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永樂十六年(1418年)戊戌科進士,改庶吉士,授福建道監察御史。後因事謫守上高典史。和湯允勤、蘇平、沈愚、王淮、鄒亮、蔣忠、王貞、劉溥等並稱景泰十才子。有《青雲集》。
史料記載
《明史·卷二百八十六·列傳第一百七十四》
晏鐸,字振之,富順人。由庶吉士授御史,歷按兩畿、山東,所至有聲。坐言事謫上高典史,鄰境寇發,官兵不能討,鐸捕滅之,歸所掠於民。
後世評價
文武兼備的晏鐸
晏鐸,字振之,四川富順人,生卒年不詳。明成祖永樂九年(1411)鄉試中舉,進入當時全國最高學府——國子監學習。素有知人之鑑的國子監祭酒(相當於今校長)、一代名儒胡儼非常器重晏鐸的才學,把他選入內閣讀書。永樂十六年(1418年),晏鐸登進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授福建道御史,巡按兩畿山東等地。
御史任上,晏鐸因「言事」獲罪,被貶到江西上高縣做典史,主管緝捕、監獄。在任期間,晏鐸非常重視教育,大力興辦學校。同時,他還全力打擊豪強和邪惡之人。在他的治理下,上高縣文風興盛、社會安定,老百姓對晏鐸讚不絕口。有一年,上高縣相鄰某地發生盜匪作亂,老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於是官府派兵前去征討,但無功而返。見此情景,晏鐸主動接過聲討公文前去征伐,很快將這伙盜匪一網打盡,並將盜匪所偷搶的財務一一清點歸還老百姓,使得境內很快得以安寧。
晏鐸文學造詣很高,學識豐富,擅長作詩。時人把他與與湯允勣、蘇平、蘇正、沈愚、王淮、鄒亮、蔣忠、王貞慶、劉溥並稱「景泰十才子」。著作有《增孝經》《小學》《周易參同契解》《[[陰符經[[》《青雲集》等。
作為明星級的「景泰才子」,晏鐸的學問和政績享譽全國,其事跡載入《明史·列傳》。家鄉為緬懷他,在風景秀麗的富順西湖畔建了一座「晏(鐸)熊(過)祠」,並請明朝大名鼎鼎的狀元楊慎撰寫了一副大門對聯——「才子出同鄉,先後兩人,文章千古;生祠超勝境,水天一色,風月雙清」。如今,晏熊祠毀僅存遺蹟,但已成為富順「才子之鄉」的明證。
清乾隆四十二年段玉裁修《富順縣誌·鄉賢上》載晏鐸事跡並《九峰山行六言詩》一首:
曲徑源流上下,蒼苔白石磷磷。
落日唯聞啼鳥,空山更少行人。
段玉裁稱讚他的詩「溫柔典麗,不愧作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