的作用:一是縮短婦女的生育期,有利於減少生育量;二是拉長兩代人的間隔,相對減少同一時點生存的人口數目。
晚婚是實行計劃生育和控制人口增長的重要內容之一。晚婚還有利於提高人口素質。青年時期是長身體、長知識的時期。晚婚既可以使青年把更多的精力用於學習、工作和勞動,為德、智、體的全面發展奠定牢固基礎,以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對人口素質的要求,又可以使青年懂得更多的優生、優育的科學知識,有利於下一代人口素質的進一步提高。
法律規定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規定,晚婚晚育應予鼓勵。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明確規定了晚婚晚育都可以享受國家規定的基本婚假、生育假,延長的獎勵婚假和獎勵生育假或者其他福利待遇。獎勵婚假和獎勵生育假,指公民因晚婚晚育而享受的特別獎勵休假,休假期間,工資、獎金一般照發。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生育條例和辦法中都有對晚婚晚育者進行獎勵優待的具體規定。國家規定的基本婚假一般為3天,大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或者規章在此之外都又規定了晚婚獎勵假,時間有長有短。
根據我國勞動法的規定,女職工享受不少於98天的法定產假。大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在此基礎上又對晚育的婦女規定了晚育假,即在法定產假的基礎上給予適當延長產假的獎勵,各省獎勵的時間差距較大。
"第三十六條 職工實行晚婚的,增加婚假十日;實行晚育的,增加產假十五日。城鎮其他人員實行晚婚、晚育的,可由當地人民政府給予表揚和獎勵。"--廣東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2002年7月25日廣東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五次會議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