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德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晉德宮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 |
---|
基本資料 |
等級 直轄市定古蹟 主祀 助順將軍 (黃府三位將軍) 公告日期 2006/07/05 登錄類別 廟宇 地理位置 臺北市萬華區康定路13號 建成年代 1862年(清同治元年)) |
艋舺晉德宮位於臺灣臺北市萬華區西門町,俗稱「艋舺助順將軍廟」,現為中華民國直轄市市定三級古蹟。[1]
古蹟概述
- 建於1862年(清同治元年),由艋舺著名建材商人鄭扁先生(捷成商行)捐贈石灰建材及洪氏家族等地方士紳共同起造,為主祀助順將軍的民間信仰廟宇,也是西門町的角頭廟。
- 在當時此處角頭名稱為『河溝頭』,由於緊鄰著淡水河,當時有尚有河溝連結,位處水路交通地點。也同時是黑道教父、黑道仲裁者許海清的年少發跡地。此外,該廟宇的組織型態為管理人制。
- 而在新北市的淡水區和五股區,也有兩座同樣祭祀助順將軍的廟宇。
歷史
- 創建於1862年(清同治元年)
- 台灣日治時期明治年間重修。
- 1914年-1922年:推估在這段期間內拆除前殿。
- 2006年7月5日公告指定「艋舺晉德宮-助順將軍廟」為臺北市定三級古蹟[2]。
- 祭典日期則是每年的農曆10月1日到10月6日。
祀神
- 主祀「助順將軍」,(黃府大將軍、二將軍、三將軍,又稱 黃府三位將軍)。
- 廟方人員稱"助順將軍"為「南宋末抗元忠義烈士」姓黃,名不詳,為救駕宋少帝趙昺,壯烈犧牲於泉州晉江溜石鄉成仁取義!得道飛昇時,於泉州晉江南嶽廟內的古井上,持金瓜槌站立飛昇。而廟方也呈清,助順將軍不是黃道周,廟口的石碑也是錯誤的,請大家別在誤認助順將軍為黃道周,繼續以訛傳訛了。
- 台灣近代的官方文史資料中普遍流傳,助順將軍即為黃道周。黃道周,福建省漳州府銅山人,學者、書法家、藝術家、明朝官員,南明時為武英殿大學士兼吏部、兵部尚書,被清兵所俘,不降而死。乾隆時諡忠端。因其忠義,清朝初年政治情勢緊張,閩南人、臺灣人頗為崇敬,並改尊稱為「助順將軍」,避免被朝廷查獲。但是後來已查證「助順將軍」和「黃道周」兩者為不同人也不同朝代,且毫無任何關聯。
- 而且「助順將軍是黃道周」此一說法為穿鑿附會,將原本不詳其名的將軍類神靈改為鼎鼎大名的黃道周。因為「黃道周說」並無法解釋,為何許多「助順將軍廟」,奉祀分別持「金瓜槌」、「書卷、筆」、「弓箭」的三位將軍類神靈。三神同時端坐在正殿中央為,兩側另有偕祀立姿武士。而據「助順將軍的故鄉-泉州晉江溜石村」的地方嗜老們口傳「助順將軍」為 南宋末「抗元」忠義烈士-(黃府大將軍、二將軍、三將軍)三位兄弟,因鄉里崇敬祂們忠貞不二與感念祂們捍衛家鄉的精神,故在黃姓三兄弟犧牲後,特立祠廟供奉,尊稱其名號「黃府三位將軍」,也受皇帝敕封為「助順將軍」。
建築風格
- 正殿為歇山重簷屋頂建築,而臺北市內現存木結構歇山重簷屋頂建築僅有晉德宮、大龍峒保安宮、艋舺龍山寺、臺北孔子廟及臨濟護國禪寺。
- 晉德宮僅有正殿,並無前殿。以正殿建設格局能達到歇山重簷屋頂之等級,代表當時信眾的經濟能力不差,也應對建廟規模會有較高的期許,不會以僅建造單殿廟宇就能滿足;以此推估晉德宮建廟之初應該會有臺灣一般廟宇常見的格式,也就是包含了前殿。若假設晉德宮前殿存在的這個前提成立的情況下,前殿位置應是在現今康定路上,推估是因拓寬康定路而拆毀前殿,在1911年(明治44年)的地圖中[3],即顯示計劃道路畫在將軍廟圖示上。在1922年(大正11年)的地圖中[4],康定路已存在,在1914年(大正3年)的地圖中[5],康定路尚是畫成虛線的計劃道路,當時主要是靠將軍廟街為交道要道,若前殿存在的話,估計前殿應是在這段期間內被拆除。
對場作
- 木結構對場作。
參考文獻
- 台北市民政局編,《台北市寺廟概覽》,1994年,台北市,台北市民政局
- ↑ 晉德宮,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 艋舺晉德宮-助順將軍廟.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 ↑ 飛行機スケッチ最新臺北市街鳥目全圖,巖橋章山,明治四十四年
- ↑ 改正町名臺北市街圖,尾坂賴二,大正11年
- ↑ 台北新高堂書店台北市街圖,大正三年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3-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