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星際消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星際消光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術語。

中國,從來就是一個文化底蘊極度豐富的國家,中國的文字,更是凝聚着中國的文化精魂[1]。中國最早出現的和文字相關的文化記憶就是倉頡造字,小小的文字中蘊藏了無限的文化[2],然後就出現了最初的甲骨文

名詞解釋

星際消光:遙遠天體(恆星、星系)發出的電磁波被星際瀰漫物質(氣體或塵埃)部分吸收、散射,造成光度減弱的現象

同樣的原因也會導致星際紅化現象:由於星際物質對不同波長的星光吸收、散射的程度不同,對長波散射小,對短波散射大,因此接受到的星光比沒有散射吸收的星光要偏紅。

1930年,瑞士天文學家特朗普勒首次證明星際消光現象的存在。星際中各種瀰漫星雲、行星狀星雲、塵埃球狀體等都是消光物質。對於低銀緯的天體,其星際紅化現象較嚴重。這跟太陽日落時是紅色的原因類似。對遙遠星體的觀測必須扣除星際紅化的影響,才能得到正確的天體分布信息。

已知的吸收特徵包括2175Å的峰(星塵DIB),3.1μm水冰等。

太陽系附近的UBV系統中的V帶消光一般採用0.7 - 1.0 mag/kpc,即每遠1 kpc,恆星亮度會升高一個星等(弱2.5倍)。

科技名詞

科技名詞,是指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類名詞、術語,屬於科技術語。是科學技術形成、記錄、積累、交流、傳播的前提和基礎,是科學思維的基礎和工具

統一、規範科技名詞是國家科技基礎條件的重要內容,是推動科技創新和構建新時代中國科技話語體系的基礎性工作,也是中國融入全球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性舉措,意義重大而深遠。

1990年6月23日,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國家教委、新聞出版署發出《關於使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名詞的通知》。

2020年6月2日,教育部、國家語委在京發布2019年中國語言文字事業和語言生活狀況,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近6萬條科技名詞。

參考文獻